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作业指导书————————————————————————————————作者: ————————————————————————————————日期:1.概述为了确保墩承台和桥台扩大基础施工质量,并符合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职业健康安全等要求,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温福铁路(福建段)琯头特大桥、长安大桥桩基施工。
3.参照文件3.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3.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3《铁路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57号)。
3.4《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3.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6琯头特大桥、长安大桥设计施工图及参考图。
4.工程概况琯头特大桥(DK283+318.15)全长864.29m,为26-32m简支箱梁结构。
温州台基础为三阶扩大基础,第一阶长×宽=14.23×9.6m;第二阶长×宽=12.23×8.0m;第三阶长×宽=10.83×7.2m;高为3×1.0m。
福州台基础为二阶扩大基础,第一阶长×宽=12.03×7.6m;第二阶长×宽=10.83×7.2m;高为2×1.0m。
墩承台长×宽=12.2×5.8m,高2.5m。
长安大桥(DK285+326.35)全长135.82m,为5-24m简支箱梁结构。
温州台基础为四阶扩大基础,第一阶长×宽=3.5×7.6m;第二阶长×宽=7.0×7.6m;第三阶长×宽=11.31×7.6m;第四阶长×宽=10.31×7.2m;高为4×1.0m。
福州台基础为三阶扩大基础,第一阶长×宽=2.0×9.8m;第二阶长×宽=10.31×9.8m;第三阶长×宽=10.31×7.8m;高为3×1.0m。
墩承台长×宽=10.2×5.2m,高2.0m。
5.施工方案5.1施工准备5.1.1技术准备5.1.1.1作好施工放样工作;5.1.1.2做好粗细集料、钢材、外加剂及施工用水取样试验,并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5.1.1.3配备施工所用的各种定型图及《施工技术指南》、《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桥梁施工计算手册》及施工中所需各种技术表格;5.1.1.4编写实施性施工方案及工前技术交底。
5.1.2现场准备5.1.2.1搞好施工队驻地建设及绿化;5.1.2.2完成施工场地平整、临时施工便道修建及现场排水设施;5.1.2.3完成钢筋加工棚搭设及地面硬化、料场硬化及分仓。
5.1.3机械设备及材料准备5.1.3.1机械设备进场、检修、安装、调试完毕;5.1.3.2拌和站满足正常施工要求;5.1.3.3变压器(或发电机)满足正常供电要求;5.1.3.4粗细集料、水泥、外加剂、钢材备料合格且能满足施工要求。
6.1明挖扩大基础6.1.1明挖扩大基础施工工艺施工工艺见图一《明挖扩大基础施工工艺框图》。
6.1.2扩大基础施工方法6.1.2.1基坑开挖根据设计施工图测量定位,放出涵洞开挖轮廓线。
基坑为土质时采取以机械为主、人工辅助开挖,必要时加设挡板或适当放缓边坡。
基坑地质为岩石时,采用风枪钻孔,浅孔控制爆破,人工凿石清理侧壁或基底。
采用挖掘机出渣,自卸车运至弃渣场,临时堆土距基坑边缘不小于2m,堆土高度不大于1m。
基坑渗水时,在基坑边缘挖设边沟,将水引至积水坑,采用抽水机排出坑外,保持基坑处于无水积状态。
基底到达设计标高后,采用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不合格提出变更,按变更方案组织施工。
6.1.2.2钢筋加工及安装原材料: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加工,严格按照施工指南及验标、设计施工图纸现场绑扎。
保护层采用塑料垫块或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垫块进行支垫,垫块与钢筋扎紧。
间距1~1.5米梅花型布置。
允许偏差见表1、表2。
基础钢筋安装的同时,预埋台身主筋。
基础顶面预埋钢筋头和拉环,用于控制台身模板位置和设置缆风绳。
钢筋连接:主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接头,焊接方法采用电弧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d,焊缝长度不小于4d,焊缝高度不小于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不小于0.7d,并不得小于8mm,钢筋搭接接头部位应预弯,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1序号 名 称 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全长 ±10 尺量2 弯起钢筋弯折位置 20 3 箍筋内净尺寸 ±3接头两端主筋中心线应在同一轴线上。
骨架每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超过钢筋数量的50%。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2序号名 称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受力筋排距 ±5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 2 同一排中受力筋间距基础、板、墙 ±20柱、梁 ±103 分布筋间距 ±20尺量,连续3处 4 箍筋间距绑扎骨架 ±20焊接骨架 ±105 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包括在内) 30尺量6钢筋保护层厚度c c ≥35m m +10,-5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25mm<c35mm +5,-2≤25mm +3,-1电弧焊操作要点:钢筋焊接应在室内进行,冬期进行焊接时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0 C 。
焊条采用与被焊钢筋同等强度的焊条。
首先采用点焊将焊接接头固定,两搭接钢筋不可密贴,应留出1m m左右空隙,使焊缝密实。
焊接时应从一端向另一端分层推进,一层完成后清除表面焊渣再进行下一层施作,焊缝表面光洁,呈鱼鳞状。
操作中注意电流控制,避免因电流过大烧伤主筋。
