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娱乐新闻研究内容分类

娱乐新闻研究内容分类

现状纸媒:党报 :党报作为国家舆论的重要工具, 其权威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党报中 的娱乐新闻报道成为目前娱乐新闻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但党报在市场经济环境 中,娱乐新闻既不能影响到自身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也不能完全被排斥在外, 这 就使党报的娱乐新闻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方式。

结合《深圳特区报》 ,蓝明洁有以下观点:1. “党报能够提供大量具有权威性、 实用价值高的信息给读者 , 帮助读者掌握信 息, 认识环境、适应环境 , 为生存与发展寻找机遇、创造条件 , 就足以吸引读者 的关注, 没有必要降低自身层次与格调 , 没有必要打政策和纪律的 “擦边球” , 没有必要为片面追求 “ 轰动效应” 而媚俗和猎奇 , 而是要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和党的政策融人这些版面浓烈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中 , 以品位健康的文化产 品吸引读者 , 引导市场。

2. 她认为“坚持娱乐新闻的文化品位和注重娱乐新闻的可读性、 娱乐性并不是矛 盾的, 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 才能采编出符合时代精神的优质娱乐新闻。

”3. 她提出了四个角度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传媒市场运作规律: 原则;在政治家办报原则基础上 , 坚持“ 受众为本” 改进报道方式 , 使所传播的信息能有效地被受众接受;力 , 这对于受众是一种无可抗拒的吸引力。

——《党报娱乐新闻的文化品位》俗报(晚报都市报)刘九州认为,像都市报、晚报一类的社会主义俗报,要想在运作娱乐新闻栏目 时获得最佳社会效果,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首先,任何一家俗报在设置“娱乐 新闻”栏目时,都应该明确自己的文化身份。

其次,应当通过对娱乐新闻的报道, 做过自我阐释工作。

第三,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度。

最后,将新闻事实故事化, 这是社会主义俗报办好娱乐新闻栏目的手法之一。

――《对“娱乐新闻”的思考一一兼论俗报对“娱乐新闻”栏目的运作》刘九州前哨 2001-02-25 下面这篇论文主要是围绕我国都市报的娱乐新闻现状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分 析,它认为都市报的娱乐新闻报道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有一定程度的迷失, 而这种 内容混乱和道德滑坡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1. 受消费主义影响。

从背景来看 , 都市报的发展初期正值我国内地的娱乐化风潮 开始之时。

在全球消费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 受西方社会的影响 , 我国的大众媒 介不可避免坚持政治家办报这 的指导思想;不断致力于 传媒应该有自己的特有魅 蓝明洁 当代传播 2002925 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生 谷萍总结了党报娱乐新闻改革的六个原则: 格守真实、强 化导向、与时俱进、用好言论、注重策划、拓宽领域。

——《党报娱乐新闻改革原则》谷萍 新闻前哨2006915 党报的娱乐新闻要做到雅俗共赏,这个“俗” ,指的不是低俗、庸俗,而是指通 俗、大众化。

将通俗、大众化的娱乐新闻, 通过独特的视角进行解读和报道提 升到更高的文化层次,使读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 得到知识的启迪和思想 的熏陶, 这是党报娱乐新闻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

――《党报娱乐新闻要雅俗共赏》陈凯新闻爱好者2011910新闻的有了日益浓重的消费主义倾向, 作为消费者得受众和作为生产者的媒介之间就形成了单纯的买卖关系。

于是,都市报从其发展之初就带有了浓重的商业运作色彩和竞争色彩。

2.同质化竞争激烈。

都市报从发展之初就同质化竞争激烈, 同城竞争加剧, 在面对市场竞争的无奈中,许多都市报为了生存就千方百计的寻找“ 卖点” 吸引, 甚至不惜造点小谣, 炒点绊闻。

3. 受众的窥私欲。

这种受众接受心理上的深层动机也促使新闻媒介在娱乐新闻的报道中时不时地逾越其道德与伦理底线。

(怕提问:人的表层动机往往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公众能够认同的, 而深层动机是一种深藏不露、秘而不宣的甚至是连受众本人也不清楚的。

