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

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2.在体会课文所描写自然景观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在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3.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与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拓展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第一周第一课时:单元总体识字写字课时目标: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

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一些自然景物的词语,如花、草、树、木、河流等等,谁能说一说,看谁说的多。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组课文都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文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我们来共同学习。

二、找一找快速略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四字或两字词语,看谁找的多而准确。

三、读一读出示课件,把词语读正确。

四、说一说根据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词语说一句话更好。

五、写一写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著名的自然旅游景观都有什么吗?这么多转关的奇景,大自然真的很神奇啊!(出示课件)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一页,快速默读一下单元导读,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什么的?课件出示“笼罩”、“山崩地裂”、“屹立”、“千姿百态”等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语当中有很多需要会写的字,我们来共同写一写。

1.结构上应该注意的字:薄、茫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2.不要添减笔画的字:昂不要加一点,蒙不要少一横。

3.注意笔顺的字:贯的上部分笔顺是竖折、横折、竖、横。

4.不要写错的字:隙的右上部分“小”和耀的“羽”都不带钩。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假期同学们一定都去旅游观光了吧?相信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介绍一下你去的旅游景点。

在黑板上的田字格内板书例字。

老师知道一些诗句,大家猜一猜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赞叹什么景观的?(出示课件)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看更加奇丽壮观的美景,题目是观潮。

(板书课题:1、观潮)二、略读课文,粗知大意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学生可能出现把“薄雾”、“闷雷”读错的情况)3.自由汇报,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了观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

三部分朗读课文。

四、抓重点段落,通过朗读,头脑形成画面,加以想象,理解再读。

五、拓展阅读《天下第一潮》第三课时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教学反思:重点段落要重点体会,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精髓。

要带领学生体会课文的精彩所在,比如从大潮声音和形态两方面的变化,以及众多比喻排比句中详细品读与理解大潮的壮观之处。

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1.(出示地图)让我们一起到地图上来找一找青藏高原,在这儿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2.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都带来了吧!谁来说一说?(学生相互交流已搜集的文字、图片。

)3.教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游览一下吧。

(板书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4.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会提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究竟美在哪里?作者是怎样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设计意图】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让他们在这样的期待中展开新的学习。

二、自读课文,感知发现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减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河床、切割、堪称”等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要读正确、流畅,同伴互相抽读课文,检查初读情况。

3.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合适的词?4.完成填空练习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不仅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

三、研读课文,品味欣赏1.合作学习,研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互相说一说。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从“不容置疑”这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2)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此填空安排到课文学习之后,更适合本班学生。

2.全班交流,品味欣赏。

(1)读第一、二自然段。

①说说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它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是采用列举具体、准确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

)②边读边想,当你读到这些具体数字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些具体准确的数字(雄辩)有利地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③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能不能找个词替换“不容置疑”这个词,为什么?“一争高下”是什么意思?读着这段文字,你的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感受?(自豪,骄傲。

)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带着这份骄傲齐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自主、合作中感知课文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兴趣盎然地诵读中体会课文语句的精妙之处,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和品味落到实处。

(2)交流品读三、四自然段。

①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读一读你所画出的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②学生边交流边读出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美。

(引导学生运用“从……到……”的句式围绕雅鲁藏布大峡“从··到··”句,可以感受到大峡谷中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样。

这些词语极具说服力、感染力,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魅力。

不但要让学生说,还要用课件展示这些词语的意思谷的水、山和生物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来品味、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

)③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你的同伴听,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进一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对语言品读欣赏的能力。

)④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简单地进行“从……到……”的句式训练,引导学生对课文语句的探究感悟,紧扣文本语言,紧贴文本主旨,使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拓展。

同时还要使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而且还要体会到发现和测绘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意义,进一步感受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态度。

3.品读结尾,升华情感。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对于人类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完成填空练习2。

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是因为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

壮美奇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我们中国人的__________。

4.学完课文后,你想说点什么吗?四、总结内容,内化语言1.(出示图片)请学生为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做准备。

)2.(让学生扮成导游)你来当小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部分景观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六、板书设计2.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壮丽奇异山水生物七、拓展阅读:青藏高原第四课时4*火烧云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课后反思:第二课为略读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特点,畅谈感想。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

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了壮观奇特的钱塘江大潮,世界第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茂盛而富有生机的大榕树及活泼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烧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