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突破训练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沙暖睡鸳鸯。
(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
(3)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4)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
(5)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
(6)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7)兔不可复得,______。
(8)雅人四好:______(9)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
2. 名言诗句我会用。
(填序号)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⑤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1.老师告诉我们,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不应该骄傲,而应该“______ ”。
2.爸爸希望我珍惜时间,常对我说:“______。
”3.吃饭时,看着碗中那白白的米饭,我想起了“______”这两句诗。
4.“______”的意思是说人多力量大。
5.“______”,要想实现目标,就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晚的江上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本首诗共有______小节。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倦——______ 一瞬——______(3)第一小节中的“驮着”一词能不能改成“带着”?为什么?(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5)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4. 阅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1)根据片段内容填空。
秋的声音在______里,在______里,在______里,在______里。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绽开--______匆匆--______(3)用“匆匆”造句。
5. 课外阅读。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诗的一、二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最可贵的地方是()(多选)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不忆江南?(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
(2)《忆江南》是一首______,“忆江南”是它的______。
(3)从哪一句可以看出诗人来过江南?(4)“能不忆江南?”这是一个()(5)把词补充完整,并写出所填的句子的意思。
7. 判断对错。
(1)“无数夕阳山”的上一句是“风景旧曾谙”。
(2)“落木千山天远大”的下一句是“澄江一道月分明”。
(3)“千里莺啼绿映红”下一句是“浮天水送无穷树”。
(4)“欲饮琵琶马上催”上一句是“葡萄美酒夜光杯”。
(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句中的“厌”字的意思是讨厌。
(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的意思是: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8. 课文内容回顾。
(1)______对______,雪对风。
花对树,______对______。
(2)一边______,一边少,一群鸭子______。
(3)江南______采莲,莲叶何______。
(4)荷叶圆圆,他______青蛙说:“我______夏______。
”(5)弯弯的______的船,______的船儿两______尖。
(6)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______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______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______。
(7)向着国旗,______;望着国旗,______敬礼。
(8)谁的尾巴______?谁的尾短?谁的尾巴______像一______伞?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歌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登幽州台歌》作者是,字伯玉,人称“初唐四杰”之一。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
(3)“怆然”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同时衬托出,从而表现诗人。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想感情。
()10. 课外阅读。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诗中的动物有______和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季节)的美丽景色。
(3)诗中哪一句概括地描写了景色?11. 解释划线词语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尽:______独去闲:______。
意思:______ 。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______ 两:______和:______潭面:______镜未磨:______。
意思:______。
(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______。
意思:______。
12. 课外拓展阅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
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13. 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问题。
年的模样鞭炮噼里啪啦响,饭菜满街满巷香;对联喜气洋洋贴,灯笼红红火火亮;年画上墙满屋美,老歌出口大家唱;衣服新新鲜鲜美,笑声家家户户淌。
(1)这首小诗描写的节日是()(2)这首小诗中描写了哪些习俗?______①放鞭炮②贴对联③划龙舟④挂灯笼⑤贴年画⑥吃水饺(3)过年的时候,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请写下来。
14. 读诗歌,回答问题。
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请翻译整首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5. 补充诗句。
采莲曲[唐]王昌龄______裁,芙蓉______。
______,______。
16. 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问题。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2)这首诗是围绕着“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发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的诗是______,______。
(5)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诗中写到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的一暖一寒,既表达了______,又表现了______,17. 课外阅读。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18. 背一背,填一填,选一选。
解落______秋叶,能____________ ______花。
过江千______浪,入______万竿斜。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写______(风雨)的,是______(唐宋)代诗人______(李峤李白)写的。
19. 读一读,回答问题。
房子池塘是青蛙的房子,草地是虫儿的房子。
大树是小鸟的房子,山峰是雄鹰的房子。
(1)读一读,用拼音填一填。
虫儿的房子是______,小鸟的房子是______。
(2)找出三个整体认读音节抄写下来。
______ ______ ______(3)想一想,白云的房子是什么呢?20. 课内阅读。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_______。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_______,“斜”字与“上”字_______,写出了_______的山势。
()(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_______,写_______。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_______”,—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_______。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_______: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3)“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的情感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_______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这句中的“_______”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_______。
②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③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_______。
④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_______”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4)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_______。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_______。
( )21. 课内同步阅读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
远上:______ 寒山:______ 石径:______ 斜:______ 白云生处:______ 爱:______ 枫林晚:______ 霜叶:______ 二月花:______(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22. 补充诗句空缺的部分。
(1)______,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2)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
(刘禹锡《望洞庭》)2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所见【清】袁枚________________,歌声振林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