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

大王镇中心初中导学案
年级
7
科目
历史
周次
12
执笔人
聂清涛
课时学案序号
13
班级
课题
两汉经济的发展
备课组有极限,只有超越
学习目标
通过概括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学习重点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学习难点
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二】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小组内充分讨论、交流,总结出自己的答案)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联系第十二课的内容)
【三】训练检测:(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本部分检测内容)
1.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去背柴堵决口的是( )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光武帝D.汉武帝
2.水排的发明者是( )A.王景B.鲁班C.杜诗D.李冰
3.东汉时期,人口达百万人的城市是( ) A.西安B.洛阳C.开封D.咸阳
4.右图是西汉的新工具耧车,主要用于( )
A.播种B.翻土C.耕地D.碎土
5.右图是东汉南阳太守发明的水排,它是一种( )
A.交通工具B.鼓风冶铁工具
C.灌溉工具D.运输工具
6.汉朝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瓷器制造业发展②纺织业已使用提花机③冶铁用木炭做燃料④用水力鼓风冶铁⑤用皮囊鼓风提高炉温⑥出现了用钢材制成的兵器
10.两汉时期,在社会生产中尚未掌握的技术中有( )
A.利用水力鼓风冶铁B.使用耧车播种
C.纺织业使用了提花机D.用筒车灌溉农田
学后反思
6冶铁技术的发展使铁兵器逐步取代了什么兵器。汉代还发明了什么的制作方法。
7.结合科技发明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谈谈你有何感想?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8、汉武帝将地方的权和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9、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规模宏大。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
【一】预习自学(请同学们对照预习题纲预习课本,标划重难点)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两汉时期治理黄河的两位皇帝是谁,
2治理后分别多少年后没有发生黄河泛滥现象?
●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3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衣是稀世之宝,能够制作这种精美服饰的原因是什么?
4水排是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
5.水排是以什么作为动力,有何优点和用途?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
7.西汉时长安城里的“市”是( )
A.居住区B.文化娱乐区C.政府办公地区D.商业区
8.右图是“汉代牛耕图”,这种方法称之为( )
A.二牛抬杠耕作法B.双牛耕地法
C.犁壁耕地法D.耧车耕地法
9.东、西二京是指( )
A.西汉时的长安和洛B.东汉时的长安和洛阳
C.西汉的洛阳,东汉的长安D.西汉的长安,东汉的洛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