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医病理生理学:前六章知识点

兽医病理生理学:前六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一兽医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兽医病理生理学(Veterinary Pathophysiology)是研究患病动物生命活动的一门学科。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患病动物疾病的本质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以及疾病状态下,动物机能、代谢变化的发生原因和机制,为动物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患病动物研究重点:机能、代谢变化主要任务:探索疾病的本质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最终目的:为了有效地控制疾病二兽医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一)疾病概论➢疾病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般规律➢各种致病原因、条件与疾病的关系(二)基本病理过程(Fundamental pathologic process)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形态、结构、机能、代谢的变化。

主要讨论发生原因、机制以及临床特征。

举例:如肺炎、肠炎、肝炎等炎症性疾病中,都有炎症(Inflammation),且炎症的变化基本相同。

故炎症就是基本病理过程。

其他的基本病理过程有:水、盐代谢紊乱缺氧电解质和酸减平衡紊乱发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应激细胞凋亡自由基休克等(三)各器官系统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of different organs & systems)主要讨论:患病动物各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及系统机能活动变化的原因、机制以及临床特征。

在本门课程中,涉及的重要器官及系统机能活动变化有:心机能不全呼吸机能不全肝机能不全肾机能不全消化机能不全物质代谢障碍等病理生理学并不讨论每一个疾病三与兽医其他学科的关系(一)兽医病理生理学属于兽医基础理论课程(二)是兽医科学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以物理、化学、微生物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为内、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等临床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兽医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动物实验法在人为条件下,实验复制动物疾病的模型,并对其研究的方法。

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发展过程的研究。

复制动物疾病的模型材料主要有:本体动物(雏鸭肝炎鸭)实验动物(兔、鼠、犬等)相关试验系统如细胞株等(二)临床观察法对自然发生疾病的动物,进行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了解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并加以分析。

本研究方法是临床常见的研究方法。

参考书目和杂志:1 陈万芳主编家畜病理生理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2 杨惠玲等主编高级病理生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 王迪浔主编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Thomas Carlyle Jones ed. Veterinary pathology(6th ed.). Williams & Wilkins. 1997M.Donald McGavin ed. Thomson’s special veterinary pathology. Mosby. inco. 200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兽医学报、中国预防兽医学报、Veterinary pathology (USA) 、Avian pathology (UK)思考题:1 兽医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 怎样才能学好兽医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论On Diseases➢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第一节疾病的概念一健康(health)按照WHO提出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病,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健康与疾病虽是对立的概念,但没有病不等于健康;从健康到疾病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健康的评判标准包括三方面即身体、心理以及社会能力等,后两者对人类更为重要。

二疾病(disease):是动物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在此过程中,机体表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机体稳态破坏,动物的生产能力下降及经济价值降低。

(Abnormal life activity generated by disorder ofhemostasis control in the presence of pathogenic factors)疾病的特征➢疾病是病因作用于动物机体的结果;➢疾病过程中始终存在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斗争结果决定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疾病的发生,意味着机体内外环境间的相对稳定状态被破坏;➢生产能力下降及经济价值降低是动物患病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的发生必须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称为病因学(etiology)。

疾病原因分类及各自特点:一外因:指引起动物疾病的外源性因素。

主要分类: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生物性、其他1 物理性致病因素:如温度、电流、辐射等特点:有较短的潜伏期如温度;有较为明显的组织损伤。

2 机械性致病因素:主要是机械力的作用如挫伤、创伤等特点:对组织作用无选择性;无潜伏期和前驱期;有明显的组织损伤-外伤;机械力强度、性质决定损伤的性质。

3 化学性致病因素:主要指天然的、人工合成的、无机和有机的化学物质。

分下列几种:1)生物性毒素包括动物性毒素、植物性毒素、细菌毒素、真菌毒素等。

2)化学性毒物包括药物、微量元素等3)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三废”(汞、铅、氟等)、农药、灭鼠药特点:有一定的潜伏期;对动物的影响与其结构有关;对动物的影响与其性质有关;通常会导致机能障碍和结构的变化。

4 生物性致病因素:主要指侵犯动物的某些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的作用特点:对组织的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可在机体内繁殖、产毒;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特异性;可随分泌物、排泄物排出体外,因而富有传染性。

5 其他:主要指饲养管理,环境因素如过敏原(花粉)、应激原(长途运输、拥挤)等。

特点:多群发继发其他因素致病二内因:指引起动物疾病的内在性因素。

主要包括:机体的防御能力如屏障结构:皮肤、粘膜、淋巴机体的适应能力如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等机体的体质如种属、年龄、性别等三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诱因):疾病发生中,在内因、外因之间起媒介作用的因素。

