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

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

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荡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这首诗着力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 (2)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夜景。 (3)体会一下,通过写景,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4)“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重复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记亦______。 (3)有志则______;有识则______,______,如______,如_____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______。

3. 读下面的儿童诗《山村孩子的画》,完成以下练习题。 山村孩子的画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悬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1)这幅儿童的画中都画了哪些景物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2)诗中有三对意思相反的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诗中运用这些反义词的好处是______。 (4)这首诗中三个“它”分别是指: ______ ______ ______

4. 判断对错。 (1)“无数夕阳山”的上一句是“风景旧曾谙”。 (2)“落木千山天远大”的下一句是“澄江一道月分明”。 (3)“千里莺啼绿映红”下一句是“浮天水送无穷树”。 (4)“欲饮琵琶马上催”上一句是“葡萄美酒夜光杯”。 (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句中的“厌”字的意思是讨厌。 (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的意思是: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所见

【清】袁枚 _______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歌声振林樾。______,______。 (2)“______”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______”字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_____。(用诗句来填)

6. 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①这句诗中,“______”字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满急;“此”是指______。 ②这句诗出自______代诗人______的《望天门山》,全诗在一个“______”字的统领下展开,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象。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______”是“遥望”所得,生动地勾画了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 ②这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诗句的大意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______,盛放着像______一样的君山。 阅读提高

7. 背一背,填一填,选一选。 解落______秋叶,能____________ ______花。 过江千______浪,入______万竿斜。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写______(风 雨)的,是______(唐 宋)代诗人______(李峤 李白)写的。

8. 根据课文《登鹳雀楼》内容,完成练习。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前两句是诗人所______ ,短语的十个字,今天读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 (2)后两句是诗人所______ ,要想看到最远方,就要______,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9. 读一读,猜一猜。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打一动物:______。

10. 课外拓展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____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11. 写诗句大意,或根据大意写诗句。 (1)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我独自在他乡作客,每到佳节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2.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郊 (明)杨慎 高田①如楼梯, 平田②如棋局③。 白鹭忽飞来, 点破④秧针⑤绿。 【注】①高田:沿着山坡开辟的田畦(qí),又叫梯田。②平田:指山下平地上的田块。③棋局:象棋棋盘。④点破:打破。⑤秧针:水稻初生的秧苗。 (1)选一选,填序号。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把高田比作______,把平田比作______。 A.棋局 B.楼梯 (2)写出诗中表达下面意思的诗句。 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打破了这一片初生秧苗的绿色。

13. 背一背,给诗句排序,再回答问题。 ( )鱼戏莲叶东 (①)江南可采莲 ( )鱼戏莲叶西 ( )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北 ( )鱼戏莲叶南 (1)先给上面诗句排序,再说说下面哪幅图表现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填序号)

① (2)读了这首古诗,我的眼前浮现出______景象。(填序号) ①人们捉鱼 ②鱼儿嬉戏

14. 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 (2)______,同到牵牛织女家。 (3)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4)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

15. 按照求填空。 独坐敬亭山 众鸟________, ________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敬亭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众鸟______,______独去闲。 ______,______敬亭山。 (2)后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______。 (3)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16. 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回答 (1)将诗句补充完整。 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诗中描写了西湖上的______ (3)写出下面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潋滟:______ 亦:______ 奇:______ 相宜:______

1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教育孩子不能打骂,要感化。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______,______。” (2)王铭答应别人的事,总是做不到。我会用“______”这句话善意地提醒他。 (3)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表现农村孩童天真烂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18. 赏析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诗的题目是《______》。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的意思是______。 (3)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9. 阅读儿歌,回答问题。 (一)雨点 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 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 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施。 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 (1)儿歌共有 ______句话. (2)雨点都落在了哪里?用横线画出来。 (3)雨点还可能落在哪里呢?写一写,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2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洞庭

【唐】刘禹锡 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__,______。 (2)“和”在诗中的意思是( ) (3)“青螺”在诗中指的是( ) (4)诗人描写的是洞庭湖上______(时间)的美丽景色。 (5)诗人是站在______(填“远”或“近”)处来欣赏洞庭湖夜景的,从“______”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2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词牌名 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3)词中画线,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①题:______ ②缘:______ ③不识: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