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能耗统计方法及典型问题

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能耗统计方法及典型问题

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能耗统计方法及典型问题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陈海波朱颖心摘要借助用能统计手段摸清公共机构办公建筑的用能现状,是此类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

针对某机关系统2003-2006年的办公建筑能耗开展了用能统计工作,发现公共机构办公建筑的用能与普通商业办公建筑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统计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能耗统计方法,并整理归纳此类建筑用能统计中的典型问题,一是如何保持数据统计口径一致,二是如何处理干扰数据正常获取、分析指标异常变化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能耗统计节能1 背景与目的我国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1。

摸清此类建筑的能耗现状,是针对性开展详细计量、节能诊断、用能管理与考核、节能改造等工作的重要基础。

2006年底展开针对某系统办公建筑年能耗的“全面、连续、凭证式”统计调查工作(要求所有单位填报统一调查表)。

在公共机构中如何系统开展此类工作并无成熟经验参考,因此2006年的第一次系统的统计工作既要掌握能耗现状,也同时肩负完善能耗统计办法的任务。

2 能耗统计工作方法2.1 方法及实施进度分前期准备、通知发放统计表、收回统计表、整理及异常数据核实、形成报告共五个阶段,主要工作持续6个多月(2006年11月开始,2007年5月完成),见表1。

表1 各阶段任务及时间前期准备发统计表收表、汇总整理核实形成报告2006.11 2006.12 2007.1~2007.2 2007.2~2007.52.2 调查表设计与分析指标选取不同单位填报人员业务水平存在差异,为兼顾数据可靠、填报人员准确理解与填报便利,遵循合理、明确、简要的原则设计统计表,见附表。

统计数据分两类:一、能耗量数据,包括电、天然气、城市热力、水(冷水、生活热水)的年耗量及费用,因管理惯例将用水纳入统计;二、相关基础数据,包括建筑面积、供暖面积、工作人数这三项,计算能耗分析指标时将用到。

基于统计数据,采用三个指标量: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人均用电量和人均用水量。

2.3 数据与情况核实与2005年数据比对,部分单位总量或指标量变化异常,因此展开针对数据准确性和具体情况的调查核实工作。

该工作耗时长、工作量大,但可获取大量第一手信息。

3 典型问题与解决对策此次调查统计中涉及若干典型问题,按问题对统计工作影响划分为两类:一、影响统计与比较口径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第47条. 2007年10月28日修改通过的问题;二、影响数据获取、导致指标异常变化的问题(笔者定义为“非技术问题”)。

3.1 统计与比较口径为使能耗分析比较准确、科学,必须保证各单位数据统计口径严格一致,比较各单位耗能用水状况时则应兼顾不同单位技术方案的差异,否则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3.1.1 人数统计口径例1:某单位初始填报“工作人数”为39人,人均耗电量、耗水量远高于平均水平,经核实39人为该单位的编制人数,而实际用能人数约1100(与产生能耗所对应的人数,即长期在该单位办公楼内工作、活动的人数),实际用能人数与编制人数差28倍。

例2:某单位以办出入证人员为用能人数统计依据,2006年为2300人,但包含较多长期在外工作人员、不常来单位老干部等人员,保守估计此部分人数占10%以上。

上述两例是统计“人数”时存在的典型问题。

统计人数的目的是获得建筑能耗对应的人数(即长期在单位办公区内工作活动的人数)。

开始的统计工作中,采用“工作人数”概念,但较多单位理解为“编制人数”,又有部分单位理解为所有能正常进入办公区的工作人员,均与统计要求不一致,直接影响人均指标的准确性。

为克服“人数”统计中用词不准、概念含混问题,研究并引入“用能人数”一词并定义——较长时间在办公区内工作活动的人数,即建筑耗能对应的人数。

在核实工作及2007年能耗统计工作中,我们使用并推广此概念,多数单位对此认可并赞成。

3.1.2 能耗统计口径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存在从办公建筑用能(电、水及供热等)中分出一部、附带其他非办公建筑/设施用能的情况,以及办公建筑用能需负责区内特殊业务/设备用能的情况。

