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发展
我早就说过,质 量就是每个人第 一次把事情做对! 每个人呀!
14
§4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
1970s:TQC(全员质量)在日本取得巨大成功,TQC理论在世界范围产生影响 主要方法:JIT(准时化生产),Kanben(看板生产),Kaizen(质量改 进),QFD(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新七种工具 1979:英国:BS5750(国家质量管理标准) 1980s:克劳士比:‚零缺陷‛/“质量是免费 的‛概念,他指出,‚质量
实现了。
23
§6 了解日本的质量管理发展
1961-1973 质量振兴阶段 全部门参加的质量管理
• 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 综合性的质量管理
• 质量管理为中心,其它方面管理与成本、交货期等 结合起来 • 经营思想革命,以市场、顾客、消费者为中心 • 重视智力开发、多形式的质量教育 • 坚持开展QC小组活动 • 灵活运用数理统计方法 •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24
从人的生理学与心理学角度研究人的需要与动机,大致分 为五个动机等级, 生理要求 安全感 归宿感
自尊
自我成就, 逐级上升,逐级满足,于是产生相应的动机。
17
§4 质量管理发展
目前,质量管理中广泛使用各种方法,传统统计方
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有所谓的新
七种工具,具体包括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柏拉图、
的30%人数,对产品成本造成很大的压力。
二、后期检验,不良品已经发生,不良品也占到生产成本的很大比例。 1925年,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 检验的依赖。 1930年,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 1940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技术取得成效; 我试试……统计质量 控制,我看行!
上哈佛大学法律系,但不幸因眼疾而被迫辍学。1875年,他进
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1878年转入费城米德瓦尔钢铁厂当机
械工人,他在该厂一直干到1897年,在此期间,由于工作努力, 表现突出,很快先后被提升为车间管理员、小组长、工长、技 师、制图主任和总工程师,并在业余学习的基础上获得了机械
工程学士学位。在米德瓦尔钢铁厂的实践中,他感到当时的企
车同轨,书同文,质 量才能做好! 回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我们 发现,质量一直是人们给予巨大 关注的大事。 长城、明城墙城砖上仍然 可以清晰地看出烧制窑主的名字。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统一 六国,车同轨,书同文。 质量统一的思想停留在政府层面上。 质量思想:做好质量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TJ INNOVA_SQMC 3
出现:管理科学之父泰勒解决了工人集生产与检验于一身的状况,促进了
质量管理的发展。检验人员根据技术标准、图纸,利用各种检验手段进行检 验,作出判断,合格的就可以交付用户,不合格的报废或者降价处理给愿意 接受的使用者。 缺点:(1)事后把关,与事无补;(2)全数检验,成本增加
7
§2.2 质量检验发展
泰勒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
废品百分比 (基数:单位) 返工百分比 (基数:总工时) 汽车制造商的投诉 (包括没有记录的) 百万件产品
日本
美国 欧洲 德国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西班牙/葡萄牙 加权平均数
1.1 2.0 2.8 2.8 2.3 2.7 1.7 4.9
1.3
2.9 2.3 3.0 1.3 1.4 1.5 2.0
30
检验才是硬道理,质 量就是检验出来的!
TJ INNOVA_SQMC
6
§2.1 质量检验发展
0 工业革命前 产品质量由工匠个人控制。 1、质量检验阶段
时间:20世纪初~30年末, 是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1875,泰勒制诞生
特点:事后检验为主体。‚三权分立‛:计划设计、生产操作、检验监督 各有专人负责,质量检验机构独立出来.
4
1.近代质量发展
世界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统计质量
SQC TQM
全面环境质量
TQEM
全员质量
全面质量
质量检验
工长 检验 工人 自检
检验员 专检
1900
1920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1930
1950
1980
2000
5
二、质量检验时期(1875-1925)质量?检验? 1875年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 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质量检验时期也分为三个阶段: 传统质量检验阶段:工人自检 工长质量检验阶段:工长检查 专职质量检验阶段:专职检查
质量管芽阶段(质量的史前文明)和近代发展历程 2.质量检验时期 3.统计质量控制时期 4.全面质量管理时期 5.各国质量对比 6.日本质量特点 7.美国质量特点 8.启示 9.中国质量发展 10.未来质量发展 11质量管理大师介绍 TJ INNOVA_SQMC
2
一、质量萌芽阶段(质量的史前文明- 1875年 前) 质量?技术?