社会条件如国家政策、防疫体系等自然条件如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等第三节疾病发生的机制和规律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一般规律的科学,称为发病学(pathogenesis)。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Basic mechanisms)回答如下几个问题:外界因素是怎样使机体产生损伤?机体如何抵抗损伤作用的(抗损伤)?疾病发生后如何进一步发展的?1 直接作用:外界致病因子对机体的组织产生直接的损伤作用,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故又称为组织机制(Tissue-mechanism)。

常见的有:温度(烧伤、冻伤),某些病原(猪瘟病毒)直接损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举例:煤气中毒煤气(CO)气体交换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Hbco(樱桃红色并失去携带O2能力)2 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某些致病因子,或病理产物,可通过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又称为神经机制(Neural mechanism)。

(1)外界致病因子或病理产物,作用于机体的内、外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而引起发病。

举例:刺激性气体鼻粘膜(反射性作用)呼吸暂停(2)外界致病因子或病理产物,直接作用中枢神经,通过改变其神经调节机能而引起发病。

(3)神经营养机能的改变神经本身的营养机能发生改变,可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的一系列病变。

3 通过体液因素的作用:某些致病因子,或病理产物,可通过改变内分泌腺的机能,或引起各种体液成分的质和量的改变,从而使机体内环境稳态破坏,致机体发病,这又称体液机制(Humoral mechanism)。

(1)内分泌腺活动改变举例:应激(强烈刺激)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的分泌、HSP、AP(猪应激综合征)(2)体液的质和量发生改变:某些致病因子,或病理产物,可通过改变血液、组织液、细胞液)的质或量致病。

4、分子机制(Molecular mechanism):某些致病因子,或病理产物,可通过遗传基因突变等导致酶、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结构、功能发生变化,继而引起动物发病。

例:酶缺乏或活性改变某些致病因子,或病理产物可使机体内酶缺乏或受抑制而引起各种代谢障碍,称为疾病发生的酶机制(Enzyme mechanism)。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basic rules)1 因果转化规律:致病因子作用机体后,所致变化又作为新的原因引起另一些变化,如此原因与结果不断交替,推进疾病不断发展,这就是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

2 损伤与抗损伤规律: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这对矛盾自始至终存在,并推动疾病的发展。

若损伤作用大于抗损伤作用,疾病恶化或动物死亡,反之动物向恢复方向发展或痊愈。

3 局部与整体规律:动物的任何疾病均有局部的表现和全身的反应,也就是局部的疾病会导致全身反应,整体的疾病会在某些局部有所表现。

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一、概念:疾病的开始至疾病结束的时期,又称为疾病过程。

二、分期(以传染性疾病为例)通常分四期:1 潜伏期:病因作用开始至早期症状出现之前的时期。

➢在传染性疾病中,同种疾病其潜伏期基本恒定,故是诊断的依据之一;➢不同疾病其潜伏期不同,短的只有几个小时,长的有几十年;➢潜伏期动物其临床表现正常。

2 前驱期:早期症状出现开始至典型症状出现之前的时期;➢早期症状主要表现在精神、食欲等方面,大多数疾病的这一期症状十分相似,故在临床上容易导致误诊;➢前驱期的长短与动物抵抗力、疾病类型等有关。

3 症状明显期:疾病典型症状出现的时期;➢疾病的特有症状(典型症状)出现,通常出现时间较短,临床应注意观察;➢不同疾病,该期长短不同;➢该期症状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

4 康复(Recovery):指患病机体恢复了健康。

通常分为两种: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 机体机能、代谢以及形态都得到完全恢复,全部病理现象消失,完全恢复了体内外的平衡关系。

不等于患畜又恢复到病前的原来状态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机体机能、代谢障碍以及形态并未得到完全恢复,只能在限定条件下(如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机能负荷较轻),借助机体的代偿维持其生命,或虽恢复健康,但仍留有病理状态。

病理状态:动物疾病后较长期存在的、发展极不明显的形态、结构或机能的变化。

5 死亡(Death)指生命活动的终止,机体完整性的解体。

过程:除动物猝死(sudden death-----通常指24小时内非暴力意外的突然死亡)外,死亡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濒死期(agonal stage)机体各系统机能严重障碍,脑干以上神经系统深度抑制,反射迟钝,感觉消失,心跳微弱,呼吸断续,粪尿失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