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记忆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记忆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记忆
资料仅供参考
口测法:36.3~37.2℃ 腋测法:36~37℃ 肛测
法:36.5~37.7℃
口测法为准: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 41℃
超高热 41℃以上
腋测法:36~37℃
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真菌等
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1.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
关节炎、血管炎、风湿热等。
2.恶性肿瘤 包括各种恶性实体瘤及白血
病、恶性淋巴瘤等血液病。
3.无菌性组织坏死 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4.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出血、脑外伤等。
6.物理因素 如中暑等。
7.其它 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体温
调节,可产生功能性发热,包括感染后发热和功
能性低热。
资料仅供参考
1.致热源性发热
(1)外源性致热源
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产物
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③抗原抗体复合物
④某些类固醇物质
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等
(2)内源性致热源
①白介素-1(IL-1)
②肿瘤坏死因子(TNF)
③干扰素等
一方面可经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体温
调节中枢;另一方面可经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
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
白细胞致热源
2.非致热源性发热常见于: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2)引起产热
过多的疾病。(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稽留热
39~40℃以上、不超过1℃ --- 大
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弛张热
39℃以上,超过2℃,正常水平以上 ---
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
资料仅供参考
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间歇热
骤升、骤降、高热期持续数小时与无热期
持续1天或数天---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波状热
逐渐上升、逐渐下降,持续数天 ---
布氏杆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

回归热
骤升、骤降,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
----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
不规则发热 无明显规律 ------结核病、风湿热、
渗出性胸膜炎

突发性咳嗽 吸入异物、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分叉

发作性咳嗽 百日咳、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

长期慢性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及
肺结核等
夜间咳嗽 左心衰竭等
①声音嘶哑:声带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
②鸡鸣样咳嗽:多见百日咳等;
③金属音咳嗽:常见因纵隔肿瘤、主动脉瘤
或支气管癌直接压迫气管所致。
支气管扩张 体位有关、分层现象
资料仅供参考
恶臭痰提示厌氧菌感

铁锈色痰 肺炎球菌肺炎
黄绿色痰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痰白黏稠且牵拉成丝难咳

真菌感染

粉红色泡沫痰 肺水肿
日咳大量浆液泡沫痰 肺泡癌
咯血
一、概念
小量咯血:小时咯血量在100ml以内
中等量咯血:100~500ml
大咯血: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超过
300ml)
1.咯血量 大咯血常见支气管扩张、肺部空洞
出血、二尖瓣狭窄等。
2.咯血颜色和性状 痰中带血常见支气管
炎、肺良性肿瘤、肺癌、支气管扩张等;粉红色
泡沫样痰多见左心衰竭。
部位 皮肤温度
中心性发绀 四肢、颜面及躯干 温的
资料仅供参考
周围性发绀 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 冷的
胸壁疾病 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肋骨骨折
心血管疾病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血胸、支气管肺
癌等
其它 如纵隔疾病等
胸痛性质

①酸中毒大呼吸(Kussmaul呼吸):出现深
长而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声。代谢性酸中毒所
致,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② Cheyne-Stokes呼吸:某些药物和化学
物质抑制呼吸中枢可出现呼吸缓慢、变浅、间停
呼吸。
(一)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 主要是右心衰竭,还见缩窄
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积血等。
2.肾源性水肿 见各型肾炎和肾病。
3.肝源性水肿 见肝硬化与门脉高压症、肝
癌。
4.营养不良性水肿 见低蛋白血症、肾病综
资料仅供参考
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吸收不良。
5.内分泌代谢疾病所致水肿:甲状腺功能减
退等引起的粘液性水肿。
6.妊娠性水肿。
7.结缔组织疾病所致水肿。
8.变态反应及药物所致水肿等。
(一)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1.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加。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4.组织间隙机械压力降低。
5.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二)水钠潴留
1.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
2.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
(1)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2)醛固酮分泌增加。
(3)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三)静脉、淋巴回流障碍 多产生局部性
水肿。
一、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
(一)中枢性呕吐
资料仅供参考
颅压增高 脑水肿、颅内占位病变等
化学感受器受刺激 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脑血管功能障碍 偏头痛等
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厌食症
(二)反射性呕吐
1.腹部器官疾病: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肠道
疾病、胆道疾病、肝脏疾病、胰腺疾病、妇科疾
病等。
2.胸部器官疾病。
3.头部器官疾病 如青光眼,由于眼压突然
升高,经三叉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恶心、呕吐。
(三)前庭功能障碍性呕吐
常见梅尼埃病、迷路炎、晕车、晕船等,多
伴眩晕,呕吐较重,亦可为喷射性。
腹泻
一、发生机制及分类
1.分泌性腹泻
系肠道分泌大量液体超过肠黏膜吸收能力
所致。霍乱弧菌引起大量水样腹泻属于典型的分
泌性腹泻;肠道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炎症,如阿米
巴痢疾、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
肠结核等均可使炎性渗出物增多而致腹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