表现在新闻信息的接受倾向和意念中, 受众往往愿意甚至是喜欢接受一些有损阅听者的形象或被正统的社会观念与道德规范所不容的信息内容, 如发泄不满、印证偏见、平衡心里、幸灾乐祸、窥探性的秘密等。

)4. 明星本人针对以上现状,这篇论文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它认为都市报娱乐新闻版要健康发展, 关键是从娱乐报道的产生源加以规范和整改, 即从媒介传播和记者本身着手, 规范娱乐报道的原则和格调, 掌控好娱乐报道的底线。

1. 媒介作为信息的发布者要把好责任关。

2. 用制度来规范娱乐报道。

3. 娱乐版从业人员自身的责任感和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操纵娱乐与掌控娱乐底线——当代都市报娱乐新闻报道的迷失与归途》鲁燕鲍海波袁秋乡新闻知识2005-11-15 让娱乐新闻远离粗鄙——钱江晚报文娱新闻报道探索新闻实践2005-09-28 地方晚报娱乐新闻需做出特色新闻传播(2006-06-30 把好三关奉献精品——选编《新晚报》娱乐新闻的几点体会2010-06-15新闻传播电视(电视节目会讲到)新媒体这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娱乐新闻报道以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等手法, 相比其他媒介, 具有较大的立体优势, 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在网络娱乐新闻报道大大丰富之时, 人们也看到, 关于艺人的各种谣传、恶意中伤、捕风捉影的娱乐小道消息鱼目混珠, 充斥着网络的众多版面。

在巫燕惠的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娱乐新闻报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网络娱乐新闻标题耸人听闻;网络图片娱乐新闻中色情和偷拍变成主题;关于艺人谣言的报道未经核实;娱乐热点调查话题设置无趣;娱乐新闻报道严重失实, 博客成为重要信息源;新闻主题低俗, 报道角度抓小放大。

——《关于网络新闻报道的反思》巫燕惠东南传播2007 第九期问题分析一、失真有学者认为娱乐新闻失真主要有隐私绯闻型、琐屑无聊型、捕风捉影和胡编乱造这4中表现形式。

究其原因,孙玉双认为受众猎奇的心理需求是娱乐新闻失真的前提,某些影视制作公司和自由撰稿人是始作俑者,媒体的不自律是娱乐新闻是真的根本原因,一部分编辑记者成了假新闻的推动力。

——《浅析娱乐新闻失实现象》孙玉双新闻传播20061130二、低俗在本文所选取的96篇关于娱乐新闻的论文中,直接围绕“低俗”命题的论文就占了约11%。

并且在研究娱乐新闻现状的论文中也有很多谈到低俗化的问题,还有一些学者提到的八卦、色情等命题也属于“低俗”的周边产品。

“所谓娱乐新闻低俗化主要是指娱乐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放弃自身的社会责任,而“对受众中存在的低级趣味的倾向、情趣和要求等迎合,也即对受众低浅层次审美情趣乃至感官刺激的迁就,其传播的功利性和商业性往往很强” (二次引用孙宜君:《论中国电视传播中媚俗现象及治理》,《中国电视》2 0 0 4 年第八期)学者许建宁和刘凤凤认为娱乐新闻低俗化的危害主要有公众知情权受损,公众利益被侵害;弱化媒体的社会责任,造成媒体公信力下降;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所以为了遏制不断低俗化的娱乐新闻,新闻从业人员应当: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导向意识,强化“把关人”意识;要从观念上正确理解娱乐新闻;制定相关的新闻政策与法规,保证娱乐新闻的健康发展;此外,还要增强对受众媒介素养的培养,提高其鉴别和接受信息的能力。

——《别让低俗成为娱乐新闻报道的“时尚”》许建宁刘凤凤新闻知识2007-08-15三、道德法律意识淡薄报道实践研究一、要素齐全娱乐新闻首先是新闻,那么就要符合报道新闻的基本的职业要求。

