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图洛书的讲座(转载)根据现在河图洛书的这种画法,结合我们所学的黄元御《四圣心源》,给大家讲一讲这种上古文化对于现在来说的应用。
我们现在老说是上古文化,其实不是什么上古文化,它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宇宙、这个空间之中,对事物生长发生道理的一种最朴实、最朴素、最真切的一种描述。
只是我们现在由于接触的知识太多,各种心理生理的障碍更加纷杂了,致使不能够对河图洛书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关于河图首先讲河图。
管理员把这个河图贴出来,大家一块看看。
现在贴出来的就是河图,旁边的是洛书。
河图就是我们左边所看到的图形,这个图形四四方方的,它代表着五行分布的一种现象。
中间是中土,左木右金,上火下水。
在上古伏羲这个时代,有龙马出于梦河,伏羲根据龙马背上的这个纹理有所感应,然后产生了河图现在的这种模样。
这个河图呢,它主要讲的是五行顺生,大家可以看看。
由北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而生东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大家看,水生木;而上面是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木生火;火又生金;然后金—西方金,地四生金天九成之,然后金气敛凝。
他这里面讲的这个道理呢,是用五行顺生的。
而我们看的是,有个缺口就是说,这个火应该是火生土而土生金,由金水相生,偏于中土五行的话,这样子顺生到中土,这恰恰讲的是五行顺生归于中土的这个道理。
按黄元御学说去理解,这是一种自然生化之道。
排列是自然生化,自然代表了一个这种方位,方位定了以后,然后由这个方位而产生出来每种数,就是说每种方位有他具体的变化之间的变化。
这个数呢,可以类比他的时间的变化进度。
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数用十天干的角度来描述出来。
壬水癸水,甲乙之木,然后从这个角度来把它描述出来。
有人也许要问说,河图里面这个数要怎么样类比在我们日常生活、看病角度来应用。
现在这个河图,我们利用它,根据它的数类比四季、类比四时的变化,然后产生出来不断的这个时间,大家可以这样的去类比。
本身从十天干,从一到十它就描述的是一个事物从生到灭的一个过程,而这从生到灭的一个过程有他方位的变化也有他时间的变化。
从河图具体分类的位置,然后进行阐释进行定位,然后在从中得到这个数的变化。
我们古人根据河图反映的信息,然后从它演变出来先天八卦,以及结合洛书演变出来了后天八卦。
至于有人说后天八卦是洛书,用后天八卦直接套,或用先天八卦套在河图上,或后天八卦直接套用在洛书上,这是一种机械僵化的做法,建议大家不需要这样做。
这样做是没有道理,而且是没有意义。
对于先天八卦是这种理数,相对的道理领悟了以后,然后才演变出这种先后天八卦,而不是说你拿着那八卦直接去套,直接去对比。
*关于洛书我们再来看洛书,在洛书里面就打乱了河图的这种方位和次序。
河图代表着一种先天顺生自然生化之道的方位和次第,有内有外,有生有成、有阴有阳。
在河图里面这个白点代表阳五行,黑点代表阴五行,阴阳五行各就其位,然后排列形成河图排列顺序。
而在洛书之中,先天河图的次序打乱了,打乱了是什么,是因为后天五行应用而产生了这种后天有为变化之道,产生河图这种变化。
怎么变化呢?大家看,左手的河图。
河图中是五个白点,这五个白点中间又是一个白点,这代表着四象枢土,周围四个白点代表四象,中间是枢转,是中枢,属于土。
这五个白点就代表了五行排列的现象,五行四象。
