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温的分布和变化 1 / 8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温的分布与变化 一、知识讲解 (一)气温的空间分布 1.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北半球 较曲折: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
海陆分布造成的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南半球 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
同纬度地带
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
的气温较高;寒流流经处气温低,暖流流经处气温高 地形(地势高低);洋流
我国 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即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
南方正相反);冬季风(大气环流,北方冬季风影响大)
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度大,北方白昼时间长) 2.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如下面右图表现的曲线变陡或变缓。在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在②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温的分布和变化
2 / 8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日(年)较差变化 (1)大陆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大。 (2)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3)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二、例题分析 1.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
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 B.降水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温的分布和变化
3 / 8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答案 C 解析 图2所示甲地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2.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D.地形、洋流 答案 B 三、跟踪训练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2题。
1.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 A.d B.C C.b D.a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 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东南部地势起伏大 C.山东半岛地势平坦 D.西部地区大部分沟壑纵横 下图为南半球中纬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等温线图,图中甲、乙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点、16点气温分布状况。读下图,完成3—4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温的分布和变化 4 / 8 3.导致该地当日25℃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 B.海拔 C.气压 D.坡向 4.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图中M、N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上午,M地的谷风比N强 B.M、N两地日照时间相同 C.下午,N地的山风比M弱 D.M、N两地当日最高温相同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据此回答5—6题。
5.①②两条等温线温度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 C.太阳辐射 D.地面状况 6.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 D.地形 下图为8月份(北半球海洋水温最高月)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单位:℃)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温的分布和变化
5 / 8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M处寒暖流交汇,等温线密集 B.N处受西风漂流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C.O处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 D.P处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出 8.据图中等温线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的平直是因为大气环流的影响 B.中低纬海区大洋东部比西部水温高 C.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比北半球的大 D.若①处表层水温明显高于M处的,则出现拉尼娜现象 下图示意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温的分布和变化
6 / 8 9.该等温线分布状况最可能出现的月份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A.1月2时 B.l月11时 C.7月2时 D.7月11时 10.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洋流 B.洋流、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地形 D.海陆分布、大气环流 二、综合题 11.下图是“两岛屿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1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2)描述7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3)图中15℃等温线在两岛中间向南弯曲,分析其形成原因。 (4)与该岛纬度位置大体相当的纽芬兰岛,1月份的气温比该岛要低20℃,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C 2.D 【解析】1.1月图中主要盛行西北风,风经过渤海时水汽增加,在b处受地形抬升降水增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温的分布和变化 7 / 8 多,所以冬季降雪最多,选择C。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看西北地区低,东南高,地势高气温低,说明地势东南低西北高,A错;东南部等温线密度小,地势起伏小,B错;不同地区气温变化大,山东半岛地势崎岖,C错; 西部地区气温变化大,且较平直,说明大部分沟壑纵横,D对。 【答案】3.D 4.B 【解析】3.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信息可知,当地为南北延伸、向南敞开的山谷,且坡度均匀。再结合图中等温线与等高线弯曲大体一致情况,可推知该地温度分布受地形起伏影响大,同时考虑上午、下午太阳光与甲、乙两坡面及朝向的夹角关系、时间先后顺序,进而可知图中25℃等温线乙为下午16时的、甲为上午10时的,即M坡上午为阳坡,下午为阴坡,N坡相反。答案选D。 4.在夜晚时,甲乙两坡第二天早晨的最低温是接近的,但是上午M坡先于N坡接受光热,且温度上升快,N坡后升温,所以上午M坡对流强于N坡,谷风强于N坡,A错误;正午以后,M坡与阳光的夹角减小,逐渐变为阴坡,气温提前下降,而N坡正被太阳照射,太阳光线与坡面夹角增大,气温继续上升,可能会形成N坡最高温高于M坡、最高温时刻晚于M坡现象,D错误,下午对流N坡强于M坡,白天以谷风为主,C错误,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 M、N两地日照时间相同,B正确,故答案选B项。 【答案】5.C 6.D 【解析】 5.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根据图示①处气温高,②处气温低,主要原因是①处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位置和地形等。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原因是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受地形的影响较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答案】7.C 8.C 【解析】7.O处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洋流上升过程中从海底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吸引鱼群在此聚集,形成大型渔场,故C项正确。M处有南赤道暖流流经,没有寒流流经,A项错误。N处有西风漂流,但等温线与纬线平行是由于海洋面积广大,B项错误。P处受暖流影响,故等温线向北凸出,D项错误。 8.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下垫面性质较均一,A项错误。中低纬度大部分海区同纬度大洋东部比西部水温低,B项错误。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在28℃以上,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在18℃以上,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应比北半球大,故C项正确。若①地表层水温明显高于M地,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D项错误。 【答案】9、D10、C 【解析】考查等温线判读,区时计算,影响气温的因素,农业地域类型。 9.读图,图示区位于中纬度地区,等温线的气温值较高,说明此时是夏季,A、B错。此时气温分布状况是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可能是夜晚,该地处在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时,C项中求出该地时间是13时,是白天时间排除C;D项中求出该地时间是22时,D符合。故选D。 10.结合前面分析,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海陆分布。在该纬线西部有闭合等温线分布,说明是地形影响形成。所以C对。大气环流、洋流的影响小。故选C。 11.【答案】(1)从西南向东北气温递减、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盛行西风。 (2)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3)夏季海洋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4)(本图地区位于温带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过,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