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食疗 ppt课件

中医食疗 ppt课件


食品的分类
谷物类
1.我国人民的主食,是能量的基础 2.功效:补益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3.餐餐有谷物 4.每天摄入谷薯类250-400g,其中全谷类和杂豆类50-15og,
薯类50-100g 5.粗细搭配(1:1;1:2)
粳米
【别称】大米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 补中益气、除烦渴、止泻痢 《大米比药好》一书中就详细阐述了如何食用米饭、米粥、 米汤能够有效的防治糖尿病、失眠、肥胖、鼻炎、过敏等 常见病的方法,带你走出不正确吃饭的误区。
中医食疗
概念 饮食养生基础 饮食养生的目的 食物的分类
不同需要的食养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标 题 文 本
食疗的基本原则
夏季-多食西瓜、绿豆 冬季-多食羊肉、狗肉 秋季-多食梨
因时 制宜
沿海地区-潮湿温暖: 清淡、除湿 西北高原-寒冷干燥: 温热,散寒、生津、 润燥
因地 制宜
根据不同体质选择性的 摄入食物
因人 制宜
整体 原则
食疗的基本原则
虚证-补益之品 实证-祛邪之品 表证-发散之品 里实证-通泄之品 里寒证-温里之品 里热证-清泄之品
壹 概念
概念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膳食在人体医疗
保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食物疗法和 药膳疗法。
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早在 1400多年前,《千金要方》一书就有“食治篇”。“食疗” 二字,首见于《食疗本草》。历代有关饮食疗法多以“食养 ”、“食治”、“食疗”的名称出现。
薏苡仁
【性味归经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健脾止泻、利水消肿、利湿除痹 【适应症】脾虚泄泻、水肿
寒湿——生姜 湿热——绿豆 脾虚者——生姜+山药 【临床应用】1.糖尿病、高血脂和代谢综合征
2. 抗肿瘤
绿豆
【性味归经 】甘,寒。归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暑利尿 1.痱子,痈肿疮毒:内服、外用 2.暑热烦渴,尿赤,小便不利 3.解药食毒:药物、农药、食物
辩证施食
辨病施食
平衡膳食
《素问·五脏生成论》:多食咸则脉凝 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 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 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消渴病,宜食用南瓜、 山药 夜盲症,宜食用羊肝、 猪肝 遗精病,无论何证均宜 食用莲子
食物的配伍
相须 相使
食物 配伍
相杀
相畏 相杀
相恶
食物的选择
近现代 《中医食疗学》 《中医药膳大全》 《科学饮食强身大全》
兴盛成熟时期
萌芽时期
发展时期
秦汉 《黄帝内经》《素问·脏 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 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
完善时期
宋元明清 宋-李杲《脾胃论》 元-忽思慧《饮膳正要》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贰 饮食养生基础
食疗禁忌原则
热性病-忌辛辣、油腻 寒性病-忌生冷瓜果 皮肤病-忌鱼、虾、蟹 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
病中 禁忌
猪肝与豆腐、荞
麦同食,引发痼 疾
蜂蜜与莴苣同食腹泻
配食 禁忌
人参与萝卜茶叶 茯苓忌醋
药食 禁忌
所食之味, 若得宜则 益体,害
则成疾
胎产秋冬养阴
偏食 禁忌
食物的分类
1 2
谷物类 蔬菜类
3
果品类
4
禽蛋类
水产类
常用
5
食物
6
造酿品
食品的分类
谷物类 • 甘平:粳米、玉米、地瓜、土豆、山药、芋艿(辛)、
荞麦(微酸) • 甘凉:小麦、大麦、粟米(咸)、苡米(淡、微寒) • 甘温:糯米、高梁(涩)
豆类 • 甘平:黑豆、白扁豆(淡)、豌豆、蚕豆(微辛)、
豇豆(咸) • 甘凉:赤小豆(酸、微寒)、绿豆(寒)、绿豆芽、豆腐 • 甘温:刀豆
肉生痰 鱼生火
叁 饮食养生的目的
饮食养生的目的
滋养保健 调整偏衰 预防疾病 延缓衰老 辅助治疗
标 题 文 本
饮食养生的目的
滋养保健:多选用味甘,性平的食物或药物 调整偏衰:选用寒凉或温热的食物或药物,以纠正身体的寒热
温凉之性。
预防疾病:按目的选择不同食物或药物。如:提高人体正气、
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预防肠道疾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延缓衰老:长寿的重要环节。与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多从补益肺、脾、肾入手。
辅助治疗:在专业人员的标指导下根据病情确定食物和药物配合
的方法、剂量、制作方法题文

肆 食物的分类
饮食养生的分类
顺应自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四季五补:
春--升补、夏--清补、标长夏--平补、秋-- 滋补、冬--温补
题 文 本
饮食养生基础
自然界
人体
五五五五五五五 五 五六五形情五五 音味色化气方季 行 脏腑官体志声液
角酸青生风东春 木 肝胆目筋怒呼泪
徵苦赤长暑南夏


小 肠









湿

长 夏

脾胃口肉思歌涎
商辛白收燥西秋


大 肠

皮 毛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题冬 文


膀 胱




尿

饮食养生基础
“药膳”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药物和食物相配伍, 采用独特的烹调技术制作成的特殊食品。其名称,最早见于 《后汉书.烈女传》。 标
题 文 本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远古至周朝 “药食同源“”最早的 药物都是食物,最早的 医疗正是饮食疗法 “火”、 “酒”
奠基时期
晋唐 孙思邈《千金方》“夫为 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 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 疗不愈,然后命药”
黄豆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补益脾气、 清热解毒
“豆中之王” “田中之肉” “绿色的牛乳”
食品的分类
根茎类
蔬菜类
• 甘 凉: 藕(寒)、百合(微苦)
• 辛甘凉:萝卜、胡萝卜、慈菇(微苦)
四气作用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温热:温经、散寒、通络、助阳、活血 五味作用 辛: 辛散----发散,行气活血 酸: 酸收----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 甘: 甘补----补益、和中、缓急 苦: 苦降----清热泻火标题,通泄大便,燥湿 咸: 软坚----泻下通便文本,软坚散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