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人物形象
2017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之人物形象
③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案: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 族精神并且谦虚有礼的人。
知己知彼
朱丹是一个有才华的木笛手,渴望成为木笛 手,但更爱国。
表述不准确、不规范
朱丹一个刚直、爱国的人物形象,作为一位 演奏家,他铭记历史,表现了他爱国、爱民 族的精神。
无中生有、概括不全 面
【当堂演练】《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 特点。
[参考答案] 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
冷酷,吝啬。
[分析过程]
①财主蒙铁尔是个极其吝啬的守财奴。他家里的 一间房子里“堆满家具什物”,可是他妻子却“形容 憔悴”,住在“黑洞洞的屋子里”。而他的儿子渴望 得到一个鸟笼,他不但拒绝买给儿子,还恐吓责打儿 子。在他心中金钱重过亲情,压倒一切。 ②蒙铁尔是个极其冷酷无情的财主。他对待妻子如同 陌路,成天把她关在家里;他对待儿子毫无亲情而言, 他揪住儿子的头发,恐吓儿子,连花六十比索的钱也 不肯出;他对待巴尔塔萨同样冷酷,他无情地拦住巴 尔塔萨,说“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蒙铁尔 的冷酷无情让人心寒。
的手 法 2.衬托、对比、环境
描写、景物描写
侧面 描写
(1)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 风度和服饰等。 (2)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 。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 (3)行动描写。行动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 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 物性格的具体展露。 (4)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 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刻画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心理描写可以使人物“深刻化 ”,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考小说阅读之
人物形象篇
学习目标
1. 了解小说人物形象题三种常见题型 2. 明确小说形象题解题思路,规范答题
“人物形象”题的题型
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三、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提问方式】
(1)简要概括××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有哪些性格特点? (2)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的形象特点 (3)请简析××这一人物形象 (4)××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加以概括
【答题模式】
题干若问“某某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一般 模式为“××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 位)的人”。(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
题干若问“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 “××的性格特点:①……②……”。(分条作答)人物 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一 成不变的模式。
【实战演练】
阅读小说《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完成以下题目: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 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 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观点一】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 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 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 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 复杂性。
第四,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第五,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 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从具体做法上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画出关于 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 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 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 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1.物象的作用
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 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 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 有象征意义。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侧面(或 对比)衬托主要人物形象;②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特 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 增加小说的真实性,借助于“我”的思考来揭示主题。 ;③推
【塑造形象作用题
提问方式】
小说中的人物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包括物 象 )。 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人物形象的典型 性和代表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 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 引导或警示作用。
1.小说塑造××这一主要人物形象,有何意义? 2.小说中塑造××形象(物象),有何作用? 3.小说又写到了××,请分析其作用。
基本信息 言谈举止 周边看法
环境影响
情节推动
人物
作者评价
主题
补充:
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性
格的内涵,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 物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的外在 形象(肖像)、身份、职业、地位、 技能(能力)、行为习惯等因素。
近年高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关键词:
平凡、朴实、性情质朴、憨厚老实、纯真、 吃苦耐劳、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 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 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 胆小、有上进心、有理想、有追求、生命力 顽强、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 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年老 体衰、年轻貌美、孤苦无依、势利……
塑造形象作用题源自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 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而小说中的人物又可分为主要人物和 次要人物(包括物象)。分析小说人 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 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 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 的引导作用。
物的方法包括肖像、心理、行动、语言、细节等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和作用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提问方式】 (1) 请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画线部分(人物描写)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 等有怎样的作用? (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 析。
解题方法 1.动作、语言、神态、 正面 塑造 肖像、心理、细节描 描写 人物 写等
(5)细节描写。细节是构成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 环境特征的最小的组成单位,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 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的 描绘。好的细节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 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有:①突出人物的性格。 如《阿Q正传》中阿Q临刑前画圈的细节就深刻地揭示 了他的精神麻木、愚昧和至死不觉醒的性格特点。②充 实故事情节。 如《药》中六次写到华小栓的咳嗽,具 体展现了小栓从病重到病危的过程,充实了故事情节。 ③营造典型环境,渲染时代气氛。如《药》中关于刑场 看客围观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场景细节描写,写出这些 看客的麻木、愚昧,渲染出那个黑暗时代令人绝望的冷 漠。
3. 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以偏概全。
4. 答案要点要齐全,不漏答。
5. 语言表达要规范流畅,不杂乱无序。
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探究题)
【提问方式】
1.小说中主人公的某种奇特的表现、追求,×××对此
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见解。
2.小说的人物形象,充满丰富的个性,请选择一个,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该人物个性的理解。
——思路清,求规范
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 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明) 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 如何体现的。(阐) 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 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对人物作用+对情节作用+对环境作用+对主 题作用)(析)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和作用
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
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 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 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人
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
动情节发展;④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⑤次要人
物群体可以营造社会环境。
解题方法
从四个方面考虑次要人物(物象)的作用 1.牵线搭桥(线索),推动情节 2.衬托(对比)人物,个性鲜明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4.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解题方法
主要人物的作用 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 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考虑对主题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 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 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 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 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 图。
③蒙铁尔粗野蛮横、猥琐鄙陋。他脖子上搭 条毛巾就出门,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 无不顾忌自己肥大的浑身毛茸茸的体态,其 猥琐鄙陋的形态一览无余地展示在众人面前。 他大声冲儿子喊,揪住儿子,甚至无礼地拦 住巴尔塔萨无不体现出其粗野蛮横的心性。 ④蒙铁尔的专制、自私、虚伪的为人也同样 令人印象深刻。在家庭,他唯我独尊,他把 年轻的妻子成天关闭在家,他待亲生儿子如 同囚徒,这些无不体现他专制、自私的品行 为人。他表面对巴尔塔萨客气,实则蛮横无 礼,这暴露出他虚伪的本质。
温馨提示: 表述答案:根据分值,合理分配答案要点。 答案要分点 ,分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 征。 尽量用原文,组织答案时尽量筛选使 用原文中关键词句; 词语要概括 ④多选用恰当的形容词。 注意答题方向、要求(注意区别“概括” 和“分析”“赏析”不同的侧重点)。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知识回顾) 【思路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