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就业政策与市场
一、面对就业难,国家在做什么?
切实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国民经济从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
重点是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制定了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农村教育硕士计划
(一)不同类型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积极满足国防、军工、科研、教学、高新技术等单位,以及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党政机关和人民解放军的所属单位的用人需求。
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市、自治区所属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优先满足本系统、本行业、本地区需要,同时努力为地方、为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应优先满足教育系统的需要。
(二)定向生原则上按入学时合同就业 如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回原定向单位就业的毕业生,须征得原单位的同意,报就业主管部门批准,并交纳相应的违约金和培养费后,可调整就业单位。
(三)享受国家专业奖学金及享受艰苦行业、地区或特殊岗位定向奖学金的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享受师范、农林、民族、体育、航海等国家专业奖学金及享受艰苦行业、地区或特殊岗位定向奖学金的毕业生原则上按国家计划就业,对不服从就业计划自谋职业的,需补缴在校学习期间普通专业的学费并返还定向奖学金、专业奖学
金。
(四)结业生的就业政策
结业生就业必须在《就业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未联系单位的,由学校将其档案、户籍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家居农村的保留非农业户籍),自谋职业。
(五)有病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学校应在毕业生毕业前认真负责地对毕业生进行健康检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让其回家休养。
一年内治愈的(须经学校指定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以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一年以后仍未痊愈或无用人单位接收的,户籍关系和档案材料转至家庭所在地,由其自谋职业。
(六)边远省区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来源于边远省区的本、专科毕业生,只要是边远省区急需的,原则上应回生源省区就业。
边远省区特指以下10个省、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七)毕业生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
•毕业生可以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的毕业生不参加就业,凭国(境)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经学校教务和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不列入就业计划。
毕业生集中离校时未办妥手续的,原则上将其户口转至家庭所在地,继续办理出国手续。
二、面对就业难,学校在做什么?
(1)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2)广泛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毕业生
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3)大力推进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和队伍建设
(4)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5)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三支一扶、西部计划、
村官、义务兵、选调)
(6)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加
强离校后的就业服务。
(7)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含义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要素市场中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是专门以高校毕业生为对象的初次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类型和特点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类型
大学生就业市场按其外在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形市场
和无形市场。
目前,有形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有
以下几种形式:
1.高等学校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2.学校联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3.分科类毕业生就业市场
4.层次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5.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6.行业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7.企业毕业生就业市场
8.国际性毕业生就业市场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
•1.群体性
•2.时效性
•3.高层次
•4.年轻化
•5.初次性
三、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走向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
•1.供需形势总体上存在诸多的不平衡现象。
•(1)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明显。
•(2)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
•(3)不同地区之间的反差现象也相当明显。
•(4)不同院校之间的差别很大。
•(5)不同用人单位之间的需求态势反差较大。
•2.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提高
•3.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4.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已基本形成
•5.就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走向
•1.供求形势将发生变化
•2.无形市场加快发展
•3.就业市场更加规范
•4.就业市场的功能更完善
•5.宏观调控将进一步加强
THAN
K S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