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球解剖ppt

眼球解剖ppt


瞳孔的功能
(1)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 (2)改变焦点的深度:瞳孔收缩时进入
眼内的光束减少,视觉系统的焦点深度 增加。当眼注视远方时,瞳孔增大,焦 点深度变小。 (3)改变像差:瞳孔缩小可使像差减少, 从而产生最佳的视敏度。
睫状体
睫状体的位置与形态 (1)睫状体纵向切面观 (2)睫状体后面观
睫状体后面观:
将眼球从赤道部切断,去除晶状体、玻璃体 和视网膜对前半部进行观察,见脉络膜、睫 状体和虹膜连为一体,自后向前可见锯齿缘、 睫状体平坦部、睫状冠及其表面上略显白色 外观的睫状突。睫状突共约70~80个,每个 睫状突长约2mm,宽约0.5mm,高约1 mm。 随着年龄的增长,睫状突不断的变大且形成 更多的卷曲,同时其表面的色素也逐渐地消 退。
角膜前面的水平方向曲率半径7.8mm 垂直方向曲率半径7.7mm 后部表面的半径是6.8mm
角膜的厚度: 中央部的角膜最薄0.5mm,周边部最厚1mm。
角膜由前向后分为五层:
1〉上皮层---由细胞层、基底膜组成 2〉前弹力层---由胶元纤维、蛋白多糖组成,损伤后
不能再生。 3〉基质层---由胶元纤维,角膜细胞,粘糖蛋白组成。 4〉后弹力层---由角膜内皮细胞分泌而来,损伤后可
视网膜的胚胎发育
视网膜由胚胎期的视杯发育而来,视杯可分为以下两 层: 1.外层:发育成色素层。后区发育成视网膜色素上 皮;中区发育成睫状体色素上皮;前区发育成虹膜肌 肉层。 2.内层:后区发育成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中区发育 成睫状体无色素上皮;前区发育成虹膜后面的色素上 皮。 衬于脉络膜内面的两层,即视网膜色素上皮和神经上 皮,统称为视网膜视部,通常所说的视网膜是指该部 分;衬于睫状体内面的无色素上皮和虹膜内面的色素 上皮,即视网膜睫状体部和视网膜虹膜部,统称为视 网膜盲部。视网膜视部和盲部以锯齿缘为界。
脉络膜
脉络膜的位置 脉络膜是葡萄膜的最后部,前方始于锯 齿缘,向后止于视神经周围,外侧面借 细微的纤维小板与巩膜相贴,内侧与视 网膜色素上皮层紧密贴附,不易分离。
脉络膜的组织学 脉络膜自外向内可分为脉络膜周间隙、 血管层和玻璃膜3层。
视网膜
视网膜的胚胎发育 视网膜的组织层次 视网膜的主要细胞 视网膜上的主要结构 视网膜的血管
睫状区:即虹膜大环,也可分内、中、外三个带。内 带平滑;中带有环状收缩沟,此处色素较少。外带即 虹膜根部。
瞳孔
形态与位置 瞳孔的大小 瞳孔的功能
瞳孔的形态与位置
位于虹膜中央,稍偏向角膜的鼻下方, 略呈垂直椭圆形。
瞳孔的大小
瞳孔大小受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支配,其直径为2~5mm, 平均4mm,双眼对称。小于2mm和大于5mm均属异常。正常 瞳孔的大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年龄:婴儿因瞳孔开大肌发育较晚,瞳孔较小;20岁后 随年龄增长而缩小。 (2)性别:成年人女性瞳孔大于男性; (3)光线强弱:光线强时瞳孔缩小; (4)屈光状态:近视眼瞳孔较大,远视眼者较小; (5)心理状态: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瞳孔增大; (6)生物节律:睡眠时因大脑对缩瞳核的抑制作用减弱,故 瞳孔缩小;
眼球解剖
主讲:代 敏
主要内容
一、眼球壁 二、中层---葡萄膜 三、内层---视网膜
角膜
位于眼前最前端,占眼外纤维膜的1/6,透明无 血管,有弹性,从而保证良好的透光性、屈光 性。
角膜直径为9-10mm,横径10-11mm,角膜中央 瞳孔区直径4mm。三岁以上的儿童角膜直径接 近于成年人
虹膜的前表面
距瞳孔缘约2 mm处有一与瞳孔缘平行的齿轮状环形 隆起,称为虹膜小环或虹膜卷缩轮,以此为界将虹膜 分为内侧的瞳孔区和外侧的睫状区。
虹膜的前表面:
瞳孔区:此区又可分为内、中、外3个带。内带即色素 缘,当瞳孔开大时,色素缘变窄,瞳孔缩小时,色素 缘加宽,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葡萄膜外翻。部分眼病 患者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虹膜前面瘢痕的牵引, 色素缘可明显增宽;中带为括约肌,一般不能看到; 外带在前二者之间,此处虹膜襞交错成网状,其中的 凹陷部分称为虹膜隐窝。在隐窝处没有内皮细胞和前 界膜,房水直接与血管接触,有利于引流。
巩膜
是构成眼外层纤维膜的后5/6,主要由胶原纤 维构成。外面是眼球筋膜囊,两者之间的腔 隙为巩膜上腔,内层紧靠脉络膜,两者之间 的潜在间隙为脉络膜上腔,外伤或炎症时的 出血.渗出可积聚在此间隙。巩膜的厚度随部 位.年龄等不同而不同。后部的巩膜最厚,约 1mm,向前至赤道部逐渐变薄,赤道不约 0.4—0.6mm,肌肉附着点处最薄,约0.3mm, 赤道部向前至角膜缘约为0.6mm。
再生。 5〉内皮层---内皮细胞由神经外胚层发育而来,随着
年龄的增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下 降。
∴ 角膜上皮5-7天更换一次,在成年人角膜内皮损伤后不能再生,其修复靠细胞的移行与 扩展,角膜是人体最敏感的区域,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它的知觉有3种:冷热觉、痛觉、 触觉。
角膜缘
角膜缘是角膜与结膜、巩膜的移行区, 在组织学范围内是: ¤前界:为角膜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末 端连线。 ¤后界:为巩膜内缘与前界的平行线。
葡萄膜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虹膜的位置和形态
(1)位置 虹膜位于角膜之后,晶状体之前,
外侧起始于睫状体基底,称虹膜根部, 为虹膜最薄之处,向内逐渐增厚,至虹 膜小环处最厚,再向内到瞳孔缘又变薄。 瞳孔缘依附在晶状体前面,当晶状体脱 位时,虹膜因失去支撑而变平,并发生 虹膜震颤,对晶状体脱位具有诊断价值。
角膜缘无弹力层,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成纤维细胞等。角膜缘干细胞对维持 角膜上皮再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角膜的营养供应
角膜内无血管,其代谢所需的营养 成分,如葡萄糖、蛋白质、维生素C 等,主要来自房水,约占80%,其次 是角膜缘血管网,并且无氧酵解是 其主要的代谢途径。代谢所需的氧 大部分来自空气,少部分来自角膜 缘血管网。
睫状体纵向切面观
睫状体的纵切面呈尖端向后的三角形, 前外侧角附着于巩膜突,前边的中央有 虹膜根部附着,并与之形成一开口于后 房的睫状沟;后端与脉络膜相连接;外 侧与巩膜疏松连接,构成睫状体上间隙; 内侧朝向玻璃体,后方4~4.5mm为睫状 环(即平坦部),前方2mm为睫状冠, 可见睫状突,它与晶状体赤道部以悬韧 带相连,相距约0.5mm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