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与晶体液ppt
病例数 732 302
相对危 险指数
95%可信限
0.86 0.63~1.17
0.39 * 0.17~0.89
10
430
0.98 0.70~1.36
Choi et al, Crit Care med, 1999
–(排除标准:重复、用前期病例作对照、非随机、 交叉、胶体与胶体)
晶体液:
–乳酸林格氏液、0.9%生理盐水、其它平衡盐溶液
胶体液:
–白蛋白、血浆蛋白溶液、淀粉和各种右旋糖酐
Choi et al, Crit Care med, 1999
晶体液与胶体液
死亡率
结果 总体情况
创伤 非创伤
研究份数 15 5
将等张胶体液加入到血管内间隙
血管间隙
血管间隙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 主要扩充血管内间隙
等张胶体液
大颗粒混悬液 总体局限在血管内 等容量扩充血容量 体内排除取决于分子大小 渗透效应依赖于胶体颗粒数 渗透效应持续时间212小时
高张溶液
将高张溶液加入到血管内间隙
血管间隙
血管间隙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 扩充血管内间隙减少细胞外液
胶体液缺点: 影响凝血功能 电解质含量不同 半衰期不同 不良反应 价格贵!
血容量改变
外科手术中的液体治疗
600
500
400
HES 6%
300
Albumin
200
RL
100
0
Control Start End 30 60 90 120 150 180
Shoemaker Int J Int Care 19m96in
细胞外液
部分扩充血管内和血管外间隙
晶体液
真实溶液 跨半透膜自由分布 血浆扩容< 输入的容量 快速排除体外 扩充细胞外液:扩充血浆 4:1 扩容作用时间有限 (±90 min)
晶体液
晶体液: 细胞外间隙扩容剂 血浆扩容作用有限 维持尿量 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电解质含量范围 价格便宜!
等张胶体液
对输液的反应(CI)
CI 改变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Before During
Peak 1 hr after
Blood Albumin Dextran 70 Dextran 40
晶体液与胶体液
90年代早期
确立了胶体液的地位 晶体液的地位受到挑战: 组织水肿增加等同于 肺水肿增加 脑水肿增加 “晶体液时代的结束”
容积渗克分子浓度
正常血浆容积渗克分子浓度 = 2 Na+ +尿素+葡萄糖 = 285 295
蛋白质在血浆容积渗透克分子浓度中占0.5%。 正常毛细血管对蛋白质的通透性极小,因此产 生张力效应。 (有效渗透浓度,即: 两房室之间渗透梯度)
(康拉迪现象)
胶体渗透压
血浆与细胞外液渗透压之间的差值 作用小
Twigley & Hillman, Anaesthesia, 1985
所以什么出错了??
由于胶体液与改善生存率无关,同时由 于各种胶体液价格比晶体液贵,除了随 机、对照的临床验证以外,在所研究的 各类病人中很难看出继续使用胶体液的 合理性。
Cochrane Database Reviewers, 2000
–分子大小 69kDa –带电荷
较小的分子快速经肾脏滤出
葡萄糖(自由水)
将水加入血管内间隙
血管间隙
细胞外液 扩充总体水分 – 无容量效应
等张晶体液
将晶体液加入血管内间隙
血管间隙
细胞外液
血管间隙 kt
kt 250 ml.min-1
Svensen et al, Br J Anaesth, 1999
Funk, Baldinger, Anesthesiology, 1995
林格氏液 右旋糖酐
相对费用
在 Groote Schuur (每升):
–任何晶体液
R10
–胶体液平均
R100
–血浆蛋白
R1000
(白蛋白, 血浆蛋白溶液等)
晶体液或胶体液?
胶体液优点: 血管内间隙扩容剂 等容扩容 快速复苏 维持胶体渗透压 组织水肿轻 肺水肿轻
荟萃分析
n = 1622例病人,26项无混杂因素的临床 验证 创伤、烧伤、外科或败血症并发症 在这些研究中,用胶体液复苏死亡率的绝 对危险度增加了7%。 “用胶体液复苏每100例病人额外增加4~7 例死亡病例”
Schierhout & Roberts, BMJ 1998
晶体液与胶体液
系统回顾
评估了82份研究报告 16份符合入选标准
液体治疗的管理与选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刘斌
体液组成
水份约占总体重的60% 细胞外液 (20%总体重)
–间质液 (15%总体重) –血管内液 (5%总体重) –分泌液 (脑脊液、房水等)
细胞内液 (40%总体重)
体液分布
体重 70 公斤男子 (57%水) 共计42升水
–细胞外液 14 升 (20%体重)
150
100
50
0
间质液
细胞内液
Na K Ca & Mg Other + Cl HCO3 Proteins Other -
容积渗克分子浓度
用渗透克分子表示有渗透作用颗粒的浓度 容积渗克分子浓度 渗透颗粒数 注意:1毫摩尔NaCl 2毫渗克分子Na+ Cl容积渗克分子浓度 = 毫渗量/升溶质
–[阳离子]2 +葡萄糖+尿素 –[140+8]2 + 5 + 5 = 306毫渗量/升 –但血液是非理想溶液,因此实测渗透压较小
晶体液与胶体液
用于血液稀释
6 5 4 3 2 1 0
CI
CI Post PVRI Pre PVRI Post
林格氏液 羟乙基淀粉
Hankeln ,Crit Care Med, 1989
组织氧合
tPO2 (mmHg)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基础值
* *
血液稀释
1小时以后
间质液 ~ 11.2升(10.5) 血管内液 (血浆) ~ 2.8升(3.5)
–细胞内液 28 升 (40%体重)
红细胞 ~ 2升
体液分布100% 摄入3Fra bibliotek90%
80%
10
70%
60%
50%
40% 30
30%
20%
10%
0%
丢失
血浆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体液中电解质组成成分
mmol/l
250
200
血浆
–25 mmHg/7.3 bar –3 kPa 与 730 kPa 总渗透压
在某些组织中起关键作用 支配Starling力
Jv = K[(Pc - Pt) - (c - t)]
Pt
t
Jv
Pc
c 1c - t = 25
0.7 肺脏
0.3 肝脏
0 c - t = 0
胶体渗透压
血管内滞留依赖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