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十九世纪中期文学(中)

第七章 十九世纪中期文学(中)


“当孩子们谈到人生的光荣的时候, 人家便对他们说:‘你们去当神父吧’; 当他们说到志愿的时候,人们也是说: ‘你们去当神父吧’;当他们说到希望、 爱情、势力和生活的时候,人们还是说: ‘你们去当神父吧!’‛。
—— 缪塞
总之,像于连这样一位平民青年,有的是出人头地 的欲望,遇到的却是复辟社会的冷漠和歧视,有的是精 力和才华,遇到的却是卷土重来的封建等级制度。
“朋友,既然你能克制欲望,就走你平凡的路吧。 我入了地狱,而且得留在地狱。不管人家把上流社会 说得怎么坏,你相信就是!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 隐藏在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 ‚她们不会来的。我早知道了。直到临死才知道 女儿是什么东西!唉!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 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你带他们到世界上来, 他们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唉!倘若我有钱,倘若 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给她们,她们就会来,会用 她们的亲吻来舔我的脸!……这一切我都可以到手。 现在可什么都没有。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我 把所有的爱在她们身上用尽了,她们对我不能再有爱 了。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应该拉紧儿女的缰绳, 像对付狡猾的马一样。‛
二、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
奥诺瑞· 巴尔扎克
Honore Balzac 1799-1850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1842年,他把从《朱安党人》以来发表的小说与计 划中要写的小说纳入一个总名称之下,这就是《人间喜 剧》,并为此撰写了著名的《〈人间喜剧〉前言》。 巴尔扎克采用《人间喜剧》这一名称,是受了但丁 的《神曲》的启发。但丁的《神曲》描写的是灵魂来世 的境遇,成为中世纪的百科全书。巴尔扎克则希望创作 一部描写19世纪法国社会的包罗万象的风俗史,因而把 自己的作品命名为《人间喜剧》。
Gustave Flaubert 1821-1880
《包法利夫人》
副标题:外省风俗 背景:1837-1846年间, 即七月王朝统治时期。 地点:外省的小城道特、 永镇和卢昂 人物:爱玛、包法利、 罗道耳弗、赖昂
这个命中注定要在乡村在底 层社会过一辈子的姑娘,没有任 何希望进入上流社会,自然也不 可能遇到那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爱 情,但却一脑子的贵族思想和浪 漫幻想。 所谓“包法利夫人式的追求”, 其实不过是她在寻求幸福的过程 中,成了那些市井小人的玩物, 走上一条自甘堕落的道路,最终 只能以死来了结自己的一生。
你知道巴黎的人怎么打天下的?不是靠天才的光芒,就是 靠腐蚀的本领。在这个人堆里,不像炮弹一般轰进去,就得像 瘟疫一般钻进去。清白老实一无用处……要弄大钱,就该大刀 阔斧的干,要不就完事大吉。三百六十行中,倘使有十几个成 功得快,大家便管他们叫做贼。你自己去找结论吧。人生就是 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事 后洗干净;今日所谓道德,不过是这一点。我这样议论社会是 有权利的,因为我认识社会。‛ 关于德行,这强盗胚三言两语告诉我的,远过于多少人物 多少书本所说的。 要规规矩矩,清清白白的用功,日以继夜的用功,凭劳力 来挣我的财产。这是求富贵最慢的路,但我每天可以问心无愧 的上床。
“多声部配合法”
1、金狮客店的大厅。
一边是爱玛与赖昂的聊天,一边是郝麦与包法利的对话。 郝麦的伪科学的胡诌,与爱玛和赖昂的故作风雅的无病呻吟, 恰好形成一种有趣的对照。两者同样浅薄、平庸、陈腐,假艺术 与伪科学在这里汇合了。
1、郝麦对爱玛的服毒是怎样说的?描述这个事件。 2、《基督教真谛》的作者是谁? 3、赖昂对爱玛的第一眼印象是怎样的?罗道耳弗 对爱玛的第一眼印象是怎样的? 4、描述爱玛的眼睛、头发、手及皮肤。 5、爱玛读过什么书?最少举出四部作品及其作者。 6、跟踪描写半瞎流浪人在《包法利夫人》中的足迹。 7、讨论福楼拜对‚以及‛(and)这个词的使用。 8、爱玛努力要达到的理想是什么?郝麦努力要达到 的理想是什么?赖昂努力要达到的理想是什么? 9、举出下列场景中‚多声部配合法‛的主题细节: 金狮、农业展览会、歌剧、大教堂。
在经历了人生教育的“三部曲” 之后,拉斯蒂涅的个人野心家性格 形成了。他既不愿意像鲍赛昂子爵 夫人那样含泪而别,也不愿意像伏 脱冷那样束手就擒,更不愿意像高 老头那样落得个被人遗弃的下场。 他决心投入巴黎上流社会的角逐场, 并且成为人生角逐中的胜利者。
小说主题
那个比较起来尚未腐化的外省青年踏入巴黎社会, 逐渐发现了这个社会的真正性质;他一发现就感到恐怖; 不肯去做别人所做的事;他受到了诱惑,逐渐而又迅速 地接受了他周围人们所过的生活给他的教育。巴尔扎克 所写的其他作品,或者实际上其他任何现代小说家所写 的任何作品,没有一篇比这一篇研究拉斯蒂涅性格发展 的小说更深刻的了。他以惊人的技巧表明,除了在人们 的言谈是出于虚伪或极度天真的场合,这个青年如何从 四面八方碰到了同样的社会见解,受到了同样的规劝。 拉斯蒂涅是那个时期典型的法国青年。 —— 勃兰兑斯
浪漫主义文学持续发展 《红与黑》
司汤达
Stendhal 1783-1842
Henri Beyle
红与黑
副标题:1830年纪事 素材来自当时的 一个刑事案件。
1827年《法院公报》
背景:1815-1830 波旁王朝复辟
于连:
维立叶尔城锯木加工场主的儿子
近代欧洲国家的一个重大公共事件: 传统的集体组织方式被彻底颠覆,一种 叫做社会的实体出现了。社会的一个明显 特征即区别于王国、国家的地方是,个体 的人可以对它进行批判性的检查,尤其是 那些以审视国家政体为己任的人,我们现 在将这个阶层的人称作知识分子。 ——特里林
三、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
居斯塔夫· 福楼拜
