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通论:古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通论:古汉语词汇


很多在现代汉语中成为词的双音词,在古
汉语中其实是词组:



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贾谊《鹏鸟赋》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战国策·齐策》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榻。 同容《芋老人传》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诗经·豳岁·七月》 汝颖以为险,江汉以为池,限之以邓林,缘之 以方城。然而秦师至而鄢郢举,若振槁然。 《荀子·议兵》
节组成,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中,绝 大多数是单音节词。许多在现代汉语里不 能单独使用的语素,在古代汉语中都是能 够独立运用的单音节词。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 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 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 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荀子· 天论》
古代汉语单音词向现代汉语双音词发展的方式
词义的缩小
金 臭 子 谷 坟 瓦 宫
金属 气味 父母的后代 粮食的总称 高土堆 泛指陶器 泛指房屋
黄金 臭味 儿子 稻粟 坟墓 屋顶所用陶制材料 专指帝王所居
词义的转移
劝 豆 闻 涕 汤 脚 府
鼓励、劝勉
盛肉用的木制高脚碗
拿道理说服人
豆类植物及果实
听见 眼泪 热水 小腿 藏文书财物的地方
用鼻子嗅 鼻涕 米汤、菜汤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 是社稷之臣也。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 旧进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 时组合的阶段的,因此在遇到双音词的时候 需要特别仔细甄别是单音词的组合还是双音 合成词。
古汉语中的双音复合词有两个来源,一是
由两个同义词并列凝固成一个整体,只表 示一个意义;二是由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 合。可以将词进行拆分,如果拆分而得的 单音词与整体词汇意义完全不同,那么可 视为双音复合词。
古汉语中真正的双音单纯词称为联绵词,
是汉语中特殊的词汇现象。
如果从静态层面对 连绵词进行分析,它是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 单纯词,因此只有形式 上的特点,没有结构上 的问题。这两个音节不 是语素而仅仅是音节的 记录符号。不能把连绵 词拆成两个语素的意义 的组合。
但是如果从连绵词 形成的过程或来源来看, 连绵词还是有结构问题 的,主要有三种结构: “义合式、衍音式、摹 声式”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基本词汇

“马、牛、羊、人、口、手、日、月、山、水” 等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这些词汇的意义在漫 长的历史过程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与发展缓慢 的语法结构一起,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古今词义迥然不同



抢,古是“碰”、“撞”之义,如《庄子· 逍遥游》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战国策· 魏策》“以头 抢地耳”。今是“抢夺、抢劫”之义。 绸,古是“缠绕”之义,如《尔雅· 释天》“素锦绸 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裹、套住)旗之 杆” 。今义则指“绸缎”。 该,古为“完备”义,如宋玉《招魂》:“招具该 备,永啸呼些”。中古之后才有“应当”的意义。
古代汉语词汇
古汉语词的形式和构造 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古汉语词的形式和构造
语音形式
单音词 复音词
语义结构 单纯词
合成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同时包 含少量的双音词,双音词中,既有复合 词,也有少量的单纯词即联绵词。联绵 词是汉语词汇中特殊的词汇现象。
古汉语单音词占优势:单音节词由一个音
式)
本义 工作、事情
成绩 功效
成就 功业
功劳 功勋
综合式引申
朝拜 本义 早晨
朝见
朝庭
王朝
朝代
朝向
分析本义和引申义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词义引申和词义更替的区别; 注意引申义和假借义的区别;
注意语音和字体的变化。
请给以下文字标点并转写成简体字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 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 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 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 東流注於河
词的本义:词的本来的意义。
词的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
义。
直接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义——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探求词的本义的方法:主要凭字形,同时
结合该词的语音形式和古代文献资料。
字形指小篆及其以前的古文字形体。可以充分
得用许慎的《说文解字》弄清字形和本义的关 系。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很有价值,可供 参考。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 爛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 老弱於是女媧煉五彩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 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 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相似——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某种相
似之处。
相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或所表达
的概念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
逻辑关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
词义引申的方法:
并列式引申(放射型、辐射式)
终于 究竟 竟:本义 乐曲终了 穷尽
完毕
停止 结束
连环式引申(链条式、连锁式、串连式、延展
踝关节以下部分
官署
词义褒贬的变化
爪牙 谤 贿 党
武将、猛士
公开议论他人的过失
财物或赠送财物
为私利而结成的集团
帮凶、走狗 无中生有 用财物收买 一种组织
词义轻重的变化
诛 恨 贼 诬 感激
指责、责备遗憾 杀人越货来自犯上作乱的人 夸大其词、虚妄不实
激愤
杀 怨恨 小偷 诬蔑、诬陷 感谢
通过两个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今词义
古今词义差异

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今义从古义发展而来, 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些区别需要特 别重视。 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词义范围的变化和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词义的扩大
睡 河 布 皮 洗 醒 菜 响
坐着打磕睡 黄河 麻织品 兽皮 洗脚 酒醒 蔬菜 回声
睡觉 泛指一切河流 棉麻等织物的通称 动植物体的表皮组织 泛指洗涤 醒悟、睡醒 兼指鸡鱼肉蛋等荤腥 泛指各种声响

连绵词的语音特点:连绵词在语音上多有双声 叠韵的关系。 参差 仿佛 憔悴 踌躇 仓促 从容 烂漫 逍遥 彷徨 窈窕
连绵词的形体特点:写法比较自由,记录同一 个词有时用不同的字,造成了一词多形的特点。 匍匐 蒲服 匍伏 蒲伏 扶服 委蛇 逶蛇 逶移 逶迤

古汉语中的同义词:古汉语里同义词很多,
的差异:
从现代汉语复音词、成语甚至方言口语的词素
中去了解古义。
从词义的共同特点和相互联系上去了解古义。
辨析古今词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词义演变的时代性; 选择比较好的字典和辞书;
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比较归纳。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从理论上讲,词在产生时应该是单义的。但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随着人们对客观 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需要记述和表达的事物和 概念越来越多,由于受到自身发音条件等客观情 况的限制,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每一个新事 物都创造一个新词,于是一词多义的现象不可避 免的产生了,词的每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因 此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会遇到同一个词在不同 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但绝大多数同义词的意义并非完全相同, 而是有同有异。学会辨析同义词,对正确 理解古书有很大帮助。
概念的不同;
程度轻重的不同; 感情色彩的不同; 使用条件的不同。
理解同义词注意“浑言”与“析言”的区
别:
浑言:泛指,重在说明同义词所共有的
含义;
析言:特指,重在说明同义词中每个词
所特有的含义。
大致有三种。 加一有关实词素
行—运行 强—加强 节—节约 常—规律 亡—消失 应—按照
换一双音节词
加一虚词素
率尔 竖子 愕然 豁然 哗然
古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情况比较复杂,大体
可分为三类:一是形式上是双音词实质为 单音词的组合(词组),二是由两个单音 词意义凝固之后构成的双音复合词,三是 双音单纯词(联绵词)。
随着甲骨文的发现与识读,发现许慎的著作中
有错误,因此,借助《说文》探求词的本义需 要参考甲骨文。
词义引申是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实现的。
从本义和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 特点来看,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是:
从个别到一般——“江、河、匠”等
从具体到抽象——“道、析、表”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