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因材施教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因材施教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因材施教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威远县职业技术学校徐平
我们的职高生一般都处于十六、七岁至二十岁的年龄阶段,他们在学习成绩上处于中等偏下,意志品质上不够坚强,行为习惯上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愿意接受教育,但情绪多变,情感不稳定。

在对他们交谈、教育时,绝大多数都表现出能接受教育,但不少人事后往往很快就忘却了老师的教育和要求。

他们常常凭个人意识判断对所喜爱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热忱,对反感的事情深恶痛绝,自控能力较差,稍遇刺激,极易爆发出现偏激行为;2、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发展不均衡。

我们职业学校的不少学生都能较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有围绕专业目标发展自我的意识,行动之前能理智地思考,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恒心和毅力,逐步形成较好的意志品质,但也有不少学生不成熟、不理智,在不利环境中好激动、不冷静、缺乏自制、易受他人或外界的干扰;3、自尊心强,但尊重他人的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都希望各方面得到尊重,受到关爱,但也有不少学生只知道他人应该尊重他,而不知道自己更应该要尊重他人,表现最普遍的就是上课不遵守纪律,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不懂得尊重家长的期望和关爱。

他们就怕听到"差生"这两个字;4、学习动机复杂多样,学习能力与学习自觉性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学习动机不纯正,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整天不学习,只想怎样玩好怎样吃好穿好;
5、憧憬个性发展,但基础能力的储存不够,对个性的理解片面,不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特长的培养;
6、乐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但识别能力较差;
7、人生价值观逐步形成,但正确性不足,有的学生在思想上一味地追求刺激和享受,人生目标不明确,没有专业发展目标;
8、有基本的伦理道理观念、但尚不成熟。

大部分学生自认为对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同学是尊重的,他们总认为见到老师、家长有礼貌,能团结同学,就是做到了尊重人,不少学生不懂得尊重人、关心人、体谅人。

职高学生这些不良表现反应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不足,反应了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个教育是大教育,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

许多问题学生的出现,虽然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但不是说学校就没有问题和责任。

学校教育的问题虽然是出在小学和初中,但问题的解决则又必须在职高。

我们必须理性地承认,我们职高的学生许多都是问题学生,而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的主要和突出的问题,不是学习智力和能力的问题,而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和个人素质的问题。

众所周知:“人才人才,要成才,必先成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职高生的教育,使他们“成人”比“成才”重要。

因此对职高学生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变行为习惯、如何转化学习意识、如何转变学习态度、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由于职高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都是接受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他们身上已经充分显露,同时他们在心理上对应试教育也已经十分反感,如果我们仍旧主要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开展教育教学,那么他们仅存的对职高憧憬和向往而产生的最后一点学习热情将会被我们彻底
摧毁。

目前,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的职高教育,仍然还沿用着普通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基本模式,即以书本和课堂为主,以笔试成绩为唯一依据来鉴别教与学的好与坏,这样的教育抓得越多、抓得越紧,职业教育就越失败。

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职业教育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首先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

职高有着与普高完全不同的自身特点,不能用管理普高的方式来简单管理职高。

一方面,由于职高招生的市场化,职高的生源严重参差不齐,他们的学习态度、意识、能力、智力、素质、基础等偏差极大。

另一方面,家长、学生的对职业取向也是各有所好,再则,社会、用人单位对职高学生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各个方面、各种层次、各种规格具备一定知识、掌握一定技能的生产和管理一线的普通劳动者。

这些因素决定了职高教学根本不可能用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来开展教育教学,不能象工厂大批量生产产品一样。

但现实是我们的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偏偏不考虑这些实际,硬是套用普高的一些管理方式来制订各种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比如,不管什么专业,不管什么层次,在教学计划中一二年级都要求语数外每周不少于4课时;且语数外的教材统一、要求统一,甚至还要统考。

再比如,教研活动大多以语数外和课堂教学为主,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形式、教学评价标准等,仍然还没有脱离普高模式,对职业教育重技能只是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