10
§3 统计质量管理发展
三、但数理统计方法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原因是这些理 论提出时正处于经济萧条期,另外,战争中,军品不允许事后检验,美国标准协会 颁布了美国战时质量管理标准,使美国生产军品的公司得到巨额利润,于是战后被
广为流传。
3.2统计质量的演变 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许多美国民用生产的公司转入生产军用品,当时在欧 洲战场上的炮弹炸瞠事故层出不穷,影响士气及美国的声誊,美国军政部 门组织一批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于1941~1942年间先后制订并公布了Z1.1
《质量管理指南》、Z1.2《数据分析用控制图》、Z1.3《生产过程中质量
管理控制图法》。这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米格的理论为基础,强 制生产武器弹药的厂商推行,并收到了显著效果。
11
§3 统计质量管理发展
战后企业转产生产民用,将科学的方法继续采用,而且有了发展。统计方 法非常盛行,几乎发展到极端,造成误解‚质量管理就是运用数理统计‛, 结果起了相反作用,既未充分发挥数理统计的作用,又影响发挥管理的功
是免费的‛。他提出高质量将给企业带来高的经济回报。‚质量不仅是
免费的,它还是一颗货真价实的摇钱树,由于工作没有做错,没有重做 白做而省下的每一分钱,都会在会计报表的最后一行变成半分钱。在这
个‘谁也不知道明天这一行会变成什么模样’的时代,改进获利能力的
方法并不多。如果你能集中精力于确定质量,很可能把获利提高至营业 额的5%~10%的程度。这么多的钱可以说是免费奉送的。‛ 中国、美 国、欧洲等设立国家质量奖 1987:ISO9000-1987问世(基于BS5750)
22
§6 了解日本的质量管理发展
1950~1960 年企业管理改革阶段。实行民主化、合理化、科
学化改革,实现了管理机械化,大企业中强行推行全面质量管 理。 1960~1970 年企业管理现代化阶段,开展质量月活动,全面 质量管理工作广泛在各企业中实行。这个时期,日本处于经济
高度成长期,池田内阁提出了一个十年计划,以后大体七年就
12
§4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时间:20世纪60年代~90年代。 特点:三全一多。(全员全过程全面多种方法) 出现:(1)科技的进步,高精尖产品的出现(如卫星、火箭、人造卫星) 提出了可靠性要求,要求从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2)生活水平的提高, 品种和质量要求提高;(3)管理科学的发展,提倡‚民主管理‛,‚参与 管理‛,调动人的积极性,促使质量管理提出了‚自我控制‛‚无缺陷运 动‛等,超出了统计质量管理的范围。
业管理当局不懂得用科学方法来进行管理,不懂得工作程序、 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8
§2.2 质量检验发展
1898年,泰勒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期间,进行了著名的‚搬 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搬运生铁块试验,是在这家公司 的五座高炉的产品搬运班组大约75名工人中进行的。由于这一研究, 改进了操作方法,训练了工人,其结果使生铁块的搬运量提高3倍。 此外还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作了研究,从而得出了一个‚一流 工人‛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这一研究的结果是非常出色的,堆 料场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 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
748 1,010 1,050 512 780 798 1,765
20
§6 了解日本的质量管理发展
(1)日本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1945-1960 思变阶段:企业管理体制和制度的整顿
战后日本成为战败国,被美国战领,不能再用军国主义手段
强制倾销商品,当时工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三分之一,
科技水平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落后20~30年。日本又是一个 岛国,人口稠密,资源贫乏,要使自己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工
13
§4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
数理统计方法和组织管理相结合;(2)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 务;(3)全过程的质量管理;(4)产品质量与成本结合起来考虑。TQC传 入日本后,在日本得到了全面发展,是质量管理发展到了一个全新阶段
60年代初,美国的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主张(1)
15
§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
1994:ISO 9000-1994问世
1990s: 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全员,经济性 企业文化:CI(MI+BI+VI)策划 新方法:并行工程, 企业流程再造 21世纪初
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为 进一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 量,又从系统观点出发,
提出若干新理论:
1、质量保证理论 3、质量经济学
质量:从‚符合规范‛发展到‚顾客满意‛ 2、产品质量责任理论
4、质量文化
5、质量管理与计算机的结 合 6、质量控制理论 7、质量检验理论 8、质量改进理论 9、QFD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