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科学专题 金属含解析

中考科学专题 金属含解析

专题二十金属A组2015年全国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2015·浙江湖州,7,3分)下列四组物质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铜和稀硫酸B.铁和硫酸铜溶液C.烧碱溶液和氯化钾溶液D.氧化铜和水解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不会与稀硫酸反应,A错误;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B正确;烧碱和氯化钾溶液交换成分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不能反应,C错误;氧化铜与水不发生反应,D错误。

答案 B2.(2015·浙江金华,8,3分)硫酸铜溶液能用于植物灭菌治病。

配制好的溶液,若用铁制容器盛放,铁制容器内壁上会产生一层红色物质。

下列解释和结论正确的是()A.铁的表面被腐蚀了,使铁生锈,该红色物质是铁锈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置换出铜,红色物质是铜C.铁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红色物质是铁锈D.铁与硫酸铜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红色物质是铜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制容器内壁上的红色物质是铜,B正确,A、C、D 错误。

答案 B3.(2015·浙江丽水,14,3分)往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质量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关系,则这种物质不可能是()A.溶液中的水B.生成的铜C.生成的氯化锌D.参加反应的氯化铜解析往一定量的氯化铜中加入过量的锌粒,无水生成,且溶液中的水也不参加反应,所以水的质量不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有所变化,则这种物质不可能是溶液中的水。

答案 A4.(2015·浙江杭州,16,3分)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的现象。

实验4:将实验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B.由实验2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C.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别解析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A正确;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B正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铝氧化成氧化铝,所以铝可以与浓硫酸反应,C错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没有,D正确。

答案 C二、填空与简答题5.(2015·浙江温州,22,4分)运用酸、碱、盐的性质可以解决工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

(1)工业上常选用________来除去铁锈(写出一种具体物质)。

(2)某工厂向含有AgNO3、Cu(NO3)2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Zn)以回收金属,充分反应后,得到的金属组成可能由哪几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铁锈;(2)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发生的反应有锌置换硝酸银中的银、锌置换硝酸铜中的铜,生成的铜还可以置换硝酸银中的银。

充分反应后,得到的金属组成可能由三种情况:Ag;Ag和Cu;Ag、Cu和Zn。

答案(1)稀盐酸(稀硫酸)(2)Ag Ag和Cu;Ag、Cu和Zn 6.(2015·浙江宁波,17,6分)通过钝化的方式使锌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有效防止锌的腐蚀。

某锌制品的钝化液含有硝酸银、硝酸铜、重铬酸等,其中重铬酸是一种可溶性的酸。

(1)该钝化液pH________7(填“>”“<”或“=”)。

(2)重铬酸(H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含有金属单质的细微颗粒,该颗粒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

解析(1)某锌制品的钝化液含有硝酸银、硝酸铜、重铬酸等,其中重铬酸是一种可溶性的酸,所以该钝化液pH<7;(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为x,2×(+1)+2x+(-2)×7=0,x=+6;(3)锌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所以该颗粒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银。

答案(1)<(2)+6(3)银7.(2015·浙江嘉兴,35,14分)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质量为10 g。

(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__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浓溶液的质量为50 g,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 g。

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其中m1-m2的值是指________的质量。

(4)同学们查阅到CO除了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等性质外,还具有毒性。

因此,本实验中还需对尾气进行处理。

请你提出一种处理方法________。

解析(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4.4 g-50 g=4.4 g,设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 +CO=====△CO 2+Cu8044x 4.4 g8044=x 4.4 g x =8 g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8 g 10 g ×100%=80%;(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

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 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 2,利用m 1-m 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 1-m 2的值是指氧元素的质量;(4)为防止一氧化碳散失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将一氧化碳进行点燃处理。

答案 (1)还原性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2)设样品中CuO 的质量为x 。

CuO +CO=====△Cu +CO 28044x 4.4 g8044=x 4.4 g x =8 g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8 g 10 g ×100%=80%答: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80%。

(3)氧化铜中氧元素 (4)将尾气点燃(或用气囊收集后集中处理) B 组 2014~2011年全国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2014·浙江宁波,1,4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下列金属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解析A项,用金属制成雕塑利用了金属材料的可塑性强的性质;B项,用金属制成车模利用了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好的性质;C项,用金属制成导线利用了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好的性质;D项,用金属制成炒锅利用了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好的性质。

答案 D2.(2014·浙江湖州,5,3分)某电镀厂的电镀液中含有金盐,为了回收其中的金元素,技术人员制作了如图的“吸金球”。

“吸金球”是装入一些“吸金”物质的纱袋,把“吸金球”浸入电镀液,能“吸”出盐溶液中的金。

据上所述,“吸金球”中的“吸金”物质可能是()A.活性炭(C)B.磁石(主要成分是Fe3O4)C.铁屑(Fe)D.胆矾(CuSO4·5H2O)解析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回收利用,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即可。

A项,碳和金盐不反应;B项,四氧化三铁和金盐不反应;C项,铁的活动性比金强,可以和金盐发生置换反应;D项,胆矾中的硫酸铜不能和金盐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金。

答案 C3.(2013·浙江温州,4,3分)将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表面无明显现象。

通过这一现象可以判断()A.铁的导电性比铜强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C.铁的导电性比铜弱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解析将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位于氢前,而铜位于氢后,即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答案 B4.(2012·浙江绍兴,13,4分)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甲图中,浸入浓硫酸的火柴梗变黑B.乙图中,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C.丙图中,铁钉水面处部分生锈D.丁图中,试纸变蓝色解析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与湿润的石蕊试纸接触,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D错误。

答案 D5.(2012·浙江湖州,10,3分)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A .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B .若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银C .此反应可能是Cu +2AgCl===2Ag +CuCl 2D .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可以用硫酸镁溶液解析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所以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A 错;金属与盐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锌排在银的前面,B 正确;金属与盐反应时,反应物中的盐必须溶于水,而氯化银难溶于水,C 错;铁和铜与硫酸镁都不反应,不能比较出铁和铜的活动性,D 错。

答案 B二、填空题6.(2014·浙江温州,24,6分)铁的使用非常广泛,但较容易生锈。

(1)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是3CO +Fe 2O 3=====高温2Fe +3CO 2,该反应中一氧化碳(CO)会夺取氧化铁(Fe 2O 3)中的氧,这说明一氧化碳具有________性。

(2)根据下图所示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解析 (1)在反应中,氧化铁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一氧化碳得到了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2)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同时接触,二者的不同之处是湿棉花和干燥剂,所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

答案 (1)还原 (2)与水接触7.(2013·浙江衢州,27,4分)聪聪同学为了比较铁、铜和未知金属X 的活动性,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金属丝X 表面无明显现象,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未知金属用X 表示)。

解析 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CuSO 4===FeSO 4+Cu ;金属丝X 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金属丝不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X 的活动性没有铜强,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 >Cu >X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