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世纪中期文学概论(一)课稿

19世纪中期文学概论(一)课稿


一生创作
斯丹达尔一生写了10余部小说,重 要小说是《红与黑》与《阿尔芒斯》, 另外他写了三部人物传记,四篇游记和 多篇论文。重要论文是《拉辛和莎士比 亚》(p248)和《论爱情》。
《红与黑》——1830年纪事
《红与黑》是斯丹达尔的 代表作,也被看作是法国乃 至欧洲现实主义的奠基作。 (p236)
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
库尔贝(1819—1877)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
在画展 目录上发表宣言:“像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我那 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活的艺术, 这就是我的目的。”
《奥尔南的葬礼》
库尔贝《筛麦妇女》
杜米埃《1834年4月15日特朗斯诺宁街的屠杀》
文学批评概念:现实主义
d.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e.富于戏剧性。
《包法利夫人》(1857)——外省风俗
是福楼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描写一个小资
产阶级妇女爱玛的人生悲剧。爱玛在修道院受
教育,离开修道院后仍然沉迷于读浪漫小说, 幻想浪漫爱情和白马王子。她在现实中嫁给一
个平庸的市镇医生包法利。爱玛有了婚外情,
最后因欠债服砒霜自杀。
3、斯丹达尔
自称“米兰人”的作家
• 于连心理活动的来复线: 瞬间的自卑——自尊的反抗——胜利 的满足——瞬间的自卑……
《红与黑》艺术特色
a.传记小说
“在轶事中刻划个人,在传记中表现时代” (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法国的浪 漫派》)。
英雄传记
勃兰兑斯谈道:“他们有着某种真正的、 虽被歪曲了的英雄主义,有着某种振奋情绪 的渴望的力量;而在经历考验的时刻,他们 却表现出比大多数人有更高贵的感情和更坚 强的心灵。”(《法国的浪漫派》)
4. 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托尔斯泰总是让作品中的人物根据自己的逻辑 在一定环境中行动。他说:“人物自己按照他们的 性格做着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由于人物的性格 及境遇而引导出来的结局是从其本身来的。”
5. 细节真实
他们通过细节描写,增强形象的具体性,再现社 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法国现代学者纳塔丽•萨罗特在《怀疑的时代》 中谈道:“在那全盛时代,小说人物真是享有一切荣 华富贵,得到各种各样的供奉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他 什么都不缺少,从短裤上的银扣一直到鼻尖上的脉络 暴露的肉瘤。”(《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下)
斯丹达尔(1783-1842)法 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原 名亨利· 贝尔。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先 驱者和奠基人。
墓志铭
斯丹达尔死后,遗体安葬在 蒙马特尔公墓。墓碑按照斯丹 达尔生前遗嘱,刻着意大利文: 亨利· 贝尔 米兰人 写作过 恋爱过 生活过
双重人格
一方面爱好自然而然和坦率无隐,另一方面又 深谋远虑,耍尽花招;既诚实又醉心于弄虚作假, 痛恨虚伪又缺乏坦率正直。 《红与黑》和《巴马修道院》被人称为“伪善 欺世手册”。(勃兰兑斯 《法国的浪漫派》)
6. 坚持人道主义
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作为揭发批判资本主义罪 恶的思想基础和进行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他们根据 人道主义观点,分析评判一切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 认为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把人性中的善与恶作为评 论事物的标准,把人性的博爱作为人类的最高理想。
三、法国文学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描写城市生活 现象与心理,善于展示资产阶级取代封建贵族 的历史进程,描写资产者的发家史和城市平民 的个人奋斗史。揭示金钱的杠杆作用。 19世纪中期法国文学的主要作家有斯丹达尔、 巴尔扎克、梅里美、小仲马、福楼拜、波德莱 尔。
客观性是现实主义的一个基本特点。斯 丹达尔提出“文艺应像一面镜子”,福楼拜 主张“取消私人性格主义”,左拉认为文学 要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契诃夫说: “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 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
3.描写普通人生活
福楼拜针对浪漫主义的夸张,提出了“不 要妖怪,不要英雄”的口号。在俄国现实主义 作家中,写“小人物”是作为一个正式口号提 出来的。现实主义作家描写了这些普通人的个 人奋斗,个人反抗,命运的沉沦升迁。
法庭答辩
于连临死前的法庭答辩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 的力量,他说:“先生们,我没有荣耀属于你们 那个阶级,你们可以看见我是一个乡下人,不过 对于自己处境的微贱,敢作反抗的举动罢 了。……我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 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 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
