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城》中女性形象扫描

《围城》中女性形象扫描

《围城》中女性形象扫描钱钟书在《围城》中成功地塑造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四个在主人公方鸿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钱钟书通过对这四个女性对婚姻态度形象地刻划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揭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和地位的女性对婚姻的态度。

标签:《围城》;女性形象;爱情;婚姻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独具匠心地从爱情婚姻角度,揭示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青年丰富多采的思想情感和处世风格,《围城》从头到尾离不开女性形象的描绘,主要女性形象是围绕和方鸿渐发生瓜葛的四个不同女性——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展开的,而《围城》的成功之处正是和这四位女性形象的完美塑造紧密相连的。

一、明白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的女性形象——鲍小姐鲍小姐在《围城》中所占的篇幅不多,只用了不足二十页。

但她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小。

她是第一个从肉体上得到方鸿渐的人,而且,她对方鸿渐的日后行为颇有些影响。

她是个有未婚夫且是在未婚夫资助下留学的女人,但她却并不忠于自己未来的丈夫,起码在肉体上是不忠诚的。

在引诱别人方面,她很自信,故“极快、极易地给人引诱了”。

她很乐于下功夫引诱男人,在她看来,能引诱到男人就恰好证明了自己的魅力所在。

她之所以要引诱方鸿渐,是因为方是坐二等舱的人,应该有些经济实力,可以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同时人还过得去。

更重要的是她已将方定性在“旅行中消遣的伴侣”,这又可以满足她肉欲的需求。

在这方面选择方,又是因为别的留学生都“不大去亲近她”。

当然,她也知道苏文纨对方鸿渐的感情,但为了自己的享受,她不会去为别人考虑的。

在经历了一夜激情之后,他们的事还是被侍者阿刘发现了。

这时,“鲍小姐脸绯红,……眼望别处,只做不知道”。

同许多人一样,自认为是坏事的事在没有被人发现的时候都是无所谓的,可一旦被发现,心里也就以之为耻了。

可见,鲍小姐在骨子里还是以偷情为耻的。

只不过在她这儿,肉欲的满足战胜了道德的谴责。

在即将离船的时候,鲍小姐对方鸿渐的轻蔑一瞧,很是打击了方的自尊心。

在方呼唤她而得到的却是头也不回地、不耐烦地回答后,更使方鸿渐认定了她只是一块肉。

她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只能说明她对男权社会战战兢兢,唯恐引起未婚夫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半点不满。

鲍小姐筑的这个围城只是临时的,进去了之后,她又怕未婚夫知道,所以又得急急忙忙的出来。

她的围城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全靠巧合,逮着谁是谁,方鸿渐只是她众多临时围城的一个。

她喜欢这种围城的新鲜,新鲜感一结束,那么这个围城也便随之倒塌。

然而,她未必真的活得那么舒适无虑。

一方面,为了满足偷情的快感,她需要用心去寻找“猎物”、引诱男人;另一方面,她又怕被人知道,尤其是怕被自己的未婚夫知道而失去物质的保证。

这就是为什么在下船的时候她视方同陌路人的原因。

这也决定了她必定生活在空虚、寂寞、刺激、惶恐中。

她只是趁着自己年轻、有活力、有魅力,抓紧时间构筑临时围城,去享受这种围城的新鲜、刺激。

但她不知道能修建到什么时候,她不知道下一个围城会在哪里。

对于她来说,只要有机会,就会去建围城,而且都是临时的。

她是个及时享乐型的人物,是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物,她游戏人生,随意建筑,也必将被人生所游戏,被围城所围困。

二、孤芳自赏、性格多样的女博士形象——苏文纨苏文纨虽然未与方鸿渐共进“围城”,但分量却不低于方的老婆孙柔嘉。

她在这几个女人中学历要算是最高的了,是博士,而且是留洋博士。

这或许是她“孤芳自赏,给人难以攀附”的原因,但原因不仅仅于此。

在大学的时候,她有一堆的追随者,她“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这已经奠定了高傲的基础。

