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实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实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实录
2021年10月19日,我校七年级(1)班历史课堂上,老师主讲了第八课《百家争鸣》。

下面是本次课堂的实录。

一、引入
老师带领同学们看了一段古人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国都临淄,有三个知名的人物——荀子、韩非子和孟子。

他们之间互相辩论、发表见解,百家争鸣,思想大开。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三位有什么特点吗?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回答,有的说他们都是思想家,有的说他们都对政治、社会有自己的见解。

最后,老师给出正确答案: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作品被称为“百家之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潮流。

二、简述
百家争鸣是一个概括性的名词,它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独特的思想氛围和知识分子的学术繁荣。

在这个时期,各种学派学说互相纷争,争论不断。

学者们以自己的智慧探究天地万物的本质,力求寻求真理,创造思想成果,留下伟大的思想遗产。

三、详解
1、思想大家的代表
老师请同学们又回到故事中,具体介绍一下三位思想家的代表作品、思想体系和贡献。

首先介绍荀子的《荀子》。

荀子思想的核心是“性恶论”,即人类天生就是邪恶的。

他认为,人的行为和品德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修养和教育才能得以改变。

接着,老师介绍了韩非子的《韩非子》。

韩非子是以法治来实现社会稳定和安定的。

他主张要制定科学的法律和规章,这是维护秩序、保障权益的基础。

最后,老师介绍了孟子的《孟子》。

孟子思想主要是“仁政”,即以仁爱为核心原则来治国。

他认为国家要尽可能使人民富裕、安全,实行仁政才能让国家繁荣富强。

2、学派与流派的互相影响
在介绍了三位思想家之后,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百家之言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那个时代出现了各种学派、流派?同学们纷纷举手呼喊:“他们辩论、碰撞出各自的思想,互相交流取
长补短。

”同学们认为百家争鸣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的积极发展
过程。

3、思想传承与发展
在学习完“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之后,老师又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术传统和发展。

同学们得知:经过战国时期的学派竞争,中国古代学术传统开始形成并持续发展,一直延续到现代。

其中,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中国古代的主流学派。

最后,根据本次学习内容,老师让同学们小组讨论,以“思考
当代中学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思想或精神财富”为主题,每个小
组用三至五分钟做简要汇报。

四、小结
本堂历史课,同学们深入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掌握了荀子、韩非子和孟子的思想精髓及贡献,了解了各个学派、流派之间的互相影响和思想传承的发展。

课程结束时,同学们的思维有了跨越时空的升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