管理部门的理念、要求对职业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职业教育的指挥棒。

管理部门的理念、要求决定着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向和重点。

因此,职业教育管理部门首先应该转变观念,要把管理要求的重点真正转到培养学生“成人”的教育上,转到真正“因材施教”上,即要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施以适合各个学生的培育措施。

这就象玉器雕刻师雕刻玉器一样,每件雕刻作品都是根据原材料的具体情况雕刻而成的,不可能是不同的材料都雕刻成同样的器件。

二、其次职业学校要重视开展适合学生的教育。

职高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大多都处于中下游水平,他们大多数对以前中小学的一套教学已经感到厌烦、厌倦甚至厌恶,如果在职高第一学期的开始阶段的教学还是主要沿袭初中的一套,仍然是天天整天坐在教室里,学着和以前一样令他们感到厌烦的大量严重不切实际的语数外为主的课程,那么他们仅存的对职高向往的热情,对职高的新鲜感、好奇心都将会丧失诒尽。

只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的职高教育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要真正从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措施、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职业基础、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应是职高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改变以语数外为主的状况。

特别是在高一新生刚开学一阶段的教学安排,要能激发、强化、发展学生对职高的热情,要将学生对职高的新鲜感、好奇心顺利引导转化为学习的积极性。

这一阶段要以接触和了解职业内容、职业技能的实践活动为主,要以培养学生做人、处事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的活动为主,要学习和借鉴部队对新兵训练的用意和做法,重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对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要重视对学生为人处事的教育。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高中级人才,而绝大部分以后都是一线的劳动者,他们的绝大多数以后都不会从事设计、开发、研究等工作。

因此,我们不能死搬教条地抱着语数外不放,要求每个学
生都要千篇一律地按统一要求来学习语数外,不要因为以后有万分之一的学生要较深、较广地用到语数外,而就要求现在一万个学生都来较深、较广地学习语数外。

英语的生辟词汇、复杂语法,对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说是毫无用处的,对于绝大多数连基本请假条等一些日常应用文都不会写的学生来说,语文着重于鉴赏、写作的教学要求,确实是太不切实际了。

数学的复杂公式与推导、演算对于培养中高级人才必不可少,对于大多数一线操作型的劳动大军降低些要求又有何妨。

要减少语数外课时,精选语数外教学内容,加重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实践课时。

我们应该承认不管什么知识,知识学习掌握得越多,对人的今后工作发展越有利,但每个人的学习精力和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另外,学习知识的效果不仅与学习精力和能力有关,还与学习的热情和意志有关。

要求学生多学些语数外知识的出发点和愿望是好的,但往往是事与愿违,特别对于职高学生,过多的不切实际的教学要求,不可能会达到教育者的愿望,只可能扼杀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职业学校人人都要成为学生积极个性特征的塑造者。

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人才最优化结构有三个方面:①合理的知识结构;②良好的智能结构;③积极的个性特征,其中,积极的个性特征是起统帅作用的关键方面。

我们的职高学生,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也不是智能,而是积极的个性,是如何做人、处世、做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对他们传授知识,而是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理想前途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普高学生需要加强积极个性教育的相对较少,依靠学校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班主任等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就基本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而对于职高学生几乎都需要加强积极个性的教育,而仅仅主要依靠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和班主任的德育力量就显得苍白无力。

可以说在职高的每个教育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都会出现需要教师进行积极个性方面的教育。

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职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能既管教又管导的不是很多,对于学生中出现消极的表现,有的教师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当然,有许多消极表现并不是个别现象,这给教育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但是我们作为教师对学生出现的消极表现,不予以及时教育纠正,不仅会滋长学生消极表现的漫延、加剧,而且会给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教育造成负面影响,使得对学生的教育形不成合力,同时也会损害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没有人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

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十分重要,它可以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与艺术,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

因此,即使有学生出现过失,身为教师,不应只想到“纪律约束”和“严厉整顿”,而应想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影响、感化他们,传递知识和技能固然是教师要做的事,但它决不应成为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