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知识-词性语法知识——词类实词:有实在意思的词,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虚词:没有实在意思的词,包括:副、连、介、助、叹、拟一、名词动词形容词(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如:鲁迅、学生、医生、同窗、工人、老汉、先生、徒弟、爸爸、母亲、普希金;表示具体事物的,如:社戏、竹影、诗歌、斑羚、杨树、腰鼓、计算机、因特网;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信息、思绪、艺术;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冬至、早晨、晚上、正午;表示处所的,如:书屋、北京、江南、亚洲、边疆、淮北、中国、四川、黄河;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例如:(1)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着我的哭声。

《爸爸的花儿落了》(2)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例(1)的方位名词“头”和“角”、“上”和“下”用在名词“床”后,表示被打的方位;“外面”则是单独使用。

例(2)的方位名词“里”分别用在“草”和“园”后面,表示“不去的地方”和“有赤练蛇的地方”。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说、笑、写、看、走、旅游、休息、工作、学习;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要、会、敢、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下来、下去、过来、起;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例如:(1)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爸爸的花儿落了》(2)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邓稼先》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例如:(1)英子,你长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爸爸的花儿落了》(2)我要.告诉爸爸去。

《爸爸的花儿落了》趋向动词可以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例如:(1)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

《爸爸的花儿落了》(2)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动词可以重叠使用。

单音节动词可以重叠为AA式,如“看看、走走”;双音节动词可以重叠为ABAB式,如“研究研究、学习学习”。

动词重叠,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表示形状的,如:大、小、高、矮、宽、窄、长、短、笔直、弯曲;表示性质的,如:好、坏、美、丑、纯粹、高明、高尚、美丽、诚实;表示状态的,如:快、慢、软、硬、拘谨、悠闲、忙碌、兴奋、激动;表示颜色的,如: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红彤彤。

形容词常常用在名词或动词的前边,起修饰限制作用。

例如:(1)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

《爸爸的花儿落了》(2)不必说碧绿..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的石井栏,高大..的菜畦,光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词。

例如:(1)东方朔也很.渊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最后一课》形容词也可以重叠使用。

单音节形容词可以重叠为AA式,如“好好、高高”;双音节形容词可以重叠为AABB式,如“漂漂亮亮、大大方方”。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句子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类词。

这三类词配合使用,构成句子的主体(主干)。

使用这三类词,要注意名词和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不要用错。

二、数词量词代词(一)数词和量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在数词中,有的表示确数,如“一、二、千、万”;有的表示概数,如“几、些、多、约”;有的表示序数,如“第一、老二、初五”。

量词是表示单位的词。

有表示事物单位的物量词,如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件”,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有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动量词,如“次、回、趟、遍”。

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表示每一个都包括在内,如“个个、条条”。

数词和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常用在名词的前边,例如:(1)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安塞腰鼓》(2)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

《音乐巨人贝多芬》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常用在动词的后边,例如:(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最后一课》(2)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社戏》数量词也可以重叠。

重叠后的数量词修饰名词时,表示数量很多;修饰动词时,表示按次序进行;如果数词是“一”,重叠时后一个“一”可以省略。

例如:(1)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登上地球之巅》(3)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

《马》要注意数量增加和减少的表示法。

数量增加要用倍数,可以说“增加了”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

如,从5增加到10,可以说“增加了一倍”或“增加到两倍”。

数量减少要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

如从20减少到5,可以说“减少了75%”或“减少了四分之三”,也可以说“减少到25%”或“减少到四分之一”。

数字可以构成一些固定的说法,这时的数字是泛指,不表示实在的数量,而且往往有一定的附加意义。

如“三思、九死一生”等,表示数量多;“三三两两、三言两语”等,表示数量少;“一知半解、颠三倒四”等,带有贬义;“一言九鼎、一帆风顺”等,带有褒义。

(二)代词代词是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

代词有三种:一种是代替人或者事物名称的人称代词,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人家”;一种是起区别作用的指示代词,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么样、那么样、各、每”;一种是用于提问的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多少、几”。

代词代替某类词,就具有这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如人称代词可以代替名词,就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这么、那么、这样、那样”等可以代替动词、形容词,就具有动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代替名词)《土地的誓言》(2)到了五月节,石榴花开得没有那么红,那么大。

(代替形容词)《爸爸的花儿落了》(3)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真是奇迹。

(代替动词或整件事情)《邓稼先》使用代词要注意:(1)“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他们”。

(2)“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表示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3)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

(4)代词一般是实指,有时也可以用来虚指,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

如“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

三、副词连词介词(一)副词副词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常用的副词有:很、更、最、非常、都、只、才、就、已经、曾经、刚刚、立刻、马上、忽然、终于、大概、简直、难道、没、不。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

例如:(1)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的花儿落了》(2)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例(1)中,“刚”“又”表示时间,修饰的是动词,显示了这两个动作的前后承接。

例(2)“一直”和“都”分别从时间和程度上修饰、说明客人到“他”家的情况。

副词前后呼应或与其他虚词配合使用,可以把两个语言单位组织起来,起一定的关联作用。

例如:(1)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2)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

《登上地球之巅》(二)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常见的连词有: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等。

例如:(1)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

(“和”连接两个名词,表示并列;“并且”连接前后两个句子,表示动作的顺接)《伟大的悲剧》(2)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之所以”表示原因、“并”表示顺接、“而”表示转折、“和”连接短语和短语、“而”连接词和词,表示并列、“以至”表示递进)《真正的英雄》(三)介词介词不能单独使用,经常与它后面的名词、代词或者短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定语、状语、补语。

介宾短语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等。

介词不能单用,这是最根本的语法特征。

例如:(1)从三言..到五言..。

(表起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终于到七言(2)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表方向)《珍珠鸟》(3)阳光从窗外..射入。

(表处所)《珍珠鸟》(4)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班羚调换位置(表时间)《班羚飞渡》(5)他用眼神..告诉我(表对象)《爸爸的花儿落了》(6)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告终。

(表方式)....而开始,以接受束缚《马》(7)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表目的)《土地的誓言》(8)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表排除)《安塞腰鼓》(9)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

(表连带)《最后一课》四、助词叹词拟声词(一)助词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助词一共有三种。

1.结构助词包括“的、地、得、所、似的”。

“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的”“地”前后两部分之间是修饰和限制关系。

例如: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安塞腰鼓》这句话中,名词“后生们”修饰名词性短语“胳膊、腿、全身”,中间用“的”;形容词“有力”、“疾速”、“大起大落”分别修饰动词“搏击”,中间用“地”。

“的”还可以附着在名词、动词、人称代词或形容词的后边,构成“的”字短语,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例如:(1)故乡的土地是香.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