娱乐新闻的报道对象主要是各类明星,但现在的报道多数只有姓名,有的甚至连姓名都没有,只有追星族对其的爱称,这恰恰是报道者的失职。

——《谈谈娱乐新闻报道的常见问题》陈力丹新闻实践2000-03-15二、标题制作1. 明星的绰号直接出现在标题中;2. 电影、电视剧中角色或按剧情、剧名巧妙设计标题;3.时尚词语和社会流行语的运用;4.口语化熟语的运用;5. 大词小用,正话反说。

——《浅谈娱乐新闻的标题制作》鲁晓纾新闻传播2011-07-15 、选题把关“娱乐新闻在选题上应把握“追求健康文明、追求文化品位、追求高尚情”的尺度……应有效地选择那些易于激发人的积极健康生情趣的事件,既要大众化、通俗化,又要证知识含量和不俗的品味。

面对生活中纷纷扰扰的形形色色的娱乐事件,娱乐记者要从时代的特点出发,认真细心地审视与挑选,发现有价值的要素,发掘意义,选好表现角度和切入点,避免形式上落于俗套和内容上流于低俗。

娱乐新闻在选题上一定要把好关,要把积极健康向上作为选题的标准。

娱乐新闻以娱乐为前提但绝不迎合低级趣味;以通俗为基本表现方式,最大化地满足不同受众,但拒绝容或形式上的低俗。

”——《论娱乐新闻选题的尺度把握》李大敏新闻知识2010-01-15四、深度报道许多娱乐新闻零散、肤浅,无法满足受众的需要,如何强化娱乐新闻报道的深度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学者娄荔认为从娱乐新闻自身的特点和报纸的传播方式出发, 娱乐新闻的深度 报道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把握导向,重点策划;抓住热点,及时准确;讲求个 性,借力造势;——《浅谈娱乐新闻的深度报道》 娄荔 新闻知识 2001-12-30 娱乐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大众责任 浅论娱乐新闻言论对娱乐新闻的贡献 娱乐新闻写作特点初探 新闻知识 2006-03-30 娱乐新闻标题演变的文化逻辑 新闻知识 2006-04-30 娱乐新闻编辑之我见 新闻传播 2000-10-10法律及道德规范研究1. 他律——新闻侵权 所谓的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单位或者个人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以故意捏造事实或 者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受众传播内容违法或失实的新闻, 从而侵害了公民或法人的 合法民事权利, 它包括诽谤罪和一般民事违法行为两种类型, 依法应当承担法律 后果的行为和事实。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 年 娱乐新闻的侵权行为主要表现在对公众人物名誉权、 隐私权、肖像权、 人格权 的侵犯,以及对公民知情权的侵犯上。

其中最突出的是隐私权和知情权的破坏。

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知情权是公民 知道其应该知道的信息资料,也泛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

——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年这两项公民的基本权利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律,因此在娱乐新闻报道中常引起许多纷争。

有学者认为对娱乐新闻侵犯隐私权应有两种判断, 一是看对方知情与否 。

媒体 通过这种偷听、 偷拍、偷录或跟踪等举动来获取有关明星和公众人物的私生活的 材料,这些对名人隐私的非法获取已逾越了法律规范, 造成了新闻侵权。

二是看 是否与社会公共生活有关。

假如是秘密进行犯罪的行为, 即使是完全的个人行为, 也应进行正当的揭露, 因为它给公共社会生活带来了危害, 构成了犯罪, 这样的 “隐私”是应该曝光并揭发的。

——《试论娱乐新闻侵权》 蔡月亮 陈旭 新闻界 2009-10-15 新闻管理部门需在 “他律”,即管理方面出些 “硬招”:如建立和加强审读评判、 社会监督制度、新闻工作问责制度等, 强化新闻监管工作, 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 对有意制造有偿虚假新闻和恶俗报道的媒体,除通报批评 #限期整改外,问题严 重的还要予以整顿,直至停刊整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