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名称 主要危险因素概述 风险等级主要事故类型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叉车厂专用机动车辆无统一牌照和车辆编号。
车辆刹车、转向、灯光、喇叭、后视镜等,有缺陷。
未安装倒车警报装置、行车警示灯, 在特定区域未进行限制度。
一般车辆 伤害1.厂专用机动车辆应有统一牌照和车辆编号,技术资料和档案、台账齐全, 无遗漏。
2.车辆刹车、转向、润滑系统良好, 灯光、喇叭、后视镜应完好。
3.定期对叉车进行检测。
4.应安装倒车警报装置、行车警示灯,在特定区域限制速度。
5.叉车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禁止载人。
6.制动系统安全有效,制动距离符合要求。
叉车照片责任单位安全警示标志应急处置措施1.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驾驶员立即向周围人员及领导报警。
2.领导接到报警后,立即到事故现场进行救护指挥,并通知救护组、保卫组等人员到事故现场开展自救工作。
3.受伤人员肢体骨折,采取伤肢固定措施,有出血采取止血措施,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4.受伤人员压在运载物资下面,立即搬开货物,抢救受伤人员。
5.抢救受伤人员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公司,进行救治。
6.发生重伤、死亡事故,保护好现场,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7.公司应急预案中其他要求。
责任人 联系风险名称主要危险因素概述风险等级主要事故类型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天车起重机械功能缺失或失效。
一般起重伤害1.严格执行起重机械、吊具检修、维护、专检、点检、巡检、月检、周检、日常性检查管理制度,吊具必须在其安全系数允许围使用。
2.吊车必须装有能从地面辨别额定荷重的标识,严禁超负荷运行。
吊车滑线必须安装通电指示灯或采用其他标识带电的措施。
3.吊车必须设有下列安全装置:①吊车之间防碰撞装置;②大、小行车端头缓冲和防冲撞装置;③过载保护装置;④主、副卷扬限位、报警装置;⑤登吊车信号装置及门联锁装置;⑥端梁侧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4.操作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合格,必须佩带安全帽,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天车照片主梁塑性变形、制动器失效、吊钩和滑轮组破损、钢丝绳断裂等,导致物体坠落。
一般起重伤害1.定期对起重机进行检测、检查,确保其安全。
2.吊钩应设置防脱绳的闭锁装置,吊钩、滑轮磨损量达到报废标准时,应及时进行更换。
3.钢丝绳端部的固定和连接应符合相关规的要求,达到报废标准时及时更换。
4.钢丝绳尾端在卷筒上固定装置应牢固,并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卷筒达到报废标准应报废。
起升高度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等失效,导致冲顶、超载,或起重机倾翻。
一般起重伤害1.起升机构应装设起升高度限位器、行程限位器等,当取物装置上升到极限位置时应能切断起升动力源,上方还应留有足够的空余高度,以满足制动行程的要求。
2.实际起重量或幅度超过额定值的95%时,起重量限制器或起重力矩限制器宜发出报警信号,达到额定值的110%时,自动切断起重机动力源。
责任单位吊索具选配不当,或变形、破断,导致吊物高处坠落。
一般起重伤害1.购置的吊索具应是经安全认可的合格产品。
2.吊索具应进行日常保养、检查和检验,定置摆放,有明显的载荷标识,相关资料应存档。
起吊载荷质量不确定,系挂位置不当,导致被吊物体失稳坠落。
一般起重伤害1.吊运前应确认起吊载荷的质量和质心,并确定起升系挂位置,经试吊后方能正式作业。
2.吊运载荷时,不得从人员和安全通道上方通过。
3.工作结束后,应将被吊载荷放到地面,吊钩起升到规定位置,切断电源或脱开主离合器。
责任人安全警示标志应急处置措施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根据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采取措施,如有人要受伤时,应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并大声呼喊临近岗位人员进行帮助。
2.如一般机械事故,无人员受伤,起重司机应保持冷静,立即停止起重作业,如重物悬空应在保证安全的情联系况下,落下重物,停掉电源,立即向上级汇报。
3.应急小组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如遇人员受伤应立即实施现场处置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对较轻的受伤人员,视伤情及时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措施,送往医院治疗。
针对一般机械事故要立即组织人员封锁事故现场,做好警示标识,等待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4.人员被压在重物下面,立即采取搬开重物或使用起重工具吊起重物等措施,将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抢救。
5.发生触电时,应立即想办法切断起重机机械电源,然后在抢救触电人员。
6.受伤人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症状后,必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7.起重机械的修复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人员或单位进行维修,检查正常后,可恢复使用。
8.公司应急预案中其他要求。
风险名称 主要危险因素概述风险等级 主要事故类型主要风险控制措施调漆间通风不良导致中毒和窒息,电气不防爆所产生的电火花导致可燃气体爆炸。
较大中毒和窒息 其他爆炸1.室应采用不燃烧、不发火的地面,其通风换气次数应为15次/h ~25次/h 。
2.室所有电气设备应为防爆型,并应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3.操作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作业前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严格按照公司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4.作业前对调漆间进行安全检查,并确保其通风设施良好。
5.禁止烟火、禁止吸烟和严禁携带打火机、火柴等引燃之物。
6.调漆需动火检修焊接时,必须先办理动火批准手续。
7.调漆间的油漆、稀料储存量不能超过一天的使用量。
