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的快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研读、讨论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体味诗歌语言的形象、含蓄和优美。
3.培养乐观、积极地追求理想的情操。
二、学习环节
【导】
1、图片、视频导入。
2、作者简介。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人。
新月派代表诗人。
有代表作《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
康桥即是英国的剑桥大学,徐志摩曾在那留学,离别时写下这首著名诗歌。
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飞机飞向北平,飞机在山东党家山上空撞山炸毁,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齐、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读】
1、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大意。
2、小组内互读,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3、班级展示,派代表在全班面前读出你们的水平。
【赏】
(一)独学
1、诗歌的题目为“雪花的快乐”,请结合诗句找一找,雪花的快乐表现在哪些地方?
“翩翩”——表现出雪花欣喜自得、潇洒的气度超脱;
“飞扬”——表现出雪花精神兴奋;
“娟娟的”——体现出雪花姿态柔美飘动;
“身轻的”——表现出雪花很灵活,心情很轻松。
2、雪花为什么那么快乐?
(1)从诗句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雪花是自由的。
(2)雪花有他自己的追求和方向,并且对自己的追求是坚定的。
(二)群学
3、诗中的“她”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并猜一猜“她”是谁?
住在清幽之地——性情安静
出入雪中花园——性情高贵纯洁,爱美
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有着梅花一样的品质
有柔波似的心胸——性情温柔,心胸广阔
“她”可能是诗人的恋人,
“她”可能是诗人的一种理想
也许更是诗人的一种美的追求,
4、雪花最后消融了,化成了一滩水,你认为他还是幸福的吗?
幸福。
因为它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自己想找到的东西,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所在。
比如一根火柴,燃烧并且毁灭自己是他来到世上实现价值的唯一方式。
5、诗中的“假如”二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
“假如”就是说诗人也知道这只是假设,“雪花的快乐”、“雪花的追求”、“雪花的生活”都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希望和理想。
【悟】
一、小组讨论。
根据以上对诗歌的分析,请总结一下,全诗的主旨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雪花对“自由”和“美”的追求都是作者的追求,作者将自己比喻成雪花,从雪花的角度讲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诗人把它作了升华,以“雪花”自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既把对爱情的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反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体解放的积极因素,热烈而清新,真挚而自然,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拓】
一、仿写一段小诗,在全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