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指标的测度
式:
另一总量指标
单位一般以名数和复名数表示,如商品流转次数用“次” 表示,地区一定时期人均粮食产量为“公斤/人”. 也 可采用百分数、千分数等表示,如资金利税率、人口死
有些强度相对数指标的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形成正 医院床位数(张) 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 指标和逆指标两种计算方法。 人口数(千人)
同一总体中
部分与部分 部分与总体 实际与计划 比 较 比 较 比 较 比 例 相对数 结 构 相对数 计划完成 相对数
相对数
第三节 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
平均指标反映同类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
般水平,是总体内各单位参差不齐的标志值的代表值,也
是对变量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定。 数据集中区
二、平均指标的种类
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00 上例,甲每增长1%的绝对值=1000元,乙=10000元
2. 相对指标相互结合运用。 一种相对指标只能说明某方 面情况,如果各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研究,就可全面地
不同时期 比较
同一时期比较 不同现象 比较 同类现象比较
不同总体 比较
动 态 相对指标 强 度 相对数 比 较
全年计划完成 截止第三季度的累积 接待量 实际完成接待量 (人次) (人次) (1) (2) 执行进度 % (2)/(1)
分社
甲
乙 丙 合计
6000
4000 1000 11000
4590
2980 730 8300
76.5
74.5 73 75.5
(二)结构相对数指标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二、相对指标的计算单位
1.无名数 如系数、倍数、百分数、千分数等。 例:1999年上海GDP的增长率为10.2%;2000年为10.8%, 增幅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10.8%-10.2%)
2.有名数
如投资回收期指标用“年”表示 如人口密度指标以“人/平方公里”表示,劳动力装备 程度指标用“瓦/人”表示。
加权算术平均数(单项数列)
甲乙两组各有 10名学生,他们的考试成绩及其分 布数据如下
例:反映卫生事业对居民服务保证程度的指标:
人口数(人) 每张医院床位负担人口 数 正指标的数值大小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 医院床位数(张)
一般指标数值越大越好。
逆指标的数值大小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反比,
四、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 基期 报告期 发展速度 1. 要把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结合运用。 10 15 150 甲 设有甲、乙两企业的产值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100 150 150 乙
3.调查的对象是有限总体,才能计算总量指标
2006年北京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 402639万美元 总量的绝对数
2006年北京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比
上年增加40748万美元
总量的绝对差数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按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 总量 例. 某业企业职工人数1,000人,工资总额1980,000 元 “职工人数”为总体单位总量 “工资总额”为总体标志总量
x1 x 2 x n x x n n
式中, x表示各单位的标志值; n表示总体单位数; ∑x表示总和。 例如,某生产小组有6人,某天生产的产品零件数分别 为12件,14件,13件,12件,16件,11件,则平均每 人日生产零件数为:78/6=13(件)
甲乙两组各有10名学生,他们的考试成绩及 其分布数据如下 甲组: 考试成绩(X ): 0 20 100 人数分布(F ):1 1 8 乙组: 考试成绩(X ): 0 人数分布(F ):8 20 1 100 1
3.比较相对指标的作用 说明同一时期不同条件下的两个同类现象的对
比关系,反映某一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
展的不平衡程度 。 各企业单位把实际达到的质量指标与平均先进 水平或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对比,可以说明企 业经营管理的效果。
(五)动态相对数指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第二节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相对指标
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求得的比值或商数,也称相对数。 例:某企业当年完成利润总额110万元,同时计划数为 100万元,上年实际完成数为90万元。 计算得到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110%
增长率=22.2%
相对指标的优点: 1.反映现象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2.为某些不能直接便于比较的对象找到对比的基础
东部 西部 北部
动态相对数指标是指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对比。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公式:
动态相对数指标 报告期水平 100% 基期水平
基期是作为比较标准的基础时期。
报告期用来与基期对比的时期,也称比较期或计算
期。
此指标也是称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甲公司2006年的平均物业管理费是6元/m2。2004年
的平均物业管理费是4元/m2,甲公司2006年的报价 相对于2004年报价的1.5倍。 甲公司2006年的产值是2400万元,2005年的产值是 2000万元,则该公司的产值发展速度为120%,即 产值增长了20%(增长速度)。
(六)强度相对数指标。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
某一总量指标 标对比的结果。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公 强度相对数指标
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数指标数值之和等于100 %。
结构相对数指标的意义
1.分析总体内部构成状况,说明事物性质和特征;
2.说明各组在总体的地位和作用,分清主次。
3.不同时间的结构相对数进行对比分析,说明现象的变化
过程和规律;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发现,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 的比重为11.03%。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为7.69%。0岁~4岁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5.34%,5岁~9岁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24%, 10岁~14岁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97%,显然,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区别时期、时点指标
接待旅游者 人数 房价 职工人数 客房收入
人口出生数
人口数
1.时期指标的特点
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
2.时点指标的特点 各时点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指标数值是一次性登记取得的,采用一次性调查。
112%(=2.8/2.5)。超额完成计划12%。
2.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作用
计划完成情况是检查和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基
本指标,是评价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可以反映计划执
行的进度,并及时了解计划执行的均衡性。
[例4-2]某企业1996一2000年第九个五年计划 规定到 2000年某种产品年产量达到4500万台, 实际完成了4800万台,计划完成程度为: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概念: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相 对比而得到的一种相对指标,也叫计划完成情况的相对 指标。
实际完成指标值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00% 计划指标值
[例4-1]某公司2000年计划销售额为2.5亿元,
实际销售2.8亿元,则该公司当年销售额计划完成
第四章 综合指标测定
Contents
1 总量指标
2
3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4 标志变异程度的测定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特点
总量指标也称绝对指标,即将总体单位数或总 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反应旅游经济现象在一定时 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 总量指标的特点: 1.是指标数值大小受总体范围的制约 2.是计算其他指标的基础
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位置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之和除以 总体单位总量(即总体单位数)。其计算公式为:
例如,某企业2006年12月职工平均人数为500人,
其工资总额为 1000000元,则该企业职工月平均工
总体标志总量 算术平均数 总体单位总量
[例4-6]甲、乙两公司2000年商品销售额分别为: 5.4亿元和3.6亿元
则甲公司商品销售额为乙公司的1.5倍(5.4/3.6)
用总量指标进行计算对比,往往受到总体规模和条件 的影响,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现象的本质差异。
一般采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计算。
上例中,如用各公司人均年销售额进行对比: 甲公司:21.6万元/人,乙公司: 23.2万元/人 则比较相对数指标=21.6/23.2=0.93=93% 甲公司人均年销售额为乙公司的93%。 说明虽然甲公司总销售额比乙公司多,但劳动效率 却低于乙公司。
换。
[例] 人口性别比指标:
男性人口 人口性别比 100 女性人口
人口出生性别比正常值一般在103到107之间。但我国人
口的出生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却迅速攀升。
1995年,0岁~4岁人口性别比:118.38 2000年,0岁~4岁人口性别比:120.17 2003年,0岁~4岁人口性别比:121.22 2005年,0岁~4岁人口性别比:122.66
结构相对数指标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然后将各组指
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公式:
总体内某部分指标 结构相对数指标 100% 总体总量指标
[例4-5] 某地区2006年工业总产值为100亿元,其中重工业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