假如根本就没有什么追随者的话,恐怕她就失去了高傲的资本。

在追求方鸿渐的时候,她才想到自己是女博士,所以她理想的自己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服的求爱”。

明着是她追他,可她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她宁愿费尽心思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也不肯扯掉“遮羞布”表达自己的渴望。

可是,方鸿渐这傻小子全然不顺着她的心思走,使得她只好采取一系列的攻势,如:愿意为他洗手帕、补袜子、缝纽扣等这些太太对丈夫尽的小义务。

使方也觉得“她每钉一个纽扣或补一个洞,自己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

她终于等不下去了,于是利用一个月圆的机会,向方发起了对她来说更直接的进攻。

只是,她仍不想太直接了,只好利用一句外文“Embrasse-moi”要求方吻自己,而且方真的吻了。

虽然只是蜻蜓点水似的,但已足以令苏文纨认为自己成功了。

正好应了“所谓憧憬,常常不过是单相思、白日梦,因此,浪漫的情感在峻刻的事实面前往往碰壁”这句话。

[1]正是因为这件事,使方鸿渐下定了决心表白自己心中的事。

也许真的是“爱得愈深,恨得愈深”吧,苏文纨对他进行了对他来说几乎残忍的报复。

苏文纨这个人物形象是这几个女人中最为丰富多彩的。

她刻薄、大方、小气、自信、狠毒、迫不及待、虚荣。

她真是个复杂的矛盾结合体。

这种人,我们决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

说她好,可她也有狠毒的一面;说她坏,可是她的坏也只是希望得到自己喜欢的男人。

她是真心实意地希望和方鸿渐共筑围城的女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对方的一种执著的爱。

但是她又很乐于看几个男人因为自己而争斗,而且乐此不疲,还为他们的争斗创造机会。

在想要和方鸿渐共筑围城的同时,还得需要好多个做后备,但她却有个终极目标的围城,那就是方鸿渐。

之所以有其它的后备,那也只不过是为了显示她的建筑潜力而已,她并不是真的希望同时建造那么多的围城。

因此,在想要和方鸿渐共筑围城的时候,她终于被自己的围城给围住了,她迷失了方向,使得方鸿渐终于要下定决心冲出来。

她没能和方鸿渐共筑围城,也不明白自己的围城是什么样的,所以在围城筑不起来的时候,她就只能破罐子破摔了。

三、热爱自由,希望获得的女性形象——唐晓芙唐晓芙生活在一个民主平等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她的父母对她们姐妹绝对信任,从不干涉,不检点她们的朋友,有时还少不了和她们开几句玩笑。

所以,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唐晓芙,对自由是情有独钟,这也决定了她必将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稀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一个不刻意修饰自己,犹如天然景象的女孩一定是男孩心目中的仙女,以前是,现在也是,故方鸿渐“立刻想在她心上造个好印象”。

第一眼看见便做出的决定力量往往是巨大的,唐晓芙因此也成为了方鸿渐最爱的女人。

唐晓芙虽然是个自认为没谈过恋爱的女孩,但决非任何事情都懵懂不知的。

就在刚和方鸿渐交往的时候,她已然明白方说的每一句话,无非都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在心中也不免暗笑他。

她绝对聪明,她很清楚苏文纨喜欢方鸿渐,也清楚方对自己有好感,所以有时她也会取笑方鸿渐是“做戏的人”。

也像众多女孩一样,她也希望有人爱自己,不论自己是否爱这个男人。

这也是天下女人的共性,只要有男人追求自己,便有一种成就感。

她不会一下截断男人追求自己的心,所以有时也会吊一下方鸿渐的胃口。

后来,方鸿渐给唐晓芙写得信越来越多,再后来渐渐变成了“一天天的随感杂记”,有话没话总要说上几句。

在这种攻击下,唐晓芙的防线一定崩溃了。

她不再幻想着“伟大而曲折的情感”,或者她认为这就是“伟大而曲折的情感”。

人天生有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找借口的才能,她一定爱上了方鸿渐。

可惜,钱钟书先生不喜欢他们成为一对,在这时让苏文纨出来给破坏了。

“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她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这句话实际上已经告诉方鸿渐自己爱上了他。

