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陋室铭课件

陋室铭课件


3、字词句疏通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德馨 xīn 苔痕 tái
鸿儒 hóng rú 案牍 dú
调素琴 tiáo
解释下列字词
斯是陋室: 斯,这;
惟吾德馨: 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
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 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刘禹锡
刘禹锡
1、关于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 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 读来铿锵有力。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龙则灵。 E、文章写“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目的是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
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 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 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 的情趣。 F、作者的 “德馨”可以在他的诗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找出见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作业设计
1、 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2、背诵《陋室铭》。 3、文意理解: A、 能概括《陋室铭》一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 到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比喻起兴
(比兴)
水 陋室
龙 德馨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
4、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陋 景——环境优美
室 不
人——交友高雅
陋 事——生活闲适
5、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
2、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 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 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 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 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 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 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 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 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 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学生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中心思想
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 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 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案牍:指官府的公文。
何陋之有:有 何陋 宾语前置 谓语 宾语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于
名词活用为动词, 闻名,出名,著名
灵验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扰乱耳朵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劳。累。使身体劳累
9、这种借他物来表明思想的手法在前面第一 单元的一篇课文中已经学过,同学们是否记 得,那这种手法叫什么?
设喻引题
山 水比喻起兴陋室
仙龙
德馨 安 贫
陋 室 陋室不陋 铭

生活情趣(高雅事)
洁 伟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君子之德)
山——仙名
6、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用意?
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 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 人的尊敬与景仰。
7、“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前面直接用诸葛亮与扬子云自比为君子, 所以下句直接引用下句,反诘点题。
8、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是为了表达什 么样的思想?
何陋之有
南洋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笑 有 鸿 儒 , 往 来 无 白

以 调 素 琴 , 阅 金 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耳水
——


案 牍

之灵


中心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表现手法: 托物
言志
修辞手法:比兴对比对偶反问引用
拓展训练
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 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 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 表达一下居住在家中的感受呢?
扩展资料
刘禹锡的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
族聚居之处。 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
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 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 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 桑。它奇思独具地以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 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 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