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复习经典试题

生化复习经典试题

[推荐]生化复习经典试题生化复习经典试题3酶知识点单选题(1)下列有关酶的概念哪一项是正确的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有酶活性B其底物都是有机化合物C其催化活性都需要特异的辅助因子D对底物都有绝对的专一性E酶不一定都是蛋白质(2)下列有关酶性质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能使产物和底物的比值增高,使平衡常数增大B能加快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C与一般催化剂相比较,酶的专一性高,催化效率相等D能提高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使反应速度加快E能改变反应的ΔG0,从而加速反应(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酶有高度催化效率是因为分子中含有能传递氢原子、电子或其他化学基团的辅基或辅酶B酶的最适pH随应时间缩短而升高C有些酶有同工酶,它们的理化性质不同是因为酶活性中心的结构不同D酶是效催化剂,一般可用活力表示其含量E 不同的酶催化不同的反应是因为其辅酶不同(4)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是由于哪一种效应A: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B: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降低底物的能量水平E:提高产物的能量水平(5)下列关于酶的辅基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是一种蛋白质B:与酶蛋白的结合比较疏松C:有活性中心的若干个氨基酸残基组成D:只决定酶的专一性,不参与化学基团的传递E:一般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与酶蛋白分开(6)全酶是指A:酶的辅助因子以外的部分B:酶的无活性前体C:一种需要辅助因子的酶,并已具有各种成分D:一种酶-抑制剂复合物E:专指调节酶(7)下列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所有酶都有活性中心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C: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内D: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与酶的活性中心E: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8)下列哪一项叙述符合"诱导契合"学说A:酶与底物的关系犹如锁和锁和钥匙的关系B:酶活性中心有可变性,在底物影响下空间构象发生一定的改变,才能与底物进行反应C:酶对D型和L型旋光异构体的催化反应速度相同D:底物的结构朝着适应活性中心方面改变E:底物与酶的别构部位结合后,改变酶的构象,使之与底物相适应(9)下列对活化能的描述哪一项是恰当的A:随温度变化而变化B:是底物和产物能量水平的差值C: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程度与一般催化剂相同D:是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过度态时所需要的能量E:需要活化能越大的反应越容易进行(10)下列哪一辅因子的生成可通过测340nm处吸光度的降低数来表示A:FADH2 B:NAD C:ATP D:FMN E:NADPH(11)酶的比活性通常是指A:以某酶的活力作为1来表示其他酶的相对活力B:任何两种酶的活力比值C:每毫升反应混合物的活力单位D:每毫克酶的活力单位E:每毫克蛋白质的酶活力单位(12)Km值的概念应是A:在一般情况下是酶-底物复合物的离解常数B:是达到Vmax所必需的底物浓度的一半C:同一种酶的各种同工酶Km 值相同D:是达到Vmax/2的底物浓度E:与底物的性质相关(13)Km值是指A:反应浓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B:反应浓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酶浓度C:反应浓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温度D:反应浓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抑制剂浓度E:以上都不是(14)反应速度是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Km等于A:[S] B:1/2[S] C:1/4[S] D:0.4[S] E:0.8[S](15)一个简单