也正因为爱上了,她才希望方鸿渐用虚假的辩护来蒙骗自己,她也甘愿相信。

我相信这时唐晓芙对方鸿渐的爱已经至诚至真。

如果方鸿渐为自己辩护了,如果他在雨中再多等一分钟,如果他接电话的时候再冷静一点,他们的爱情一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因为这时的唐已经丢弃了女性的矜持,已经不顾笑话了。

或许他们的结局对唐晓芙打击太大了,她跟她的父亲到重庆去了。

唐晓芙的家庭环境决定了她对待爱情的态度,她希望爱情的过程波澜壮阔、风吹浪涌;她希望相爱的人没有见面以前一片空白。

在现实面前,唐晓芙也和我们一样,不再刻意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要明白,她是文明社会中的一桩稀罕物,她能够放下这种稀罕物所应有的高傲;她能够放弃初恋少女所应有的矜持;她能够大胆反抗表姐苏文纨的干预,的确令我们钦佩。

可是,她却并不明白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方鸿渐,她之所以对方有了一点点情感,或许只是因为她倔强的性格,是因为她要反抗表姐的干涉。

在表姐干涉之前,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和方鸿渐共筑围城,即使因为一些原因而对方有了那么一点点情感之后,她对他们的围城还是模糊不清、不明不白的。

她或许还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对所谓的爱情还只是很懵懂;在她的心灵深处或许有那么一丝共筑围城的欲望,可是“理想的爱情多归虚妄”,[2]因为她的被动,她终究没能从自己理想的围城中冲出来。

四、外无主见,内藏心机的女性形象——孙柔嘉孙柔嘉长圆脸上微有雀斑,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或许是刚大学毕业,涉世不深的缘故,“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可见她并不漂亮。

可世界总是出其不意的,就是这样的女孩和方鸿渐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走进了苏文纨梦寐以求的“围城”。

而且在小说中,她是几个女人中占笔墨最多的一个,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对她刮目相看。

我们不得不佩服赵辛楣眼光的犀利。

在方为孙没有得到三闾大学的旅费而愤愤不平时,他就告诉方鸿渐“你这一念的温柔,已经心里下了情种”,而且后来他还告诉方“这女孩子刁滑的很,我带她来,上了大当——孙小姐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你这糊涂虫就像送上门去的那条船”。

这就为他们将来的结合埋下了伏笔。

只是孙柔嘉装得太不像,堂堂一个大学生怎么能不知道鲸为何物?或许只有方鸿渐愿意相信她的无知吧。

当然,她的恰到好处的外无主见是和内藏心机分不开的。

为了得到自己的所爱,她一直在不动声色地实施着自己的计划。

第一步,在方面前流眼泪,使其可怜她;第二步,告诉方自己知道是方提醒赵辛楣到学校为自己索要旅费的;第三步,又一次在方面前流泪,在赵辛楣来时倒不哭了;第四步,向方鸿渐告韩学愈的密;第五步,感激方鸿渐,说自己什么都不懂,让他教自己。

而且告诉他自己根本不喜欢陆子萧,还很厌恶他;第六步,捏造谎言说父母已经知道了关于他们之间的闲话;第七步,在别人来时,假做慌张而勾住方鸿渐的胳膊,让他如在云里;第八步,抓住时机,运用语言,得到方。

从中可见她的心机。

在她如此的进攻中,方鸿渐对她也由普通朋友的关心到觉得“孙小姐好像比赵辛楣能了解自己”到别人谈起孙就脸热心跳,“听说孙小姐和旁人好,又刺心难受”到有“是不是爱她——有一点点爱她呢”的疑问,直至最终落入孙柔嘉设下的“圈套”。

她整个计划的实施对方鸿渐来说简直是天衣无缝、无可挑剔。

虽说心机有,但她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善良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