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ppt课件
字谜:
小老鼠进书箱
(打一四字成语)
咬文嚼字
1
2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 家、文艺理论 家。笔名孟实、 孟石。安徽桐 城人。代表作 《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美 书简》等。
3
•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 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 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 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 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 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 “三此”主义,即此身,此 时,此地。
——清·沈德潜
20
拓展训练:炼字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B)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A、数
B、一
21
“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 谓“早”;而这“一枝”又 先于众梅,悄然“早”开, 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 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22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B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9
几个实例: 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推”和“敲”的故事 《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套板反应 ”
10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句式不同 感情不同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不好 “这”字带有贬义
结论:文字与情感有关
启发:读书、作文,有时连一个字
A、浓
B、闹
23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 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 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 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 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 话》中说:“着一‘闹’字而 境界全出。”
24
品 味
二月独 泉来携
妙
试天
语
人上
间小
第团
25
大胆想象:
1、诗人所处环境:
月明风清,碧泉映月 2、诗中人物的活动:品茶、赏月
7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 “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文中当怎 样理解? ▪明确:在本文中指“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实质:调整思想和情感。
8
讨论: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 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 道理”。
①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说明了哪些“道理”?
②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 说明这些“道理”?
18
朱光潜的观点:
一、“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
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
‘启敲发’:就不不同免的有字声有,时惊表起现了不宿同鸟的,意打境破,用了
寂静,也什似么乎字平要添看了表搅现扰什。么意境,推敲文
二、 “推字”的固实然质显,得是鲁推莽敲一思点想,感但情是. 它表
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小处不可随便 13
改换句式
云南解放前夕,国民党省主席卢汉准备起 义,而军统特务在昆明逮捕了近百名民主人士。 卢汉为这些人向蒋介石求情。蒋的回电是“情有 可原,罪无可逭(huàn,逃,避)”。
还是这八个字,卢汉命译码员将电文稍加调 整,再交给军统特务小组,从而救下了这近百名 民主人士的性命。到底卢汉命译码员如何调整呢?
“罪无可逭,情有可原”
14
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 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 复入石矣。
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
启石发,因:更文复字射的,好终坏不,能关入。键要看它的表达 改为效:果尝,见而草不中是有简虎,繁射;之看,似没平镞淡。的视
之,石也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
1、逸马杀犬于道 。 2、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毙之。
总结:1、视点不同:第一句以马为主角,第二 句以犬为主角。
2、“道”不及“通衢”具体,“杀”不 及“蹄而毙之”准确、精彩。
17
题李凝幽居
贾岛(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32
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及诗友 黄山谷论诗小妹说出:
“轻风 细柳”和“淡月
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梅花”
33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析:“扶”字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 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 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一个“失” 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 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6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例1: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 切 不可一味地 .
B.形容卖弄才学或掉书袋。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或不重实质,只在某些 字句上纠缠。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水平低的反映。
27
例子
分析
“你是没有骨气的 文人”一句的修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改
《史记》李广射 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虎一段的改写
“僧推月下门”一 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句的推敲
《惠山烹小龙团》 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三、四句的剖析
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柳腰桃面”等套 语的评述
道理
文字和 思想情 感关系 密切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析:“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摇”“舞”这
类较露的动词不妥。下句中添“映”“隐”也欠妥帖。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静幽闲、醉情山水
明确: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26
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风景——“春花秋月” 别离——“柳岸灞桥” 买卖——“端木遗风”
辨析:“套语滥调”“套板反应”
结论:套语滥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 启发情:趣套,“板根反本应与可文能艺是无思缘想”贫乏、文学
眼都不能放过。
11
品味括号内的语言: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 中有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 竹竿,(下端开了裂):她 分明已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祝福》
12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 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 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 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 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 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 ,就成为一条警示语。
28
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 肯放松的谨严。
29
思考: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 达到艺术的完美境地?
30
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
心随 思处 索留
自刻 励苦
出推 吻精 新陈 合练
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31
小结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实 质上是说,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 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 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 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
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
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也就是说,
“僧敲月下门”,“敲”的应是自家之门。
结论: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19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 字见色。
辨析明确:视之,石也。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结论:文字与意味有关 15
鲁迅《秋夜》开篇的句子: “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到
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改成“在我家的后园,可以 看到墙外有两株枣树。”
16
一次,欧阳修和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脱缰 的奔马踏死一只狗。你认为下面哪种表述较好。
5
• “三此主义”,忘我精神。 •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
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 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 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 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 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