的酶促反应,当S小于Km时A:反应速度最大B:反应速度不变C: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D:增加底物反应速度不受影响E:增加底物可使反应速度降低(16)向酶促反应体系中增加酶的浓度时,可出现下列哪种效应A:不增加反应速度B:1/[S]对1/v作图所得直线的斜率减少C:Vmax保持不变D:v达到Vmax/2时的底物浓度增大E:v与[S]之间呈现S型曲线关系(17)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天然底物的Km值应该是A:最大B:与其他底物相同C:最小D:居中间E:与Ks相同(18)二异丙基氟磷酸(DFP)能抑制以丝氨酸为必需基团的酶的活性,试问DFP是此酶的哪种抑制剂A:竞争性抑制剂B:非竞争性抑制剂C:反竞争性抑制剂D:混合性抑制剂E:不可逆抑制剂(19)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A:温度从80℃增高10℃,酶促反应速度增加1-2倍B:能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C:温度从25-35℃增高10℃,达到活化能阈的底物分子数增加1-2倍D:能使酶促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E:超过37℃后,温度升高时,酶促反应变慢(20)Hg2+对酶的抑制作用可用下列哪种方法解除A:提高底物浓度B:对pH7.4磷酸盐缓冲液进行透析C:使用解磷定D:使用二巯基丙醇E:使用谷氨酸钠21.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一组动力学效应A:Km值增大,Vmax不变B:Km值降低,Vmax不变C:Vmax值增大,Km不变D:Vmax值降低,Km不变E:Km 和Vmax都不变22.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剂效应是A:Vmax值降低,Km不变B:Vmax值降低,Km降低C:Vmax值不变,Km增加D:Vmax值不变,Km降低E:Vmax 值降低,Km增大23.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A:有活性的酶浓度减少B:有活性的酶浓度无改变C:Vmax增加D:使表现Km值增加E:使表现Km值变小24.测定酶活性时要测定酶促反应的初浓度,其目的是A:为了提高测定的灵敏度B:为了防止出现底物抑制C:为了节约使用底物D:使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E:为了维持二级反应25.下列对酶活力测定的描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即可测定产物的生成量,有可测定底物的减少量B:一般来说,测定产物的生成量比测定底物的减少量更为准确C:需最适pH D:需最适温度E:与底物浓度无关26.多酶体系是指A:某种细胞内所有的酶B:某种生物体内所有的酶C:细胞质中所有的酶D:某一代谢途径的反应链中所包括的一系列酶E:几个酶构成的复合体,催化某一代谢反应或过程27.多酶体系中限速酶主要是指A:该酶系中活性最大的酶B:该酶系中活性最小的酶C:同工酶最多的酶D:别构酶E:可以进行化学修饰的酶28.关于关键酶错误的是A:关键酶常位于代谢途径的第一个反应B: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最高,所以才对整个代谢途径的流量起决定作用C:如一代谢物有几条代谢途径,则在分叉点的第一个反应常是关键酶所在D:关键酶常是别构酶E:受激素调节的酶常是关键酶29.别构效应物与酶底物结合的部位是A:活性中心的底物结合部位B: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C:酶的--SH D:活性中心以外的特殊部位E:活性中心以外的任何部位30.关于别构调节正确的是A:所有别构酶都有一个调节亚基,一个催化亚基B:别构酶的动力学特点是酶促反应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呈S形而不是双曲线形C:别构酶和酶被离子、激动剂激活的机制相同D:别构抑制与非竞争性抑制相同E:别构抑制与竞争性抑制相同31.酶的化学修饰A:是酶促反应B:活性中心的结合部位发生化学变化后与底物结合的能力加强或减弱C: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发生化学变化后酶的催化活性改变D:是不可逆的共价反应E:只有磷酸化、去磷酸化32.关于酶的共价磷酸化错误的是A: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都是酶促反应B:磷酸化时消耗ATP C:磷酸化部位是活性中心,所以改变了酶的活性D:磷酸化发生在特定部位E:磷酸化或去磷酸化时还伴有亚基的聚合和解聚33.乳酸脱氢酶一般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共形成几个同工酶A:2种B:3种C:4种D:5种E:6种34.