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板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模板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水平剪刀撑
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水平拉结
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立杆基础
混凝土底板、楼板
钢管类型
φ48×3.5(计算采用φ48×3.0)
扣件类型
铸钢
(三)剪力墙侧模板计算参数(单位:mm)
部位
剪力墙
内龙骨
(方木)
外龙骨(双钢管)
对拉螺杆
厚度
高度
规格
间距
规格
垂直
间距
规格
水平
间距
地下室
400
5900
60×80
250
Φ48×3.5
500
Ф14
500
详见计算书第九节
(四)框架柱模板计算参数(单位:mm)
250x600、250x800、300x400、300x450、300x500、300x550、300x600、300x650、300x700、300x800、300x900、300x920、300x1000、350x800、400x580、400x600、400x700、400x750、400x800、400x850、400x900、400x950、400x1000
不得大于该值
楼板立杆纵向间距la'(mm)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楼板立杆横向间距lb'(mm)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梁左侧立杆距梁中心线距离(mm)
700
700
700
600
800
不得大于该值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
2
2
2
2
2
不得小于该值
梁底增加立杆的布置方式
按梁两侧立杆间距均分
部位
框架柱
内龙骨
(方木)
柱箍
(双钢管)
对拉螺杆
规格
高度
规格
数量
规格
间距
规格
数量
地下室及主楼
≤边长500
5900
60×80
3
Φ48×3.5
700
Ф14
3
500<边长≤1000
5900
60×80
5
Φ48×3.5
700
Ф14
4
1000<边长≤1500
5900
60×80
7
Φ48×3.5
700
Ф14
5
详见计算书第十节、第十一节、第十二节。
(五)梁侧模板计算参数(单位:mm)
部位
梁截高度
竖向内龙骨
(方木)
横向外龙骨
(双钢管)
对拉螺杆
规格
间距
规格
间距
规格
数量
地下室及主楼
高度≤800
60×80
300
Φ48×3.5
200
Ф14
3
800<高度≤1600
60×80
250
Φ48×3.5
366
Ф14
4
1600<高度≤2400
60×80
200
Φ48×3.5
300
Ф14
7
1、立杆
(1)立杆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2)搭接要求:本工程所有部位立杆接长全部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同一步内立杆搭接点不得大于全数的50%,同一跨内的杆件搭接点不得大于全数的30%。
注:
板厚400mm 350mm时,立杆横向间距为1000mm,立杆纵向间距为900mm
5、架体基础处理措施
本工程架体立杆基础为混凝土底板或楼板,架体搭设时应在立杆底部铺设垫板,要求为200mm宽、50mm通长木垫板,严禁立杆直接落在板表面上,垫板与板表面接触密实。板上不得有重型施工机械,同时应保证板表面整洁干净,积水应及时清理。
6、特殊部位的处理措施
1)后浇带处支模架搭设形式
为了确保后浇带部位结构稳定性、均匀沉降及不形成悬挑构件,考虑拆模方便,后浇带处模板支架单独搭设,待浇完后浇带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允许拆除。后浇带支模按每跨楼板各设置一个清扫孔(底模内开洞),楼板混凝土浇捣前,应利用废旧模板做好后浇带顶部的封盖工作。
8、防雷措施
避雷装置
搭设的钢管模板支架在雷雨季节应设避雷装置,避雷装置包括接闪器、接地极、接地线。
1)脚手架顶部高于2m,每个阳角设置避雷针。
2)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三根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作电气连接,垂直接地体应采用5×50角钢、Φ48钢管或Φ22圆钢,长度2.2m,不得采用螺纹钢,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2)高低跨部位的支撑系统处理措施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斜梁、板结构的模板支架搭设时,应采取设置抛撑,或设置连墙件与周边构件连接,以抵抗水平荷载的影响。
7、上下通道和防护
人员上下应走设有安全防护的出入通道,严禁攀登脚手架上下。
交底人:
接受人:
时间:2019年10月1日
时间:2019年10月1日
(1)每步纵横向水平杆必须拉通。
(2)水平杆件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
(3)主节点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格拆除。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3、剪刀撑
1)、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5m~8m设置一道纵,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300
300
300
荷载传递至立杆方式
可调托座
可调托座
可调托座
可调托座内主楞根数
2根
2根
2根
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mm)
500
500
500
(二)梁搭设参数
梁模板支架搭设参数汇总表
搭设参数
梁截面尺寸(mm)
搭设要求
200x400、200x450、200x500、200x550、200x600、200x700、200x800、200x900、200x920、
梁高大于1500mm小于1800时,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为900,梁底两侧立杆横向间距1000mm
梁高大于2000mm时,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为800mm,梁底两侧立杆横向间距为800mm
梁宽大于400mm时,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为1000mm,梁底两侧立杆横向间距为1000mm
梁底增加2根承重立杆
2.水平杆:
梁底立杆支撑方式
可调托座
可调托座
可调托座
可调托座
可调托座
可调托座内主楞根数
1根
1根
1根
1根
1根
不得小于该值
梁底支撑次楞根数
4
4
4
4
5
不得小于该值
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mm)
500
500
500
500
500
不得大于该值
剪刀撑
竖直剪刀撑
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5m~8m设置一道纵,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计算板厚(mm)
400,详见计算书第一节
300,详见计算书第二节
200,详见计算书第三节
立杆纵向间距la(mm)
900
1000
1000
立杆横向间距lb(mm)
1000
1000
1000
纵横向水平杆步距h(mm)
1800
1800
1800
次楞布置方式
平行立杆纵向方向
平行立杆纵向方向
平行立杆纵向方向
次楞间距s(mm)
板厚300mm 250mm时,立杆横向间距为1000mm,立杆纵向间距为1000mm
板厚200mm以下时,立杆横向间距为1000mm,立杆纵向间距为1000mm
梁高不大于1000mm时,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为800mm梁底两侧立杆横向间距为800mm
梁高大于1000mm小于1500mm时,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为1000mm,梁底两侧立杆横向间距为1000mm
现场搭设要求
支架形式
可调托撑+钢管扣件式模板支架
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底次楞平行梁跨方向
立杆纵向间距la(mm)
1000
1000
900
800
1000
不得大于该值
立杆横向间距lb(mm)
1000
1000
1000
800
1000
不得大于该值
模板支架步距h(mm)
1800
1800
1800
1800
1800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杭政储出【2017】66号地块商品住宅(设配套公建)
工种
木工
交底内容
模板支架
交底时间
2019.10.1
交底内容:
支撑架搭设参数汇总表
(一)板搭设参数
板模板支架搭设参数汇总表
板厚类型(mm)
400、350
300、250
200、180、160、150、140、130、120、100
根据本工程模板安装情况,结合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要求,在支模架内设置人员上下通道,通道沿梁轴线搭设,布置于现浇板下面,通道出口设在东西两面,通道口处应清理畅通。每跨设一道通道,净空高度以支模架水平杆步距(不得小于1800mm),宽度不得小于800m,上铺18mm厚胶合板并钉上防滑条。每隔10m高度设置一层胶合板水平隔离。通道与现场安全通道构成一体,保证安全疏散畅通,并能够反映应急救援进出人员畅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