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剂的制备实验

乳剂的制备实验

实验实验一
一乳剂的制备与评价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剂的几种制备方法。

2.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及了解乳剂转型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乳剂是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通常为水或油)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制备时加乳化剂,通过外力作功,使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乳剂的类型有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等。

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两相体积比。

制备乳剂时应根据制备量和乳滴大小的要求选择设备。

小量制备多在乳钵中进行,大量制备可选用搅拌器、乳匀机、胶体磨等器械。

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或直接混合法。

乳剂类型的鉴别,一般用稀释法或染色法。

乳剂的分散液滴一般为0.1-100μm,微小液滴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大,因而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乳剂的破坏是其必然结果,只是方式与时间上的差异而已。

乳剂的物理不稳定性表现为分散液滴可自动由小变大或分层等,其每种形式都是乳剂稳定性发生改变的表征。

本实验采用离心法加速乳剂的分层,由于不同处方组成的乳剂在相同的离心条件下乳滴合并或分层速度不同,因而表现出乳剂的浊度或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通过测定样品被离心前后在一定波长下对光吸收大小的改变,可计算乳剂的稳定性参数(K E ),用以快速比较与评价乳剂
的稳定性。

乳剂的稳定性参数(K E )计算如下:
%100A A A K 0
t 0E ×−=式中:K E —稳定性参数;A 0—离心前乳剂稀释液中一定波长下的吸收度;A t —离心t 时间后乳剂稀释液在相应波长下的吸收度。

当A 0-A t >0(或A 0-A t <0)时,分散相油滴上浮(或下沉),乳剂不稳定;当A 0-A t =0,即A 0=A 时,分散相基本
不变化,乳剂稳定。

即K E 值越小,说明分散油滴在离心力作用下上浮或下沉的
越少,此乳剂越稳定。

由此可见,以K E 值的大小,可用于比较乳剂的物理稳定
性,为筛选处方及选择最佳工艺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仪器
天平、研体、显微镜、乳匀机、浊度计。

四、实验方法与制备
(一)石灰搽剂
1、处方
麻油10mL
石灰水10mL
2、操作量取麻油及石灰水各10mL,置同一试管中,用力振摇至乳剂生成。

(二)豆油乳剂
1、处方
豆油11mL
聚山梨酯805mL
蒸馏水加至100mL
2、操作
(1)取聚山梨酯-80与豆油置乳钵中,研磨均匀,加入蒸馏水10m1研磨,形成初乳。

(2)用蒸馏水将初乳分次转移至带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100ml,搅匀即得。

五、乳剂类型的鉴别
1、稀释法:分别取石灰搽剂及豆油乳剂少许,加水稀释,如能用水稀释的为O/W型,否则为W/O型。

六、实验结果
通过稀释法分别鉴别上述两种乳剂,发现石灰搽剂不能够与水混匀,而豆油乳剂能够与水混匀,即石灰搽剂为油包水型乳剂,豆油乳剂为水包油型。

七、思考题
1.乳化剂有哪几类?制备乳剂时应如何选择乳化剂?
答:两种,即油水(O/W)型和水油(W/O)型。

制备乳化体(不是乳化剂)时首先需要明确内相及外相的物性,包括极性/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酸碱值(ph值),以及产品的用途,之后即可以选择与之匹配的乳化剂。

2.影响乳剂物理稳定性因素有哪些?
答:(1).乳化剂的性质:适宜HLB值的乳化剂是乳剂形成的关键,任何改变原乳剂中乳化剂HLB值的因素均影响乳剂的稳定性。

(2).乳化剂的用量:一般应控制在0.5%~10%,用量不足则乳化不完全,用量过大则形成的乳剂黏稠。

(3).分散相的浓度:一般宜在50%左右,过低(25%以下)或过高(74%以上)均不利于乳剂的稳定。

(4).分散介质的黏度:适当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可提高乳剂的稳定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一般认为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70℃,乳剂贮藏期间过冷或过热均不利于乳剂的稳定。

(6).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油相、水相及乳化剂的混合次序及药物的加入方法影响乳剂的形成及稳定性,乳化器械所产生的机械能在制备过程中转
化成乳剂形成所必需的乳化功,且决定了乳滴的大小。

(7).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