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 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 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 ‘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 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 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 一贵族社会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尽力重新恢 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 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 的暴发户的逼攻之下逐渐灭亡,或者被这一暴发户 所腐化;他描写了贵妇人怎样让位给专为金钱或衣 着而不忠于丈夫的资产阶级妇女。在这幅中心图画 的四周,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 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 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 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另一个独 到之处,就是许多人物在不同的小 说中重复出现。泰纳认为,这体现 了巴尔扎克具有一种科学家的系统 化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他将所 有的小说都联成一个整体,使之成 为由上百个场景组成的一出戏剧。
《高老头》
拉斯蒂涅在金钱社会 接受人生教育三部曲。 背景:伏盖公寓 人物:拉斯蒂涅 高老头 伏脱冷 皮安训
“红”见于小说第5章,“血水” “黑”,见于小说第39-40章,“丧服”
关于于连· 索瑞尔
通过这个人物,司汤达表现了在 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一个具有反抗精神 的平民青年的思想情绪和悲惨命运。 于连首先是作为拿破仑的崇拜者, 作为波旁王朝复辟的反抗者出现的。
“许多年来,在于连的日常生活里,可 以说没有一分钟不提到拿破仑的名字的。 他想到拿破仑初年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下级 军官,又卑微,又穷困,然而后来只靠了 他身佩的长剑,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 于连这种种想象,使他在不幸里得到无限 的安慰,也使他在快乐的时候增加了几倍 的快乐。”
巴尔扎克原计划在《人间喜剧》这个总名称之下 写作140多部作品,实际上完成了近100部小说,包括 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整个《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 “分析研究”三大部分。
巴尔扎克自己的国度,像一个真正的国度一样, 有它的各部大臣、它的法官、它的将军、它的金融 家、制造商、商人和农民。还有它的教士,它的城 镇大夫和乡村医生,它的时髦人物,它的画家、雕 刻家和设计师,它的诗人、散文作家、新闻记者, 它的古老贵族和新生贵族,它的虚荣而不忠实的妻 子……它的女演员,它的成群结队的娼妓。这个幻 想是令人吃惊的,也是非常完整的……而且这是法 国的全部风貌。因为巴尔扎克按照顺序描写了法国 每一部分的城镇和地区。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发掘恶习”
金钱问题是巴尔扎克最得意的题目, 而这正是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巴黎本 身就是一个欲望、野心和金钱的角斗场。 巴尔扎克较之以往任何作家都更深刻地 揭示了金钱所造成的巨大恶。这正是恶 习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解剖热情”
“热情就是整个人类。” 巴尔扎克把 人“看作一股力,因此他把力当作了理想。 他把力从一切桎梏里解放出来;他描写完 全无缺的自由无碍的力,它不受理性束缚, 因为理性不让它危害自身;它不理睬公道, 因为公道不让它危害旁人。他把力扩大, 培养伸展开去,像英雄和君王一样,放在 最前列,让观众欣赏,看它如何在偏执狂 者和恶棍们身上表现出来。”
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 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 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 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 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 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 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 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这一切 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之一, 是老巴尔扎克最重大的特点之一。 ——恩格斯
高老头至死一直盼望着两个女儿能来见他一面,最后在痛苦 中死去。只有拉斯蒂涅和皮安训在张罗高老头的葬礼。送葬的队 伍更是冷冷清清,女儿女婿一个也没有到场,只派了两辆空车跟 在后头。拉斯蒂涅自始自终是这幕惨剧的目击者,他埋葬了高老 头,同时也埋葬了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 在经历了人生教育的‚三部曲‛之后,拉斯蒂涅的个人野心家 性格形成了。他既不愿意像鲍赛昂子爵夫人那样含泪而别,也不 愿意像伏脱冷那样束手就擒,更不愿意像高老头那样落得个被人 遗弃的下场。他决心投入巴黎上流社会的角逐场,并且成为人生 角逐中的胜利者。
德· 瑞纳夫人:市长夫人
玛特儿小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