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专题(93张ppt,)

高考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专题(93张ppt,)


红色 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 绿色 象征希望、活力、和平 蓝色 表现高雅或忧郁 紫色 表现高贵、神秘
西楼 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 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冬雪 冷峻 流水 叹惋、时间流逝 丁香 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大漠 苍凉
旷野 凄清
美酒 壮行 竹林 闲趣、隐逸
红豆 相思 孤灯 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
8、边塞征战诗 ①描写塞外风光 ②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 难的悲壮 ③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④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 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 ⑤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 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9、赠友送别诗 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 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 惆怅、有期望等。
⒌山水田园诗 ①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 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 ②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 ③表现归耕隐居之乐,抒发质朴、清新、恬淡、 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 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 ⒍托物言志诗 ①托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 ②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 ③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7、悼亡游仙诗 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 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三、从意象切入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简单 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 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 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 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意象。
晴天 表现光明、欢娱 阴天 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尺素 指代书信 珍珠 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象征高洁、脱俗
吴钩 佩带的刀剑,看吴钩, 建功立业的抱负
漂泊、无拘无束,自由 船 旷达 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 白色 事 黑色 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 黄色 象征温暖、平和 桑梓 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南园 泛指花草园林 落日 惆怅 秋雨 忧愁 落叶 失意、伤感
古诗词鉴赏专题
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十二中 薛苗
考纲点击
写什么?
怎样写?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内容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考情分析——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的特点
1、诗的体裁为五、七言格律诗,词、曲则为小令 (其他可考性不大); 2、多为名家名篇,名篇中往往有名句(太偏、太 怪者可考性不大); 3、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 且离不开景、情、境; 4、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 情、别离情等; 5、艺术技巧均为常见技巧,大都是其他文学作品 所共有的而学生在学习中又接触过的技巧。
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 桑、漂泊、信
表现自由、闲适
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人的使者
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 太阳 流逝 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 夕阳 悲叹沧桑
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 细雨 情、爱情 细雨 潜移默化的教化
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 憾; 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 月亮 离;
例1、 鹊桥仙· 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 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 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 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 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 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 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 寓言”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这首词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 的景象;“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运用 衬托 手法,突出了杜鹃悲切的叫声;全词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 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的思 想感情。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一、从题目切入 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 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中的“闻笛”不可忽视。全篇四句,前三句 全写笛声,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 其中“暗飞声”、“满洛城”写出了笛声的韵味, “闻折柳”则写出了笛声的内涵,末句“故园情” 写出了“闻笛”的感受。抓住题中“闻笛”,笛声 “折柳”的内涵也便迎刃而解了。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 “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 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 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 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 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 要重蹈覆辙之意。
秋虫 凄凉
烛 相思、别愁
故园 乡愁
枯藤 萧瑟、荒凉 古道 荒凉 长亭 送别 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 关山 怀乡、思人 “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 莲 爱情 孤雁 思亲,思乡,孤独
古琴 知音 飞鸟 空远 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 楼兰 立功 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 阳关 的歌
阑(栏) 象征着思念、寂寞、离 干 愁
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 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 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 (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 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 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 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 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 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 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 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 隐居生活),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⒉咏史怀古诗 ①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 ②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 ③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④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⒊伤春伤别诗(闺怨诗) ①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 ②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 ③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⒋羁旅行役诗 ①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②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 牵挂。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五、从背景切入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任何文章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 产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时代的印记。因此,欣 赏古代诗歌不能不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 景、文化背景。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往往会 对一些影响诗歌内容理解的背景作简略注释。 从“背景”入手,便于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 化,容易体会诗歌中的内容、主旨。
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 暴雨 力量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雪 ④表现旷达、潇洒,美 霜 丽 ,冷清 表现希望、旷达、欢娱、 春风 得意 西风 浮云 表现游子漂泊、飘零 浓云 表现愁肠压抑 玉
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 恶劣 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 坎坷 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 衰败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二、从注释切入 命题者在试题中作注释,或注释词语,降低 难度。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之四: 江城子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 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 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寒蝉 悲凉、离愁别绪
梅子 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自然景物:月亮——思乡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明。”
植物:菊花 ——坚贞、高洁的品格
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 英。”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 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考情分析——诗歌鉴赏中失分严重的原因
1、答题不规范,不会使用鉴赏术语。 2、漏掉某些答题要点,不能拿满分。 3、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方法指导——诗歌鉴赏的五步程式
1、先读全诗分类别(知题材,定主旨) 2、后半部分找中心(后半部分多为主旨所在) 3、前半部分寻意象(前半部分多为写景 ) 4、详读全诗五必看 1)必看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2)必看作者(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3)必看注释(有时答案便在其中) 4)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 5)必看题干(看清要求和指向性) 5、回头审视析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 辞手法、描写手法等)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中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 相同,意谓“访问”“探望”。诗题的显性的信息 就是探访著名香积寺院。诗中描写的重点就是在深 山密林中的所见所闻,最后流露出的“安禅制毒龙” 的佛学情感也是由探访而来的。 《约客》,题目交待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 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 《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待了时间(月夜), 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 弟),让我们在未读诗句时,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 感主旨——思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