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课件(2)
对错,助狱为验。去,“人相违也”。去即对不公正行为
的惩罚。一说判决把人驱逐出去,从原来的部落、氏族中
驱逐出去,于水上凛去(古代之流刑),或交由神明判决, 由神兽“触不直者去之。
• 在古代文献中,称法为刑,法与刑通用。
• 古代中国法又往往与律通用,“律之与法,
文虽有殊,其义不也。”
• 在西方语言中,含有法、法律的语义的词
• (四)外国法学,是指一切以外国法律制
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例如,英国宪法学、
法国民法学等。
• (五)国际法学现在常常泛指一切对调整
涉及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进行研究
而形成的学科,包括1、国际公法学;2、 国际私法学;3、国际贸易法学;4、国际 经济法学;5、国际刑法学等;
• (六)法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是
• 第一节 法的词义
“灋”
”
• 灋由三部分组成:氵、廌、去。氵,平坦之如水,一说喻
示法象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一说将人犯置于水面 凛去。廌(音zhi),神兽。《说文解字》说:“解廌,兽 也。似山羊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在这里,廌为 图腾动物,一角之圣兽,代表正直、正义、公正,或说是
正义之神,具有审判功能、职能,能为人分清是非曲直、
第二节 法学体系
• 一、概念 • 法学体系是一个由互不相同、但有联系
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 二、我国法学体系 • 一般认为,我国法学应划分为六大类,每
一类再分为若干分支:
• (一)理论法学是研究法的基本原理、概
念、思想和规律的学科。包括:1、法理学; 2、法哲学;3、法社会学;4、实证法理论; 5、比较法总论;6、法律控制论和更细化 分的立法学、法律实施学、法律历史角度研究法律思
想和法律制度的学科。包括:1、中国法 制史;2、外国法制史;3、中国法律思想 史;4、外国法律思想史;5、法学史等。
• (三)国内部门法学是对一个国家的各个
法律部门进行研究所形成的许多学科。包
括:1、宪法学;2、行政法学;3、劳动 法学;4、民法学;5、婚姻法学;6、经 济法学;7、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学;8、 刑法学、犯罪学;9、诉讼法学;10、法 院检察院组织法学;11、军事法学等。
内容决定于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归根结底 决定于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经济条件。
•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与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
阶段的产物,法与国家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法 与国家有着内在联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前进、 阶级的消灭,国家与法都将消亡。
第二编 法的本体 第四章 法的概念
把法学与有关的自然学科或社会学科结合 起来,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学科。包括:1、 法医学;2、物证技术学;3、法律心理学; 4、司法统计学等
•
第二章 法理学概述 第一节 法理学的概念
• 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
地位的理论学科,它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 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 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 实施的一般理论。
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学在所有思想领域占据 了统治地位。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
• 一、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
也不能是超阶级的,而是有一定的社会的经济结构决定的 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 体现,是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专政的工具;
•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统治阶级意志的
第一编 法学导论 第一章 法学概述
赵巧红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
• 法学有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
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法律现象是 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包括法律意识、 法律文化、包括法的创制、实施、法律监 督和一切在法律上有意义的行为及法律规 范、法律关系等等。
第二节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一、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如法的产生及其
发展规律、法的本质和特征等;
• 二、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如法与政治、
经济、国家、道德、科学文化等其他社会 现象的关系,法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等;
• 三、法发挥作用的机制的基本理论问题,
如法的创制、实施及实现,法律规范和法 律关系,违法与法律责任等。
么。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
• 1、规则说 • 2、命令说 • 3、判决说 • 4、行为说
• (二)从法的本源下定义,着重说明法的
基础或法自何处。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 性的定义有:
• 1、神意说 • 2、理性说 • 3、意志说 • 4、权力论 • 5、必然论(规律论)
• (三)从法的作用或功能下定义,着重
• 一、是夏商西周时期出现的以天命和宗法制度为
核心的法律思想。具体呈现为以德配天,明德慎 刑的思想和政策 ;
• 二、春秋战国的几百年是中国法学兴起和大发展
的时期。当时各种学说百花齐放,儒,法,墨, 道四家都对法学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 法家的贡献尤为突出。
• 三、到了汉代,由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
更为复杂。从语源来说,西方的“法”一 词都来自拉丁文。拉丁文的jus和lex,德文 的recht和gesetz,法文的droit,等等,其 中jus、recht、droit均可翻译为法,同时又 有权利、正义、公平、等内涵。
第二节 法的释义
• 一、非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定义 • (一)从法的本质下定义,说明法是什
第三节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
关系。
第三章 法学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 西方法学发展的历史
• 一、希腊的法律思想 • 二、古罗马的法律思想 • 三、中世纪法律思想 • 四、古典自然法学 • 五、19世纪法学流派 • 六、现代西方法学流派
第二节 中国法学的发展
说明法的工具性。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 性的定义有:
• 1、正义工具论 • 2、社会控制论 • 3、事业论
二、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法的定义
•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在一定的
物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个人除了必须以国家的形 式组织自己的力量外,他们还必须给予他们自己的由这些 特定关系所决定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现形 式。”“他们的个人统治必须同时是一个一般的统治。他 们个人的权力的基础就是他们的生活条件,这些条件是作 为对许多人共同的条件而发展起来的,为了维护这些条件, 他们作为统治者,与其他个人相对立,而同时却主张这些 条件对所有的人都有效。由他们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这种 意志的表现,就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