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实施细则
2008年2月
目录
1 总则 (92)
2 一般规定 (92)
3 统计内容 (92)
4 统计方法 (93)
1 总则
1.1 为全面掌握我市建筑能耗的实际状况,加强能源领域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依据《民用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JGJ/T154-2007),《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建设部),制定本实施细则。
1.2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使用过程中各类能源消耗量数据的统计。
1.3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使用过程中各类能源消耗量数据的统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省、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一般规定
2.1市建设委员会、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依据国家、省、市的要求,制定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计划,由市建设委员会(区建设局)、市(区)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或其委托的建筑节能机构组织实施。
2.2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
2.3市建设委员会(区建设局)、市(区)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或其委托的建筑节能机构享有统计调查权、报告权、监督权,负有完成统计工作的责任,对统计数据具有保密义务。
2.4统计对象有责任配合能耗统计工作,有义务如实提供或填报能耗统计报表或其他统计资料。
2.5 能耗统计人员应掌握一定的建筑热工、暖通空调等专业知识。
3 统计内容
3.1 建筑能耗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1 建筑基本信息
包括:建筑名称、建筑地址、建筑面积(有条件的还可提供空调面积、采暖面积)、建筑层高、建筑层数、建筑功能、竣工时间等(见附表A)。
3.1.2 建筑能耗数据
包括:年(月)度能耗量;年(月)度分类能耗量、集中供热(供冷)量、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年(月)度用水量等、年度单位能耗(见附表B.1~B.3);
3.1.3 其他信息
包括:建筑围护结构采取的保温隔热措施;主要用能系统(设备)种类、型号规格、运行时间及节能措施;室内舒适度等(见附表C~附表E)。
4 统计方法
4.1 能耗统计数据从以下途径获得:
1市建设委员会(区建设局)、市(区)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已有统计数据;
2 城市建设档案中已存档数据;
3 被统计对象填写数据;
4 专人进行现场调查和统计获得的数据;
5 能耗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获得的数据。
4.2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基本信息由建设单位指定的责任人填写。
4.3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能耗数据应按以下方法采集:4.3.1宜从建筑的楼栋能耗计量总表和各用能系统分表中采集;
4.3.2不能从楼栋能耗计量总表和各用能系统分表获得能耗数据的大型公共建筑,应采取逐个用能系统(设备)调查的方法,采集建筑中各用能系统(设备)的能耗数据,获得建筑的能耗数据。
4.4 能耗及其它相关信息统计方法
4.4.1 建筑能耗(见附表B.1~B.3)
4.4.1.1 建筑总能耗
(1)一~三年的总耗电量、总燃油耗量、总燃气耗量及总用水量。
(2)一~三年的制冷总耗电量、制冷燃料耗量及制冷用水量。
(3)锅炉的燃料种类、供热燃料量、供热耗电量。
若采用集中供热,则需提供热水量、供热量。
4.4.1.2 建筑物逐月能耗
(1)业主或物业部门需提供全年1~12月份逐月的耗电量、燃油耗量、燃气耗量、煤耗量及水耗量(燃油、燃气及煤需标明其用途)。
(1)对空调系统的主机(制冷机和锅炉)需提供逐月的耗电量、燃油耗量和燃气耗量,对末端设备需提供逐月耗电量。
(1)对照明系统、办公设备、电梯设备需提供逐月耗电量,对其他用能系统需提供逐月耗电量、燃油耗量和燃气耗量。
(1)对生活热水需提供逐月的供应量。
4.4.2 建筑围护结构采取信息(见附表C)
包括建筑朝向、结构形式、墙体材料种类、外墙保温措施、屋面保温隔热措施、外窗种类(包括玻璃及型材种类)及窗墙面积比。
4.4.3主要用能系统信息
4.4.3.1采暖空调系统设备及运行调查(见附表D)
1 冷、热源
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台数、生产厂家、单台机组额定制冷(制热)量、额定输入功率(燃料消耗量)、热媒参数。