而在阳土--这五个白点是中间阳土,而在阳土周围这十个黑点阴土,在洛书中没有体现。
大家看,河图是十位是属偶。
而洛书中呢是用奇,它分别是外周是八方,内是中宫又并成为九宫,这是十位。
这十位少了一个阴土,阴土去哪里了,湿土之气跑哪儿了呢?这个问题结合黄元御的说法,这个阴土跑哪儿了?这个土湿散于四方了,就形成了洛书的变化。
后天的己土(在中间的阳土叫戊土),己土不能少。
为什么叫后天呢?我们意识动了,主动去分别东西,主动去认识东西,然后导致后天有为的:分别高下,攀附权贵,分别善恶等等……产生了差别和比较,尤其社会上势力和种种看法,这就叫后天有为之道。
然后根据有为的分别,亲近一部分东西,就疏远一部分东西,然后根据认识的变化不断的轮回,这就是后天变化之道。
己土不能够守中,所以由先天变为后天,后天有为之道。
后天有为之道第一点是什么?己土(湿土)外泄以后,第一要克的就是我们的先天一元真阳(壬水),己土(阴土)克制阳水。
然后阳水后面,这个是天一之水地六(成之)紧跟着是癸水,壬水癸水,大家看这次序,壬水癸水。
刚才忘了给大家讲说,先天河图的次序,它是左行的,什么叫左行,从左边走,天道左旋。
地道右旋,从右边走。
己土克壬水,就是阴土克阳水,然后阴水又克制阳火。
大家看这旁边,从右转这个阴水下一位是阳火,由阴水克制阳火,然后再由阴火克制阳精,再由阴精克制阳木,五行运转,然后是以阴制阳,以静制动,产生了一种天地收藏之象,就是收藏凝敛之象。
这就是先天一团气化,然后转化为后天成物,这变化物质就出来了。
*洛书与河图的不同而在后天洛书与先天河图它中间的差别,大家仔细看看,水位还是居于下,木位还是居于左,金火相换,金火之位交换了。
金火之位交换了,这就是一点非常大的现象出现了。
为什么出现金火之位交换了呢?它就是由于后天这种五行,五气转以克成制的这种现象。
它这种现象表现出来,代表了什么涵义?这种就所谓金火,火以炼之,金以行之,火居金位,金居火位,然后金火同归的话,导致万物都在一种陶铸凝敛之中。
就像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处在一种火象之中,所谓三界如火。
这个火是什么火?这个火是意识之火,思潮。
金火异位以后,有形变为无形,无形化为有形,这种陶铸凝敛变化之中。
所以呢,有先天无为之道转化为后天有形有志,情志分别,七情过度,七情反复之中,再也不能回到后天一元之真气。
这个河图洛书,先简单这么讲一下,大家有什么问题问一下,然后我再根据这个河图洛书的情况,再往下深入探讨一下。
后天洛书,大家仔细品味这个感觉,就是说阴土溃散以后,直接克伐阳水,以阴制阳,阳气逐渐在处于消化之中,而阴气逐渐处于隆盛之中。
所谓就是忧愁劳其心,百事劳其形,饮食起居不断处于消伐之中,一旦先天一元真阳消灭的话,就是元寿到了,到达它的终点。
所以说先天不断生化,后天不断克伐,戕伐之中。
我们从河图洛书这个角度就看出了,人体这个一生一克的道理。
根据这个生化和克化的道理,然后得出养生和治疗之道。
*课堂问答★▲问:火生土,能不能透彻地讲一下。
▲答:我不太理解你指的是什么意思。
今天就是说,先关于河洛的问题,大家在一块儿探讨一下。
问病和其它的问题,以后再回答。
因为这个五行分布吧,它也是讲的就是说,五行分布自然排列的它这个方位。
天道左旋,必须就是按这个顺序。
这个模型呢,我们现在都画的所谓这个平面的,不要想着就是说必须怎么怎么样。
五行枢土它要有一个角度。
本来这个部位在我们气节之中就是属于长夏之季。
长夏之季本属于西南方,但由于土运四方处于中位,它寄位于西南。
河图不是协制生化。
而是表现出来这个万物先天这种自然无为之道,而洛书呢是代表后天有为变化之道。
有为变化处在不断的用和消伐之中。
有用就有克,总处在生灭之中。
无为则无生,无生方是长生之道。
有为也有生,有生则是取亡之道。
先天四象枢土的道理我们讲了。
黄元御先生也讲得非常明白。
我们现在就讲这个洛书后天的制化之道。
既然有这个制化之道,就不免有生老病死。