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生素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B:维生素不经修饰即可作为辅酶或辅基C:所有的辅酶(辅基)都是维生素D:所有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均可作为辅酶或辅基的前体E:前列腺素由脂溶性维生素生成35.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A:维生素D3 B:25-(OH)-D3 C:24,25-(OH)-D3 D:1,24,25-(OH)-D3 E:1,25-(OH)-D336.下列关于维生素A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维生素A是一个具有β-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B:能转变成维生素A的β-胡萝卜素称维生素A原C:维生素A有两种形式,即A1和A2,仅是来源不同,两者化学结构相同D:肝脏是维生素A含量最丰富的器官E: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37.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保护含-SH的酶为还原状态B:保持谷胱甘肽为氧化型C:维生素C在物质代谢中起氧化还原作用D:参与某些物质的羟化反应E:促进肠内铁的吸收38.下列哪种维生素能被氨甲喋呤所拮抗A:维生素B6 B:叶酸C:维生素B2 D:维生素B1 E:遍多酸39.在抗生物素蛋白的作用下,下列哪个酶的活性不受影响A:烯醇丙酮酸磷酸羧激酶B:丙酰辅酶A羧化酶C:β-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D:乙酰辅酶A羧化酶E:丙酮酸羧化酶40.下列有关维生素PP的描述正确的是A:维生素PP可以在体内生成B: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很少发生维生素PP缺乏病C:抗结核药异烟肼与维生素PP结构相似,所以有互补作用D:只有尼克酰胺一种形式E:它自身就是一种酶或辅酶======================================================================== =====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部分知识点1.下列关于营养素在体外燃烧和生物体内氧化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都需要催化剂B.都需要在温和条件下进行C.都是逐步释放能量D.生成的终产物基本相同E.氧与碳原子直接化合生成CO22.生物氧化是指A.生物体内的脱氢反应B.生物体内释出电子的反应C.营养物氧化成H2O及CO2的过程D.生物体内与氧分子结合的反应E.生物体内加氧反应3.人体内各种活动的直接能量供给者是A.葡萄糖B.脂酸C.ATPD.GTPE.乙酰CoA4. 磷酸肌酸+ADP→肌酸+ATP (1)ATP→ADP+Pi (2)反应(1)的ΔG0′=-6.8kJ/mol反应(2)的ΔG0′=-51.6 kJ/mol磷酸肌酸水解成磷酸及肌酸时,ΔG0′为A.-6.3 kJB.+6.3 kJC.-51.6 kJD.+51.6 kJE.-57.9 kJ5.下列化合物水解时,ΔG0′最大的是A.葡萄糖-6-磷酸B.焦磷酸C.ATP水解成ADP及PiD.烯醇丙酮酸磷酸E.AMP水解成腺苷及Pi6.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循环一周可生成4分子NADHB.循环一周可使2个ADP磷酸化成ATPC.乙酰CoA可经草酰乙酸进行糖异生D.丙二酸可抑制延胡索酸转变成苹果酸E.琥珀酰CoA是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的产物7.1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后的产物是A.草酰乙酸B.草酰乙酸和CO2C. CO2+H2OD.草酰乙酸+ CO2+H2OE.2 CO2+4分子还原当量8.三羧酸循环中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A.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B.α-酮戊二酸→琥珀酸C.琥珀酸→延胡索酸D.延胡索酸→苹果酸E.苹果酸→草酰乙酸9.三羧酸循环和有关的呼吸链反应中能产生ATP最多的步骤是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C.α-酮戊二酸→琥珀酸D.琥珀酸→苹果酸E.苹果酸→草酰乙酸10.下列关于乙酰CoA的叙述错误的是A.*CH3CO~SCOA经三羧酸循环一周后,*C出现于CO2中B.它是丙酮酸羧化酶的变构激活剂C.从丙酮酸生成乙酰CoA是不可逆的D. 乙酰CoA不能通过线粒体E. 