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科试卷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总分一二 三 四 五 六 得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请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全卷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2.考生必须将准考证号和姓名完整填写在规定的密封栏目内,否则视为废卷。

得分 阅卷人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1分)1. 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依据来设计课程,这类学者倾向把课程看作是( )。

A .知识B .活动C .经验D .学科2. 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

A .复述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模式再认策略D .组织策略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

A .实践型课程B .研究型课程C .拓展型课程D .知识型课程4. 孔子是教育平等的首创者,针对这一想法,他的论述为( )。

A .因材施教B .有教无类C .性相近,习相远D .禁于未发5.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他倡导的和谐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A .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 .昆体良6.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

A .系统性B .预见性C .结构性D .实效性7.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 .目标一致的原则C .可接受性原则D .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8. 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

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A .信任感B .自我同一感C .主动感D .勤奋感9. 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

A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 .教育无目的论C .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10. 素质教育是以( )为重点的教育。

A .面向全体学生B .培养创新精神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1.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B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C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D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12. 辩证逻辑思维已占据优势地位的时期是( )。

A .小学B .初中C .高中D .大学13. 在教学策略里,情境教学是一种( )。

A .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策略B .以教材为主的教学策略C .个别化教学D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策略14.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照搬他人的模式或方法,而应结合自己的学生、教材及本人特点来借鉴,并加以运用,也就是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A .复杂性B .示范性C .协作性D .创造性…………………………………………………………………装…………订…………线…………………………………………………………………准考证号 姓名15.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教师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

A.内部动机 B.自我提高内驱力C.理解性 D.附属内驱力16.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17.“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

”这种课堂气氛是()。

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18.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

A.标准化成就测验B.教师自编测验和问卷测验C.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D.认知测验和能力测验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20.学习某材料,10次正好记住,那么学习()效果最好。

A.10次 B.12次 C.15次 D.20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青少年早期思维的特征是()。

A.有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 B.概念的掌握以同化为主C.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D.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22.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包含以下几种成分?()A.给定的条件 B.达到的目标C.存在的限制和障碍 D.解决的方法E.最终答案2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质量24.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上位学习 B.概念学习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25.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A.独创性 B.活动性C.敏感性 D.定义性E.洞察性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伛.偻囹圄.瘐.毙踽.踽独行 B.虫豸.炽.烈卷帙.栉.风沐雨C.齑.粉跻.身赍.赏有案可稽. D.谱.牒花圃.朴.质返璞.归真2.下列各项中的成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天翻地复食不裹腹一如继往B.烩炙人口死皮癞脸萎糜不振出其不意C.金榜题名滥竽充数旁征博引一愁莫展D.自抱自弃川流不息言简意赅不径而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B.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C.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B.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语境的支离破碎,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C.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D.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5.下列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没有言外之意,这一句是()。

A.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族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B.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只斑羚羊逼到夏洛山的山崖上C.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D.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6.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7.用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打个比方,学习有点像风,我们肉眼看不见风,而是根据刮风的结果(如树枝摇动)来判断风的强度的。

②同样,我们也只能通过测量学习的结果来判断学习是否发生以及学习的性质。

③正因为如此,学习与成绩之间有时可能会存在不一致性。

④也就是说,学习本身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我们能够测量的只是学习结果。

⑤学习是一种在学习者内部发生的事情。

A.⑤④①②③ B.⑤④②①③C.④⑤③①② D.④⑤③②①8.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B.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C.《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D.《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9.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

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10.对下列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

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比喻)B.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对偶)C.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

(拟人)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反语)0.5分,共5分)1.我国最早的字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苞、姚鼐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3.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称四大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4.有对联,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下联:“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该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_______________岁。

名句填空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黍离》)6.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