有了生老病死,我们就要知道它的内在发病的道理,然后是加以返还或通过养生或者通过用药之途。
我们大家看,阴土溃散了以后导致的,首先阳水不分布,就是说必然就产生了问题。
先天的元阳耗散于已土,由于已土不能够安住于中,这个时候我们要治疗得怎么治疗?这个要收藏已土的话,大家想一想,这个已土要收藏的话,在于养生过程中,我们是要怎么办,是要就是说道家一开始要筑基,筑基要练已,练已就是所谓的把这个分别意识和差别意识逐渐淡化,然后这个意才能归于中土,是讲的这个道理。
而我们从中土这个角度来治疗的时候,就不是这样的。
因为后天湿土的溃散以后,导致了阳土,就是说中土不能够从阳化,现了一片湿土之象。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从中土去燥土。
燥土了以后,由于阳土去克伐阴水(戊土克伐癸水),封藏癸水而导致火归于中土。
然后,阳气才能不从中焦已土四散而收于水中。
这是要我们做的克化之道。
水中无阳火的话,显现一片寒水之象。
这个时候呢,我们是燥土,我们要去戊土治水。
这个是什么,这个是寒水。
寒水得治以后,戊癸合化为火。
通过这样讲了以后,大家回来再看五运六气篇里头的甲已合化为土啊等等,对于这些就会有所理解。
这些东西跟洛书都是有联系的。
阳水被阴土所克化,导致成为一片寒水之象,这个时候用戊土去克伐癸水。
而上焦心火不明呢,这时候怎么办呢,大家可以考虑考虑用同样的道理来通过洛书来解释。
火病,火是怎么病的,水病水是怎么病,金病金是怎么病的。
五行中的病是什么啊?我们现在讲的是五行之病。
河图是五行之常,五行之病啊我们怎么样治疗的呢?又什么叫病呢?我说的这几句话大家想一想。
什么是常?什么是病?不要说这些寒、火这些模棱两可的话,用我们中医最朴素的道理把它说出来。
什么五行生克都被现在这些搞文化的人玷污了。
什么是常,常为顺;什么是病,病为逆。
常则为位,病则为不位,位就是说它不能居其位。
反常之象就为逆。
火为什么会不位,火为什么要病呢?上焦心火以降为顺,它不降就叫病,不要考虑什么乱七八糟的其它东西。
是不是。
现在我们学的,胆胃,胆胃有什么病啊?胆胃肯定是不降了。
胆胃正常通降,就不会病。
左路肝脾不升了,它就是病。
它不可能说肝脾生发过度了。
不可能。
肝脾过升的话早就胆胃上逆了,它也升不动。
五行各有其象,就是各有属性,五脏各有其性,这个时候呢,我们在治病的时候就是要,哪个该顺,哪个该逆。
五脏六腑怎么样去合治它顺逆。
为什么说现在的学院里教的中医内科一塌糊涂呢?就是他们不知道五行之性,不知道五脏之象。
不知道这里面怎么回事,纯粹是外行人,瞎子摸象,搞个四时五脏阴阳,是不是,然后,说阴虚怎么治,说阳虚怎么治,说气虚怎么治,说血虚怎么治,各有其方,各有其法。
这样弄起来,电脑都比他们强。
再回到我们所说的洛书这个角度。
无论讲什么说读多少书,就是需要我们从这里面得出我们治病、医疗的根本之法。
五行的医理生化,主要讲的是,以阴克阳,我们要从五行之中,后天导致阳气不断地消伐,而得出养生之道的话,就要以阳制阴。
以阳制阴,消伐阴气,然后得之近返于先天之一元的状态。
首先呢,这个图由于金火易位导致天下融注的这种状态。
所以后天,我们道家讲的就是说所谓的七还、七返、九转,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阴金之气克伐甲木,这时候呢,在病理上去怎么理解,然后去怎么样治疗,所以呢,我们就是要把一个简单的洛书里面反应的现象,来类比到看病之中,熟练了以后,得出会通的道理。
而不能够去死套。
你只能拿着你治疗之中成功这些例子,用它去相互去理解理解,知识上绝对不能生搬硬套。
生搬硬套、简单机械得出的道理都不是道理。
就像,可笑的就是西方的那些科学家,可以说都是摸出来的,他们就是凭借着自已东套一套,西套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