乙酰CoA含高能键11.1mol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成CO2及H2O,可生成多少摩尔ATP?A. 4molB. 8molC.12 molD.14molE.15 mol12.谷氨酸氧化成CO2及H2O时可生成ATPA.9个B.12个C.18个D.24个E.27个13.调节三羧酸循环运转最主要的酶是A.丙酮酸脱氢酶B.乌头酸酶C.异柠檬酸脱氢酶D.苹果酸脱氢酶E.α-酮戊二酸脱氢酶14.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三大营养素分解的共同途径B.三羧酸循环还有合成功能,提供小分子原料C.生糖氨基酸都通过三羧酸循环的环节才能转变成糖D.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时,可提供4对氢原子E.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后即只能被氧化15.关于高能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高能键都是高能磷酸键B.高能磷酸键都是以核苷二磷酸或核苷三磷酸形式存在的C.实际上并不存在"键能"特别高的高能键D.高能键只能在电子传递链中偶联产生E.有ATP参与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16.关于电子传递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最普遍的电子传递链从NADH开始B.氧化如不与磷酸化偶联,电子传递可以不终止C.电子传递方向从高电势向低电势D.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进行E.每对氢原子氧化时都生成3个ATP17.关于电子传递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子传递链各组分组成4个复合体B.电子传递链中的递氢体同时也是递电子体C.电子传递链中的递电子体同时也是递氢体D.电子传递的同时伴有ADP的磷酸化E.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后,电子传递链中各组分都处于还原状态18.下列有关细胞色素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全部存在于线粒体中B.全部含有血红素辅基C.都是递氢体D.都是递电子体E.与CO、CN-结合后丧失活性19.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A.cytaB.cytbC.cytcD.cytaa3E.cytc120.P/O比值是指A.每消耗一摩尔氧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B.每消耗一克原子氧所消耗无机磷的克原子数C.每消耗一摩尔氧所消耗无机磷的克原子数D.每消耗一克原子氧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E.每消耗一摩尔氧所合成ATP的摩尔数========================================================= 糖代谢部分知识点1.淀粉经胰α淀粉酶作用后的主要产物是A.葡萄糖B.葡萄糖及麦芽糖C.麦芽糖及异麦芽糖D.异麦芽糖及临界糊精E.异麦芽糖及临界糊精2.小肠内吸收速率最高的单糖是A.阿拉伯糖B.木酮糖C.果糖D.半乳糖E.葡萄糖3.糖酵解时哪一对代谢物提供~P使ADP生成ATPA.甘油醛-3-磷酸及果糖磷酸B.甘油酸-1,3-二磷酸及烯醇丙酮酸磷酸C.甘油酸-α-磷酸及葡萄糖-6-磷酸D.葡萄糖-1-磷酸及烯醇丙酮酸磷酸E.果糖-1,6-双磷酸及甘油酸-1,3-二磷酸4.下列哪一个酶直接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A.α-酮戊二酸脱氢酶B.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C.琥珀酸脱氢酶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E.甘油酸磷酸激酶5.1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净生成几个ATP?A.1个B.2个C.3个D.4个E.5个6.糖原的1个葡萄糖残基酵解时净生成几个ATP?A.1个B.2个C.3个D.4个E.5个7.肝脏内糖酵解途径的主要功能是A.进行糖酵解B.进行糖的有氧氧化以供能C.提供戊糖磷酸D.对抗糖异生E.提供合成用原料8.糖酵解途径中生成的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内氧化,因为A.乳酸不能通过线粒体膜B.为了保持胞质的电荷中性C.丙酮酸脱氢酶在线粒体内D.胞质中生成的丙酮酸别无其他去路E.丙酮酸堆积能引起酸中毒9.糖酵解时丙酮酸不会堆积,因为A.乳酸脱氢酶活性很强B.丙酮酸可氧化脱羧成乙酰CoAC.NADH/NAD+比例太低D.乳酸脱氢酶对丙酮酸的Km值很高E.