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二月花名歌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态,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头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1)连一连。
三月______ 菊花六月______ 桂花八月______ 荷花四月______ 牡丹九月______ 桃花(2)“石榴红似火”是说石榴花像______一样红。
“茉莉花如雪”是说茉莉花像______一样白。
(3)正是农历______月,冬月是农历______月,腊月是农历______月。
2. 读下面一段小诗,回答问题。
今天住进你的书包,明天住进他的书包。
后天,后天,大后天……绘本在班级里旅行,住进亲切又陌生的书包,那是一家家移动的旅店。
(1)查字典,填一填。
①要查“陌”的读音,先确定“陌”的部首是“阝左”,再数数“阝左”的笔画,共______画。
②在“部首目录”里的相应位置找到“阝左”在“检字表”第______页。
(见图1)③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阝左”部,“陌”字除去部首还有______画。
通过查找,发现“陌”在字典第______页。
(见图2)④按照页码,在正文中找到了“陌”字,“陌”的读音是______。
(见图3)(2)猜一猜,再核对。
我猜“陌生”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
我从字典中发现“陌生”的意思是:______。
(3)诗中“移动的旅店”是指()3. 补充诗句空缺的部分。
(1)______,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2)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
(刘禹锡《望洞庭》)4. 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问题。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2)这首诗是围绕着“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发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的诗是______,______。
(5)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诗中写到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的一暖一寒,既表达了______,又表现了______,5. 选择表示方位的词语填空。
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上下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______面是______,______面是______。
______面是______,______面是______。
6. 理解句子意思。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7. 古诗名言积累。
(1)莫等闲,______(2)最喜小儿亡赖,______(3)天行健,______(4)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5)______,不脱蓑衣卧月明。
8. 课外阅读。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静夜思:疑:举头:(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相煎何太急?”句出自曹植《______》。
(2)明日复明日,明日______。
我生______,万事______。
(3)“我以______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去”的意思是:______。
(4)____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______。
(5)去的______,米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______呢?10. 课外阅读。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1. 背一背,给诗句排序,再回答问题。
( )鱼戏莲叶东(①)江南可采莲( )鱼戏莲叶西(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1)先给上面诗句排序,再说说下面哪幅图表现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填序号)①(2)读了这首古诗,我的眼前浮现出______景象。
(填序号)①人们捉鱼②鱼儿嬉戏12. 按原文把句子补充完整。
(1)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
(2)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______,______。
(3)孔指以示儿曰:“______。
”儿应声答曰:“______。
”13. 将下面的古文改写成现代文,注意语言要通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孔子家禽。
”14. 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回答(1)将诗句补充完整。
饮湖上初晴后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了西湖上的______(3)写出下面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潋滟:______亦:______奇:______相宜:______1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题西林壁》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题”的意思是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
(2)《论语》是记录______和他弟子______的一部书,共______篇,是______经典之一。
其中讲述学习方法的语录是“______”。
1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洞庭【唐】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
(2)“和”在诗中的意思是()(3)“青螺”在诗中指的是()(4)诗人描写的是洞庭湖上______(时间)的美丽景色。
(5)诗人是站在______(填“远”或“近”)处来欣赏洞庭湖夜景的,从“______”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17. 课内阅读。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首句中的“和”,在诗中意思是( )(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_______。
()(3)这首诗中第一句表现湖面的_________,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________,第三句写远望湖中_______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4)对这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18. 按要求填空。
(1)______,沙暖睡鸳鸯。
(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
(3)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4)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
(5)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
(6)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7)兔不可复得,______。
(8)雅人四好:______(9)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
19. 课外阅读。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20. 课内阅读。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______地展开。
()(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_____和江水______的气势。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____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____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3)“碧”字明写江水之______,暗写江水之_____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_____。
()21. 课外拓展阅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
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22. 判断对错。
(1)“无数夕阳山”的上一句是“风景旧曾谙”。
(2)“落木千山天远大”的下一句是“澄江一道月分明”。
(3)“千里莺啼绿映红”下一句是“浮天水送无穷树”。
(4)“欲饮琵琶马上催”上一句是“葡萄美酒夜光杯”。
(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句中的“厌”字的意思是讨厌。
(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的意思是: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23. 读诗歌《早发白帝城》,回答问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请解释整首诗的大意。
(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轻”字体现了什么?2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①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②影:月光的影子。
③下:顺流而下。
(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
(2).从诗中可看出,诗人远游的季节是在______,交通工具是______。
(3).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请写出这五个地名,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5. 按要求补充诗词及名言警句俗语。
(1)相对于春、秋、冬来说,古人关于夏天的诗词还不多。
其实,古诗词中的夏天还是挺好的。
比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______,______;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
”(2)有些古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