钢筋电弧焊接头允许偏差详见下表: 6.1.2.3模板选用模板采用大块定型钢模组合安装,钢管脚手架支撑加固。
6.1.2.4基础混凝土浇筑及养护钢筋电弧焊接头允许偏差 表3类别 项 目允许偏差电 弧 接 头 搭接焊接头钢筋轴线弯折角 4°偏 移0.1d ,且不大于3mm 焊缝高度 +0.05d ~0 焊缝宽度 +0.1d~0 焊缝长度 -0.5d咬肉深度0.5d ,且不大于5mm在2d 长的焊缝表面上,焊缝的气孔及夹渣数 量 2个 面 积6mm 2ﻩ强度≥5MPa图一 明挖扩大基础施工工艺框图基础分台阶施工,每台阶一次浇筑完毕并安设接茬石,最后一台阶安装钢筋网片。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搭设梭槽入模,混凝土落差超过2.0m 时,加挂带有缓冲装置的串筒避免混凝土离析,混凝土浇基坑开挖放样 计算开挖尺寸 确定开挖方案基坑排水基础砼浇筑 砼养护立模、加固基坑验收基础放样基底处理基坑开挖 拆 模筑分层斜向连续进行,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10cm,插入间隔小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不得漏捣和过振。
振捣时振捣棒快插慢抽,注意观察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泛浆、无气泡,水平有光泽时即可。
振捣时振捣棒距模板10cm 左右,不得与模板和钢筋碰撞。
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塑料布或养生布,初凝后浇水养生保持混凝土经常处于湿润状态(或使用养生液)。
养护期限不少于14d。
基础与台身的接缝按设计要求处理。
设计无规定时,沿周边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筋(或铁件),加强其整体性,埋入与露出长度不少于钢筋直径30倍,间距不大于钢筋直径20倍。
基础顶面预埋钢筋头和拉环,用于控制台身模板位置和设置缆风绳。
6.2承台施工6.2.1施工工艺详见图二《承台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6.2.2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为主,人工配合放坡开挖。
出土及时使用自卸汽车运走,开挖时,注意保证桩基不被扰动和损坏(靠近桩基1.0m范围内用人工挖除、清理)。
小型机具凿除桩头,伸入承台内桩头必须用钢丝刷清理干净碎渣。
6.2.3钢筋加工及安装承台钢筋绑扎的同时,预埋墩身主筋。
承台顶面预埋钢筋头和拉环,用于控制墩身模板位置和设置缆风绳。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计算开挖尺寸开挖放样确定开挖方案强度≥5M Pa图二 承台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表1。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2。
钢筋电弧焊接头允许偏差详见表3。
6.2.4模板选用和加固模板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板,钢管架加固支撑。
6.2.5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送,泵送入模。
混凝土浇承台施工完毕承台开挖整平基底、凿除桩头、铺垫层钢筋加工及运输承台放样 原材料检测、混凝土拌制、坍落度检测及试件制作拆除承台模板承台四周填土并夯实承台面预埋件处理基坑验收承台立模砼浇筑承台钢筋绑扎及预埋件安装砼养生 模板清理,转移到下一承台筑时分层斜向连续进行,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10cm,插入间隔小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不得漏捣和过振。
振捣时振捣棒快插慢抽,注意观察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泛浆、无气泡,水平有光泽时即可。
振捣时振捣棒距模板10cm左右,不得与模板和钢筋碰撞。
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塑料布或养生布,初凝后浇水养生保持混凝土经常处于湿润状态(或使用养生液)。
养护期限不少于14天。
6.2.6基坑回填墩身施工前,首先进行基坑回填,回填采用原土分层回填夯实,分层厚度为30~40cm,回填高度不超过承台顶面高度,并作成一定的坡度以防积水。
7.质量标准7.1基底高程允许偏差基底高程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4。
基底高程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4序号地质类别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1 土±50测量检查2 石+50,-2007.2基础施工允许偏差基础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5。
基础施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5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1 基础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50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2 基础顶面高程±3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7.3承台施工允许偏差承台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6。
承台施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6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1 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50 尺量各边2点2 顶面高程±20 测量5点3尺寸±30尺量长、宽、高各2点4轴线偏位15 测量纵横各2点8.质量保证措施8.1测量放线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检查,必须保证放样准确无误。
8.2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严格按试验室给定配合比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