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和学习理论精品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和学习理论精品PPT课件

第二章学习和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
策略 戴春林
一、学习的概念
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 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具体理解为: ①学习是个体(人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②学习是个体(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
过程,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先天的行为不是学习,后天的非经验 引起的也不是学习) ③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 稳定的变化(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1. 学习的本质是经过试误而产生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
结,S——R之间的联结。 2. 联结的形成是通过试误而产生。 3. 有效学习必须遵循的规律 ①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有
准备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无准 备而给以活动,都会产生烦恼。 ② 练习律: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 ③ 效果率:一动作跟随以情景中的一个满意的变化(强 化),那么此动作变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
内部状态。 ⑤ 动作技能的学习——指通过身体的动作质量(敏捷、
准确、有力和连贯等)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 式。
2、我国学者的分类
知识学习、 策略学习、 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学习
(二)按学习的性质分(奥苏 贝尔观)
根据学习的现实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 发现学习
根据材料的意义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 义学习。(见P32图)
二、学习的类别:按学习结果分类
1、加涅的学习分类 ① 言语信息学习——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
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信息的学习 ② 智力技能学习——运用符号与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
学习。即如何进行思考的方法(分数转换为小数) ③ 认知策略的学习——指如何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和
思维的内部过程的技能的学习。如何集中精力。 ④ 态度的学习——指影响人们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
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 习理论。
(一)操作条件作用
1、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行为,应 答性行为由无条件刺激引起,而操作性 行为则是由一定的情景中自然产生的结 果强化而固定下来。
2、生活中的大多数行为并不取决于事先 的刺激,而取决于其结果的控制。
一)过程
1、操作条件的实验(S——R——S) 2、操作条件作用的形成原则。 A、任何一个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
物称为一级强化物 ⑥ 二级强化物——中性刺激多次与一级刺激结合,获得
强化能力后这一刺激就成了二级强化物
强化程序
连续强化 断续强化
(三)操作条件反射的应用
1. 行为塑造——小步子强化 2. 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
所谓程序化教学:将各门知识按其内在逻辑联系分解成 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前后衔接,逐渐加 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 知识,伴随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予以强化,使学生 最终掌握所有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种类: ① 直线式程序——将知识的学习分解成许多极小的步骤 ,所有学生都以同样的顺序学习相同的内容。教学者 给学生很少的信息,然后提问,由学生回答,不任正 确否都进行下一项目的学习。 ② 分支程序:分支程序的每一个步骤都给出几种可选答 案,只有选择正确的答案方能 进行后续的学习。
社会学习(社会认知理论)
(一)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三元交互作用论 班都拉认为个体(信念、期望、态度知识)、环境
(资源、行动结果、他人和物理条件)和行为(个体 行为、选择、语言)三者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个体
环境
行为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地处理特定任 务的主观评价,自我效能感影响自己的努力程度。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华生的行 为主义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铃声————狗无行为 反复:无条件刺激(食物)+铃声-------
狗的行为 后来: 铃声——狗的行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华生的实验和对学习的 理解
11个月的艾波特对免子的怕实验
华生对学习的理解:有机体的学习就是 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建立的刺激与反应 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
强化
1、强化类型与强化物 ① 强化物——凡能增加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称为强
化物。 ② 正强化——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频率的过程。 ③ 负强化——通过消除和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加
反应频率的过程。 ④ 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或通过消
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的过程。 ⑤ 一级强化物——与人和动物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强化
(三)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规律
1、消退律:经典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反复 呈现条件刺激,而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 射的强度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为 消退。
2、学习泛化:在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后,与条 件刺激相近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称 为泛化。
3、如果只对条件刺激,施加无条件刺激,而 对与条件刺激相近的刺激,不施无条件刺激, 导致动物只对条件刺激起反应,而对与条件刺 激相近的刺激不再起反应的现象称为分化。
复制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的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 概念转化为外显行为(模仿和练习,并在反馈的基础 上精练自己。
动机过程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的行为而受到强化。
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现象。 B、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
化物
二)操作条件作用的泛化和分

在操作条件作用中,行为后果强烈地影 响行为,先前的刺激也起重要作用。老 板高兴时请假,而不是企业资金周转不 灵时要求加薪。
泛化——习得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 情景迁移到另一情景
分化——就是知觉到刺激的差异,并对 这种差异作出不同的反应。(见人说人 话,见鬼说鬼话)
参与学习与替代学习
参与学习是通过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 行的学习,即做中学。
替代学习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二)观察学习
班都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 个过程
注意——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的各个方面, 易导致观察学习的是与他们相似的或者被认为优秀的 、热门的有力的榜样。
保持: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 和言语的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 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