丙酮酸作为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反应中生成的NADH的氢接受体10.果糖磷酸激酶1最强的变构激活剂是A.AMP B.ADP C.ATP D.果糖-2,6-双磷酸E.果糖-1,6-双磷酸11.肝果糖磷酸激酶2的变构效应物不包括A.柠檬酸B.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C.AMP D.烯醇丙酮酸磷酸E.甘油磷酸12.肌肉提出液中进行糖酵解时,导致果糖-1,6-双磷酸堆积的原因是A.未能不断地供应Pi,使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反应不能进行B.ATP抑制了果糖磷酸激酶-1C.没有NAD+来源使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反应不能进行D.没有ADP的不断供应使丙糖磷酸脱氢酶反应不能进行E.NADH抑制了磷酸果糖激酶13.与糖酵解途径无关的酶是A.己糖激酶B.磷酸化酶C.烯醇化酶D.烯醇丙酮酸磷酸羧激酶E.丙酮酸激酶14.关于糖的有氧氧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糖有氧氧化的产物是CO2及H2OB.糖有氧氧化是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C.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相互转变的途径D.有氧氧化可抑制糖酵解E.葡萄糖氧化成CO2及H2O时可生成36个ATP15.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不包括A.生物素B.AND+C.FAD D.硫辛酸E.辅酶A 16.不能使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活性降低的是A.乙酰CoA B.ATP C.AMPD.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E.NADH17.肝脏摄取葡萄糖的能力A.很强,因为有专一的葡萄糖激酶B.很强,因葡萄糖可自由通过肝细胞膜C.很强,因肝细胞膜有葡萄糖载体D.很强,因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相对较弱E.弱,因为葡萄糖激酶的Km值太大18.合成糖原时,葡萄糖基的直接供体是A.葡萄糖-1-磷酸B.葡萄糖-6-磷酸C.UDPG D.CDPG E.GDPG19.从葡萄糖合成糖原时,每加1个葡萄糖残基需消耗几个高能磷酸键?A.1个B.2个C.3个D.4个E.5个20.关于糖原合成错误的是A.糖原合成过程中有焦磷酸生成B.α-1,6-葡萄糖苷酶催化形成分支C.从葡萄糖-1-磷酸合成糖原要消耗~PD.葡萄糖供体是UDPGE.葡萄糖基加到糖链末端葡萄糖的C4上21.糖原分解所得到的初产物是A.UDPG B.葡萄糖-1-磷酸C.葡萄糖-6-磷酸D.葡萄糖E.葡萄糖-1-磷酸及葡萄糖22.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依赖哪种变构激活剂?A.ATP B.AMP C.异柠檬酸D.柠檬酸E.乙酰CoA 23.2分子丙氨酸异生为葡萄糖需要消几个~P?A.2个B.3个C.4个D.5个E.6个24.与丙酮酸异生成葡萄糖无关的酶是A.果糖二磷酸酶1B.丙酮酸激酶C.磷酸己糖异构酶D.烯醇化酶E.醛缩酶25.没有CO2参与的酶反应是A.丙酮酸羧化酶反应B.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反应C.异柠檬酸脱氢酶反应D.α-酮戊二酸脱氢酶反应E.柠檬酸合成酶反应26.下列酶促反应中哪一个是可逆的?A.糖原磷酸化酶B.己糖激酶C.果糖二磷酸酶D.甘油酸磷酸激酶E.丙酮酸激酶27.肝丙酮酸激酶特有的变构抑制剂是A.乙酰CoA B.丙氨酸C.葡萄糖-6-磷酸D.NADHE.ATP28.乙醇可以抑制乳酸糖异生,因为A.抑制烯醇丙酮酸磷酸羧激酶B.转变成乙酰CoA后抑制丙酮酸羧化酶C.转变成乙酰CoA抑制丙酮酸脱氢酶D.氧化成乙醛,抑制醛缩酶E.乙醇氧化时可与乳酸氧化成丙酮酸竞争NAD+29.Cori循环是指A.肌肉内葡萄糖酵解成乳酸,有氧时乳酸重新合成糖原B.肌肉从丙酮酸生成丙氨酸,肝内丙氨酸重新变成丙酮酸C.糖原与葡萄糖-1-磷酸之间的转变,因葡萄糖-1-磷酸也称Cori酯D.外周组织内葡萄糖酵解成乳酸,乳酸在肝异生成葡萄糖后释入血中,供周围组织利用E.肌肉内蛋白质分解,生成丙氨酸,后者进入肝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再经血液输送到肌肉30.生物素特葡萄糖异性抑制剂--抗生物素蛋白能阻断A.甘油→葡萄糖B.草酰乙酸→葡萄糖C.丙酮酸→葡萄糖D.谷氨酸→葡萄糖E.组氨酸→葡萄糖31.下列化合物异生成葡萄糖时消耗ATP最多的是A.2分子甘油B.2分子乳酸C.2分子草酰乙酸D.2分子琥珀酸E.2分子谷氨酸32.1mol葡萄糖酵解成乳酸时,ΔG0′=-197kJ/mo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