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进而理解消化液在消化食物时发挥的作用。
2、通过实验了解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在消化食物时发挥的作用。
3、初步了解消化酶的一些特性。
设计思路:
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可以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
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可以通过淀粉的这一特性来检验馒头中的淀粉是否已被分解为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是人体口腔内的温度,因此实验过程中应保持37℃左右的温度。
材料器具:
试管、小刀、滴管、烧杯、搅拌棒、碘液、唾液、清水、新鲜馒头、小木板、温度计、冰水
实验过程: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C块不作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照。
2、收集唾液,先用冷开水漱口,然后头部略向前倾,伸出下唇搁在试管口上,舌头舐上颌门齿的基部,不久就会有清洁的唾液沿唇
流入试管,收集2~3毫升后,稀释2倍备用。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①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
②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ml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
③将C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不进行搅拌。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4、5~10min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①试管(1)中的馒头碎屑不呈现蓝色,而呈现碘液的颜色(棕黄色);
②试管(2)中的馒头小块呈蓝色;
③试管(3)中的馒头小块接触到唾液的部分呈现碘液的颜色,未接触到唾液的部分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