英雄的双重人格
于连:平民反抗英雄
于连是个头脑敏锐,意志坚强,高傲自尊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崇拜拿破仑。因为在拿破仑的时代,坚 强的个性可以不凭门第和财产而发挥自己的才能。他 满怀英雄气概,充满英雄幻想,却生不逢时,生活在 王政复辟时期。尽管他用尽种种手段想打入上流社会, 然而都失败了。当他发现他的种种追求都毫无意义时, 他放弃了卑鄙的手段,不愿向现实社会妥协。他不顾 别人的解救,毅然选择了死。
内心独白
第45章的整个描写,都是于连的内心独白, 他一晚上都在考虑要不要去和玛特尔约会,内心十 分矛盾。 他想:“不赴约便是怯懦”,继而想,“如果 这是个迷人骗局……”,接着又责备自己不该怀疑, “我破坏女人的名誉!啊!万万不可以的。”最后, 作者用一句简单的话结束了这一章:“这真是一个 恐怖的夜晚。”
c.政治倾向
他在《红与黑》里写道:“若是你的人物不谈 政治,那就已经不是1830年的法国人了,你的书也 就不再是一面镜子,像你所要求的了。” 爱伦堡:“斯丹达尔描写爱情、野心和犯罪 的时候,从来不曾忘掉过政治。”(爱伦堡 《斯 丹达尔的教训》,引自《阿尔芒斯》译者序,花城 出版社,1984)
《红与黑》书名 瑞那先生家 贝尚松神学院:彼拉神父 巴黎保皇党的重要人物大贵族德· 那· 木尔侯爵家
小说里这样描述于连:
“他的两腮红红的,两目低垂着。他 是一个18岁到19岁间的少年,表面 开来,文弱、清秀,面貌不同寻常。 它的鼻子好像鹰嘴,两眼又大又黑。 在宁静的时候,眼中射出火一般的 光辉,又好像熟思和探寻的样子, 但是在一转瞬间,他的眼睛又流露 出可怕的仇恨的表情。”
斯丹达尔的英雄人物都具有双重人格,他们 追求真理,却又为反动势力效劳;他们正直善良, 却又以虚伪的面目出入贵族社会。 例如,于连参加保皇党的秘密会议,为保皇 党送信。
b.心理描写
斯丹达尔擅长心理描写,这是他塑造人物的一 大特点,也是他的人物成功的一大因素。
自卑与自尊的矛盾
他忽然间,高声大叫,热情在于连的心里控制 不住,沸腾起来了。“我呀,一个贫穷的乡下人, 我居然得到一个贵妇人的爱情的告白。”他一面竭 力抑制他的快乐,一面说道:“至于我呢,我没有 向她说过我爱她。”
《红与黑》的书名充满政治象征。关于 “红”与“黑”的含义,有多种解释。
①“红”象征革命,“黑”象征教会。 ② “红”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黑”代表 复辟时期。 ③“红”象征法国的红军装,“黑”象征教 士的黑袍。
④“红”象征热情,“黑”象征阴谋。
⑤“红”象征于连向德·瑞那夫人开枪, 血染教堂,“黑”象征玛特尔身着黑色丧服, 吻于连被砍掉的头。
1、福楼拜
福楼拜(Flaubert, 1821 -1880)是19世纪中叶继巴 尔扎克之后最重要的现实主 义作家。他继承了19世纪前 期现实主义的传统,又为19 世纪后期的自然主义作家所 师承,成为承上启下的大作 家,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客观而无动于衷”
福楼拜重视观察、分析,脚踏实地地收集一切 同他写作有关的资料,认为作家应超脱于伦理观念 外,不应该在小说中作判断、解说或教诲,而应该 理解,作完整的记录。 他的理论和小说都具有现代小说的特点,他的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被认为是“现代小说的始 祖”。
1856年,批评家杜朗蒂(1833—1880)创办 了名为《现实主义》的杂志,发表了库尔贝的文艺 宣言,主张作家要“研究现实”,如实描写普通人 的日常生活,“不美化现实”。
1857年,小说家尚弗勒里出版了以《现实主义》 为名的论文集。
古希腊“模仿说”
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存在三种不同的摹 仿现实的方式:“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 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 种去摹仿事物,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去摹仿,照事物 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或是照事物应当有的 样子去摹仿。”
风俗史
左拉在1868年制定了《卢贡-马卡尔家族史》的 计划,写出了第二帝国(1851——1870)时代“一 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福楼拜的作品则写出了十九世纪中期法国外省 生活的风俗史,《包法利夫人》的小标题就是“外 省风俗”。 斯丹达尔《红与黑》的副题“1830年纪事”。
2. 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
概述(一)
主要内容
一、 十九世纪中期文化 二、 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三、 法国文学
一、 十九世纪中期文化
工业化、科学技术、社会哲学思 潮、写实主义绘画都对现实主义产生 了很大影响。
现实主义源流
a.“现实主义”(realism)是从中世纪经院 哲学借来的批评术语“实在论”,又译“唯 实论”; b.美术概念 19世纪50年代,法国画家库尔贝; c.文学批评概念 d.理论溯源:古希腊“模仿说”

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整个欧美文 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以法英俄美四国成就最高。
前半叶(以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为界)以
法国文 学成就最大; 后半叶以俄国文学成就最突出。
1.叙写人情风俗史
• 法国的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序言中就表 示要写一部“许多历史家们所遗忘了的历史, 即人情风俗的历史”。“法国社会将会是一 个历史家,我只是做它的秘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