2 泵
冷冻水(热水)系统、冷却水系统、补水系统等泵的名称、型号规格、流量、扬程、额定功率;
3 末端设备
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机组等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额定制冷(制热)量、额定输入功率、风量、台数。
4 系统运行状况及记录
(1)一~三年的制冷季制冷起止时间及制冷天数,一~三年的供暖季供暖起止时间及供暖天数。
(2)在制冷季中,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逐日的运行时间
及运行台数,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差范围、冷却水的供、回水温差范围。
(3)在供暖季中,锅炉、一次循环泵、热水循环泵逐日的运行时间及运行台数,换热器锅炉端的供、回水温差范围、换热器用户端的供、回水温差范围。
(4)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机组在制冷季和供暖季的逐日运行时间及运行台数,在过渡季节的逐日运行时间及运行台数。
5 采暖、空调方式及相关参数
(1)空调方式:中央空调、分体式空调、多联机空调等。
(2)冷热源方式:电制冷+锅炉(燃煤燃油燃气)、直燃式机组、水源热泵机组、风冷热泵机组、电制冷+区域(集中)供热、蓄冷+蓄热、蓄冷+锅炉、电制冷(冬季不采暖)、其他。
(3)空调末端方式:全空气系统、全空气系统+新风机组+风机盘管、全空气系统+新风机组+风机盘管+分体空调、新风机组+风机盘管、风机盘管、其他。
(4)采暖方式:空调采暖、集中供暖、户用炉采暖、不采暖、其他。
(5)冷(热)负荷及温度:设计冷(热)负荷、采暖、空调室内设计温度、室内实际温度。
(6)控制方式:冷热源及末端设备的控制方式,是否采用楼宇控制系统等。
4.4.3.2 电梯设备及运行调查(见附表E)
电梯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功率、台数、生产厂家、运行时间、控制方式及采取的节能措施等。
附表A 建筑基本信息表
所属行政区名称:_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__地(区、市)_______县(市、区)________街道(镇)
所属街道(镇)行政区代码:
200 年半年报/年报
单位负责人: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 年月日说明:1、建筑功能:“1”表示办公建筑(1.1表示政府办公建筑,1.2表示非政府办公建筑),“2”表示商场建筑,“3”表示宾馆饭店建筑,“4”表示其他建筑。
2、供热方式:应填写数字代码1、2或3或4,“1”表示集中供热,“2”表示分户供热,“3”地源热泵及污水源热泵供热,“4”表示其他;
3、供冷方式:应填写数字代码1、2或3或4,“1”表示集中供冷,“2”表示分户供冷,“3”地源热泵供冷,“4”表示其他;
4、表中1、2栏数据取整数。
附表B.1 建筑能耗数据采集表
建筑代码:
建筑详细名称:
建筑详细地址:
建筑类型:居住建筑〔低层() 多层() 中高层和高层()〕
中小型公共建筑〔办公() 商场() 宾馆饭店()其他()〕
大型公共建筑〔办公() 商场() 宾馆饭店()其他()〕
基层单位代码:
填表人: 联系电话:
能耗采集年份: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1 表中“建筑直接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括号中应填写可再生能源的类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和对应的能耗计量单位(如kWh 、kJ 等),下同;
2 表中“其他能源”括号中应填写样本建筑采用本表没有列出的其他能源的类型和对应的能耗计量单位,下同。
附表B.2 建筑集中供热(冷)量汇总表
所属行政区名称:_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__地(区、市)_______县(市、区)________街道(镇)
所属街道(镇)行政区代码:
锅炉(机)房(制冷站)名称: 联系电话:
200 年半年报/年报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 年月日
附表B.3 建筑能耗数据汇总表建筑代码:
建筑详细名称:
所属街道(镇)行政区代码: 200 年半年报/年报
附表C 建筑围护结构信息
附表D 采暖空调系统信息
附表D.1 空调机组设备参数表
附表D.2 新风机组及风机盘管参数表
附表D.3 分体式机组或VRV机组参数表
附表D.4 水冷式机组及其辅助设备参数表
附表D.5 热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参数表
附表D.6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及其辅助设备参数表
附表D.7 电锅炉及辅助设备
附表D.8 燃油/燃气锅炉及辅助设备
附表D.9 热电联产机组
附表D.10 其他空调冷热源设备
附表E 电梯系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