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期末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课件.ppt

初三期末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课件.ppt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 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 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 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皎洁。
2020-6-4
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一个“疏”字,
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语言自然且极富诗情。
2020-6-4
谢谢阅读
11
例四: 出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上联中“孤”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一个“孤”字,不仅写尽了边塞的旷
远荒凉,环境之恶劣,而且尽情倾诉了戍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 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 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2020-6-4
谢谢阅读
31
实战练兵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颔联所描写的 内容。
2.说说“喧”“动”的妙处。
3.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2020-6-4
谢谢阅读
32
天色已经晚了,一轮明月挂在高空,皎 洁的月光从如盖的青松间倾泻下来。山泉清 洌,淙淙流淌在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闪闪发 光,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
2020-6-4
谢谢阅读
2
2010成都市语文试卷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 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
2020-6-4
谢谢阅读
3
考题特点:
1.重在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语言品味;
9
例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问题:末句的“放过”和“拦”用的精彩, 请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人生中一个
问题解决,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
复始,永无止境这一人生哲理形象地表现
出来,语言不失委婉。
2020-6-4
因“竹喧”而知“浣女”归来,由 “莲动”而见“渔舟”返棹。一“喧”一 “动”,顿使静谧的翠竹青莲、青松明月 之间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衬托出诗人自 身超尘脱俗的心理状态
表达作者对安静纯朴生活的热爱、对 污浊官场的厌恶。
2020-6-4
谢谢阅读
33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_桂_花___、_(春__)_山__(涧__)_、__(_明__)月__、__(山__)_鸟___等 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幽静 。
谢谢阅读
10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
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 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 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
2020-6-4
谢谢阅读
30
表现手法(5)
(5)、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对表现诗 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像须有一定的现实根 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 •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
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 塞上听吹笛 高适
谢谢阅读
21
一、巧用修辞 (2)
•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
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 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 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 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 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 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 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 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 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 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 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2020-6-4
谢谢阅读
28
表现手法(3)
• 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言恨, 如何传情达意?古人惯用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了。常用写景
方式有:
• (三)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
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 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4.谈谈作者的情感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 +表达作用(情感)
2020-6-4
谢谢阅读
26
表现手法(1)
• (一)象征 •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
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 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 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 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 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
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
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②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
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例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
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020-6-4
谢谢阅读
24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 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 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表现 了作者为国家担忧的复杂的情感。
2020-6-4
谢谢阅读
25
答题要点:
1.从表现手法入手
2.指出诗句或词句描写的内容
3.结合全诗或全词谈谈在诗词中的作用
2020-6-4
谢谢阅读
16
(4)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 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 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 效果。
例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 中的名句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 减色。
2020-6-4
谢谢阅读
这2020份-6-4 儿“着色的思绪”谢谢。阅读
15
(3)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 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例1: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 半篙流水夜来雨,几点早梅何处春。
“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 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 实,也使全诗气息流畅,韵味平添。
2.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居多;
3.题材大多选用课外的绝句,涉及各种 主题。
2020-6-4
谢谢阅读
4
考试目标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能力层次:C—运用与评价
2020-6-4
谢谢阅读
5
• 一、理解内容
• 二、把握情感
• 三、赏析语言
2020-6-4
谢谢阅读
6
2020-6-4
谢谢阅读
7
• 1、春风又绿江南岸 • 2、应是绿肥红瘦 •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
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
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
2020日-6-4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谢时谢豪阅读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29
2020-6-4
谢谢阅读
22
一、巧用修辞 (3)
3.拟人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2020-6-4
谢谢阅读
23
3、谋篇之巧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2020-6-4
谢谢阅读
8
1、用词之妙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 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例一: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早梅》)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
例二: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纷纷 )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驾《雨晴》) 2020-6-4
谢谢阅读
边将士的疾苦,同时又委婉批评了朝廷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