8.各类漆料的容器必须盖盖密封,发现破损、残缺、变形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安全处理,严防滴漏,漆料空容器必须盖盖后分类处置。
调漆间照片责任单位安全警示标志应急处置措施1.立即关闭着火点相关装置、电源。
2.应急救援人员应佩戴防毒口罩、携带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或推车式干粉灭火器进入火灾现场。
扑救时,应占领上风或侧风处。
3.对于泄漏在地面上的液体的初始火灾,使用干粉灭火器或消防沙进行灭火。
4.对于发生在设备的着火点,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5.对火灾现场附近存在桶或罐装液体的,应使用水对贮桶或罐进行冷却、降温。
6.一旦火灾失控,应急组总指挥立即下令现场应急人员撤离现场,封锁现场,并拨打119,并将情况上报清城区应急指挥组。
7.现场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距离的位置,切断事故地点的电源。
8.公司应急预案中其他要求。
责任人 联系喷漆房安全风险告知卡风险名称 主要危险因素概述风险等级主要事故类型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喷漆房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火花引燃易爆气体而产生爆炸。
一般其他爆炸 1.应准确划分危险区域,并严格控制作业区域有机溶剂的浓度。
2.爆炸危险1区、2区严格按照电气整体防爆要求设置,并安装报警装置,该装置应与自动灭火系统联锁。
喷漆房照片通风不良导致中毒和窒息,风量不够导致易燃物品积聚而引起火灾和爆炸。
一般火 灾 中毒和窒息 其他爆炸1.通风装置的过滤棉应及时更换,风管定期清理,防止污染物沉积,保障涂装室微负压。
2.粉末静电喷涂通风管道应保持一定的风速,同时应有良好接地,防止粉尘积聚后遇火花爆炸。
静电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气体导致火灾和爆炸。
一般火 灾 其他爆炸 1.喷漆设备、供漆容器及输漆管路均应有可靠的导除静电装置,进入喷漆室的人员应接受消除静电处置。
2.喷漆室的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和报警装置应与自动停止供料、切断电源装置、自动灭火装置等联锁。
3.与静电喷漆室相关连的通风管道应安装自动防火调节阀。
4.操作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作业前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严格按照公司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5.作业前对调漆间进行安全检查,并确保其通风设施良好。
6.禁止烟火、禁止吸烟和严禁携带打火机、火柴等引燃之物。
责任单位安全警示标志应急处置措施1.立即关闭着火点相关装置、电源。
2.应急救援人员应佩戴防毒口罩、携带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或推车式干粉灭火器进入火灾现场。
扑救时,应占领上风或侧风处。
3.对于泄漏在地面上的液体的初始火灾,使用干粉灭火器或消防沙进行灭火。
4.对于发生在设备的着火点,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5.对火灾现场附近存在桶或罐装液体的,应使用水对贮桶或罐进行冷却、降温。
6.一旦火灾失控,应急组总指挥立即下令现场应急人员撤离现场,封锁现场,并拨打119,并将情况上报清城区应急指挥组。
7.现场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距离的位置,切断事故地点的电源。
8.公司应急预案中其他要求。
责任人 联系风险名称 主要危险因素概述风险等级 主要事故类型主要风险控制措施配电柜绝缘破坏或电器裸露导致触电,短路时产生的高温或火花引发火灾。
一般触 电 火 灾1.固定式配电柜的安装位置应能够有效防止雨水或其他液体渗入,应有足够的安全操作与维修空间。
2.配电柜应安装防止操作时触电的隔绝板,防止带电部位的裸露。
3.配电柜应安装专用的N 线端子板和PE 线端子板,有良好的接地,并有明显的标志,其连接方式应采用焊接、压接或螺栓连接;同一端子上连接的电线不应多于2根。
4.配电柜前应配备绝缘垫。
5.定期对配电柜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安全有效。
6.非专业人员禁止触碰配电柜。
配电柜照片责任单位安全警示标志应急处置措施1.切断电源,若无法切断电源,用绝缘物将带电体与伤员分开,切勿用手触及伤员,也不要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接触电源。
2.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开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不能给触电的人注射强心针。
若伤员昏迷,则将其身体放置成卧式。
3.若伤员昏迷、身体烧伤,应立即医院急救。
4.立即联系120或距现场最近的医院,并说明伤情,为取得最佳抢救效果争取时间,还可根据伤情联系专科医院。
5.公司应急预案中其他要求。
责任人 联系储气罐安全风险告知卡风险名称主要危险因素概述风险等级主要事故类型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储气罐安全附件失效,导致容器压力增加而引起爆炸。
一般容器爆炸1.泄压装置、显示装置、自动报警装置、联锁装置应完好,并在检验周期使用。
2.压力容器及其附件应注册,并在检验周期使用。
3.定期对储气罐本体及其安全附件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有效。
4.支承(支座)应完好,基础可靠,无位移、沉降、倾斜、开裂等缺陷,螺栓连接牢固。
5.运行状况良好,无超载、超压、超温现象;无异常振动声响现象;有定期巡回检查记录。
储气罐照片责任单位安全警示标志应急处置措施1.发现压力容器泄压装置、显示装置、自动报警装置、连锁装置及相关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失灵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断开动力电源开关或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查找异常原因,清除故障确保安全后再投入运行。
2.当压力容器出现超温、超压时,应立即断开动力电源开关或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同时迅速开启能安全卸载的阀门,使压力容器部压力迅速降低。
3.当压力容器支座支撑连接处松动、移位、沉降、倾斜、裂纹等险情时,必须紧急停止运行,迅速断开动力电源开关或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划定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