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

七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


2.小孩子为什么敢讲真话,这真话说明了什么 问题?
封建皇帝为保持他的至尊至上,大臣为了得到 皇帝的宠幸,都不愿讲真话。只有纯洁、天真无 邪的孩子没有任何顾虑,不撒谎,道出亲眼所见 的事实。孩子的一句话,戳穿了皇帝、大臣自欺 欺人的鬼把戏,暴露出统治者愚蠢虚伪、自私自 利的本质。这真话,就是真理,就有力量。文中 孩子的话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给读者留下回味的 思考。
2.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 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表明皇帝内心的空虚,生怕自己看不见,成了一个 不称职的皇帝,对自己是否聪明没有自信。
3.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无双的!
连用三个形容词和三个叹号,使谎言带上感情色彩,就更 加突出全体随员的虚伪。 4.“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 出来。
阅读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看图了解故事 大意
一、研读文本
1.皇帝、大臣、老百姓为什么受骗上当?而小孩子为 什么不上当?
皇 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王位。
大 臣: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官职。
老百姓:怕人嘲笑愚蠢, 怕招杀身之祸。
小孩子: 单纯、天真无邪活泼、不懂得人情世故、无所顾 忌。
2.概括这篇童话的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一个愚昧、虚荣的皇帝受骗上当 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虚伪、愚 蠢、腐朽的本质。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无 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
三、品析语言
1.“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 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采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皇帝骄奢淫逸的本性。
文体知识
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
象和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 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 。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鸟兽虫鱼、 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中的事物以及家具、玩 具等社会生活中的事物以生命,给它们注入思 想感情,将它们人格化。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 世纪初,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 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 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 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 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一则西班牙民 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 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并无情 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 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3.这里的“快乐”都有什么含义?
皇帝:为能穿上这美丽、精致的“新衣”举行 游行大典而快乐,为能鉴别出臣民是否称职、 愚蠢而快乐; 两位“诚实”的官员:因为保住了自己的官职
状元成才路
而快乐;
状元成才路
其他官员:为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而快乐,也为 有机会向皇帝献媚而快乐; 骗子:因既赚足了钱,又得到了荣誉而感到快 乐。
不可以。这句话说明老百姓 看到了事实真相却又不愿意表现
状元成才路
出是自己的判断 状元成才路 ,借小孩子之口 ,既表明自己的怀疑,又保护自 己的名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探究主旨
1.概括出皇帝、大臣及官员、小孩的性格特点。
皇帝-大臣-骗子-孩子--
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自欺欺人。 虚伪愚昧、阿谀奉承、明哲保身。 狡猾奸诈伪善。 天真无邪、无私无畏。
二十八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 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 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 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 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 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 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 《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 帝的新装》等。
让一个孩子戳穿骗局,是因为孩子敢于说真话。同时寓严 肃的主题于诙谐的故事之中,增强了童话的艺术感染力。
皇帝(愚蠢、虚伪、自欺欺人) 大臣随员(自欺欺人、明哲保身) 围观群众(爱面子、图虚荣) 骗子(阴险狡诈) 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作者围绕“新装” 这个中心,极力写 出了皇帝、大臣、 随员、骗子相互欺 骗的种种荒诞无稽 的可笑行径,揭露 了封建统治阶级虚 伪、愚蠢、腐朽的 本质。
一、读一读
cì 赐给
chèn 称职
jī 滑稽
bì 陛下
jué 爵士
hè 随声附和
xián 头衔
hài 骇人听闻
二、记一记
滑 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称 职:水平和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精 致:精巧细致。 呈 报:用公文报告上级。 显 耀:夸耀。
你也用夸张的手法,替安徒生续写一篇《皇帝的新 装》后记吧!
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 ——安徒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4.作者最后让孩子说出真相的用意是什么?
让小孩揭穿骗局,符合孩子的天真纯洁性 格特点,侧面讽刺了大人的自私虚伪,意在 告诉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敢于说真 话。这样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现实意义 ,也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5.“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啊!”这句话能否删掉?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