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RP水平测度指标及综合评价PPT17

ERP水平测度指标及综合评价PPT17


3.2 中级应用,中等程度企业资源规划管理
(1)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60-80%; (2)中级管理信息化,基本实现ERP主要功能,实施对企业人、财、物
、产、供、销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整备初步实施供应链管理 (SCM)及客户关系管理(CRM); (3)中级管理控制一体化,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体化,实现网络,数 据库集成基础上过程集成; (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现计算机辅助决策,DSS系统能提供 各 种决策方案进行优选,建立`数据库,信息资源库,初步建立数据 仓库,开展数据挖掘,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5)ERP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 率15-20%。
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评议企业改革、业务流程重组的推进,企业 管理基础水平的提高
3. 企业ERP应用水平综合评价
按企业ERP应用的发展水平分初级、中级与高级应用三个等级
3.1 初级应用,初等程度企业资源规划管理
(1)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30-50%; (2)初级管理信息化,基本建成企业MIS系统,开始采用MRPII与ERP 部
分功能模块,初步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能对企业人、财、物、 产、供、销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 (3)初级管理控制一体化,实现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初步信息集成,初 步一体化; (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建立企业基本数据库,能为领导决策初步 提供信息; (5)ERP应用经济与社会效益初见成效,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率510%。
职工信息技术培训率=接受培训职工人数/企业职工总数×100% • 信息技术人员数量与质量,信息技术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工程技术人
员数量及占职工总数的比例 信息技术人员比率=信息技术人员数量/企业职工总数×100%
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评议组织管理力度 力度小为初级, 力度中为中级, 力度大为高级
➢对企业改革、业务流程重组的推进 ⑴ 企业改革成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状况 ⑵ 业务流程重组、机构与工作扁平化状况 ➢对企业管理基础水平的提高 ⑴ 企业领导、中层、管理干部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⑵ 管理基础工作与水平的提高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企业领导决策支持程度 初级:提供信息 中级:提供方案 高级:提供优化方案及预测结果
1.3 ERP应用工程目标、任务完成程度
ERP应用目标完全实现 目标基本实现 目标大部分实现 目标部分实现 目标基本未实现
任务100%完成 任务80%完成 任务60%完成 任务完成40% 任务完成不足30%
➢ ERP投资回收期与投入产出比 初级:产出比1:3,回收期≥5年; 中级:产出比1:5,回收期3~5年; 高级:产出比≥1:8, 回收期1~3年
2.2. ERP应用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率、创新能力的提升率 初级:5~10% 中级:15~20% 高级:≥25~30%
➢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推进、组织与管理力度 ⑴ 领导班子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和领导力度
•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5~10%,其他指标定性、定量分 析评为初级。
➢ 中级应用(B级) • 各类主要指标数值60~80分,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计算
• “一把手”原则落实情况,信息化建设列入领导议事日程
及 领导信息化的力度等;
• CIO设置及信息机构工作状况和效率 • 企业领导与信息主管的信息文化素质与水平
⑵ 信息化建设规划、计划实施力度
规划、投资、实施方案适宜度及落实执行情况
⑶ 企业干部职工信息化意识、培训、技能水平
• 职工信息技术培训率,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职工占企业职工总数的 比例;
85分以上 75-85分 60-75分 40-60分 30分以下
2. ERP应用效益评价指标
2.1. ERP应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指ERP实现前后企业绩效的 增长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可选用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指标
➢ 增收效益:实现ERP对企业经营收入、利润的增加率
➢ 节支效益:实现ERP对企业成本的降低率 初级:5~10% 中级:15~20% 高级:>25~30%
零库存;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现商业智能,管理决策智能化; (6)ERP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率
≥20-25%。
4. ERP应用水平绩效评测办法
4.1 按ERP应用水平指标数值加权打分,百分制评价, 划分等级
➢ 初级应用(C级)
• 各类主要指标数值30~50分,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计算数值 30 ~50%;
➢ ERP应用覆盖率:ERP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总业 务量的百分比。 ERP应用覆盖率=ERP完成的业务量/企业管理总业务量×100%
➢ ERP覆盖率:企业由ERP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资源规划管 理工作总量的比率(%)。 ERP覆盖率=ERP完成的管理工作量/企业管理工作总量×100%
1.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水平
⑴ 数据仓库的数量与规模(企业建立数据库的种类、数量、容 量等);
⑵ 信息资源的覆盖率,企业内部信息资源,企业外部信息资源, 例如:国内外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等覆盖的范围。
➢ 信息资源利用水平
1)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与挖掘深度、商业智能应用覆盖率;
ERP水平测度指标及综合评价
发表日期:2004-9-6
1. ERP水平测度指标
1.1 ERP在企业中应用广度、深度水平测度指标
ERP普及率、覆盖率用作为ERP在企业中应用广度、深度水平测 度指标。
➢ ERP应用普及率:ERP在企业各分支机构及各个部门 普及应用的程度用百分比(%)表示。
ERP应用普及率=应用部门数量/企业部门总数×100、覆盖率80-95%; (2)高度管理信息化,在实现ERP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
(SCM)、客户关系管理(CRM); (3)高级管控一体化,管理控制高度集成化,实现CIMS、CIPS、企业集
成,企业集团内部与外部企业集成; (4)网上订货与企业内部ERP结合,及时精良生产,通过网络营销,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