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铝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归纳+典例解析)

铝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归纳+典例解析)

铝及其化合物【学习目标】
1、铝的性质;
2、铝的重要化合物及其相互转化。

【要点梳理】
要点一、铝
1.铝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原子半径化合价颜色密度
(g·cm-3)
熔点

沸点℃硬度
13
Al 1.43×10-10m +3 银白色 2.70 660.4 2467 较软
2.化学性质
Al-3e-=Al3+
(1)与非金属反应:
a、铝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探究:加热有氧化膜和无氧化膜的铝箔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铝箔熔化,
失去光泽,
熔化的铝并
不滴落
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
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加热时反应加剧,生成白色
固体,放出大量的热,4Al+3O2

2Al2O3
铝是一种活泼金属,构成薄膜的Al2O3的熔点
(2050℃)高于Al的熔点(660℃)
(2)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
(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
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完全熔化,观
察现象
b、与其它非金属反应:
2Al+3S Al2S3 2Al+3Cl2 2AlCl3
(2)与酸反应:
(3)与碱反应
2Al+2H2O+2NaOH=2NaAlO2+3H2↑ 2Al+2H2O+2OH-=2AlO2-+3H2↑
要点诠释:
①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它并不直接与碱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际分两步进行:
首先要铝与水反应:2Al+6H2O=2Al(OH)3↓+3H2↑……①
由于生成的Al(OH)3覆盖在Al的表面,故看不到H2的生成;其次是生成的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它溶于NaOH:
Al(OH)3+NaOH=NaAlO2+2H2O……②
所以铝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看到有气体产生。

将两反应式按①+②×2合并,即得总反应式:2Al+2H2O+2NaOH=2NaAlO2+3H2↑。

所以在上述反应中Al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

其电子转移情况可表示如下:
②Al与酸、碱反应产生同量的H2,消耗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消耗盐酸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3∶1。

③酸、碱、盐可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氧化铝也能与酸或碱反应)以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④铝热反应:Al+M x O y Al2O3+xM
铝热反应的应用:冶炼高熔点金属,如Fe、V、Cr、Mn等或焊接钢轨。

3.用途:铝主要用来制轻合金。

要点二、铝的化合物
1.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难熔固体、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Al2O3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与强酸:Al2O3+6H+=2Al3++3H2O
与强碱:Al2O3+2OH-=2AlO2-+H2O
(3)用途:耐火材料、制取铝的原料。

2.氢氧化铝[Al(OH)3]
(1)Al(OH)3的物理性质:Al(OH)3是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沉淀,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又有吸附色素的性能。

(2)Al(OH)3的两性:
当与强酸反应:Al(OH)3+3H+=Al3++3H2O(加酸促使电离平衡向碱式电离方向移动)
当与强碱溶液作用:Al(OH)3+OH-=AlO2-+2H2O(加碱促使电离平衡向酸式电离方向移动)
(3)Al(OH)3的制取:
①铝盐与碱反应:用铝盐与可溶性弱碱氨水反应制Al(OH)3:
Al3++3NH3·H2O=Al(OH)3↓+3NH4+
说明:制取Al(OH)3也可用铝盐与强碱作用,但应严格控制加入碱的量,因为强碱过量会使制得的Al(OH)3转化为偏铝酸盐:Al(OH)3+OH-=AlO2-+2H2O。

所以,实验室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制Al(OH)3。

②偏铝酸盐与酸反应:一般用向偏铝酸盐溶液中通入CO2的方法制取Al(OH)3。

当CO2不足或适量时:CO2+2AlO2-+3H2O=2Al(OH)3↓+CO32-,
CO2过量时:CO2+AlO2-+2H2O=Al(OH)3↓+HCO3-。

说明:一般不用强酸,因为强酸的量控制不当会使制得的Al(OH)3溶解:
AlO2-+H++H2O=Al(OH)3↓ Al(OH)3+3H+=Al3++3H2O
(4)Al(OH)3的用途:净水。

明矾净水原理——明矾(KAl(SO4)2·12H2O)溶于水发生下列反应:
KAl(SO4)2=K++Al3++2SO42-
Al3++3H2O = 2Al(OH)3(胶体)+3H+
Al(OH)3胶体中胶粒有吸附水中悬浮杂质的作用,使其质量增大,沉降水底,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要点三、“铝三角”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