相比普通商业建筑,上述问题在公共机构中更普遍。

以公共机构办公建筑用电为例,说明上述两种典型情况及对策:1.附带办公区外的用电,如宿舍住宅区用电、附属小学用电等。

此次统计及分析口径均针对各单位办公建筑,报送数据应为办公建筑面积及与之对应的耗能数据。

如办公区用电附带宿舍、附属小学或其他用电,必须采用分表计量(准确)、计算剔除替他各项电量方法(不够准确)予以处理。

2.办公区内特殊业务用电。

除正常办公用电外,因职责所需存在特殊用电的情况有一定比例(按单位数量计算接近10%),如大规模信息机房、指挥调度中心、大型播报系统、UPS系统等,用电量大且经常24小时工作。

若需科学分析评价不同单位的办公用电水平,这部分用电应准确分出;但因尚不具备用电分项计量体系,这些特殊电耗不能准确摘出,目前统计中仍全部计入总耗电量和各种电耗指标。

3.1.3 用水方案差异与合理评价例3:2006年各单位人均用水量大部分在20-40吨/人的范围内。

某单位人均指标9.35吨/人,偏低明显。

经核实该单位存在如下情况:一、绿地少,灌溉用水很少;二、桶装水为主要饮用水形式,相比采用电开水器的单位,用水量要少计入这一部分。

人均耗水量水平较高的单位是较低单位的10倍以上(与人均耗电量状况接近,较高单位是较低单位10倍左右)。

不同单位用水条件、方案差别大,如有无绿化及灌溉方式、饮用水方式、节水设备使用状况、有无淋浴及计费方法等,人均耗水量指标并不与节水工作绩效完全对应。

评价各单位节水工作时必须考虑用水方案的差别,总用水量、人均耗水量等指标只能作为重要参考。

3.2 影响数据获取、指标异常的非技术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合署/租用/占用部分办公区的问题,以及必然存在的不定的职能调整、装修改造与搬迁等问题,将导致两种情况:一、统计数据难获得;二、指标异常。

笔者将上述问题归为“非技术问题”。

通过对2006年情况的核实,有30%以上的单位涉及上述性质问题,可见此类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在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工作中必须重视并解决。

3.2.1 租赁办公、合署办公使数据获取困难例4:某单位工作人数较少,采用租赁形式(租用某商业办公楼的部分区域)解决办公问题。

但该办公楼采用中央空调形式,并由该楼物业集中管理,该单位只能获得办公区内的电耗数据,但不能获得本单位的空调耗电量。

例5:历史原因,某四家单位在同一大院合署办公,该院由一家物业公司集中管理。

存在同一楼中多家单位办公区互相交织的情况,因此难以获得各家独立的能耗量,而仅能通过物业获得大院电、水等总能耗。

例4为租赁办公情形,在商业办公楼中较普遍,在公共机构中比重相对较低(此次统计涉及的公共机构中,按单位数量比重算约10%,多为自主产权)。

统计中遇租赁情况,要求该单位报送可掌握的能耗数据并注明租赁,但尚未找到彻底解决的方法。

此次统计涉及的公共机构中,为合署办公情况的单位约占总数10%,其中又多为规模较小单位在较大单位中办公的情况。

如能耗可区分,则分别报送;如不能拆分,则以大单位口径合并报送整体能耗数据,并注明较小单位不单独报送。

例5为此种情况中典型而特殊的案例,即4家合署办公、规模接近、难以区分,最终采取合并报送的方式。

3.2.2 不定调整导致总量、指标量异常变化例6:某单位2006年用电量、用水量显著高于2005年,但人数、建筑面积未发生变化,经核实该单位2006年装修改造,施工用电、用水导致总量增加显著。

例7:某单位2004-2006年的主要数据见表2,比较2005年、2006年,2006年人数增加50%,但总用电量、用水量反而明显下降。

经核实,该单位2005年增加面积并装修改造,因此2005年电耗、水耗偏大;2006年逐步搬入并恢复正常办公。

表2 某单位2004-2006年主要用能基础数据2004年2005年2006年06年比05年增用能人数1000人1200人1800人50.0%建筑面积 5.5万平米7.1万平米8.2万平米15.5%总用电量319.5万度493.6万度442.7万度-10.3%总用水量8.5万吨9.0万吨7.6万吨-15.6%例6为某单位办公楼正常损坏改造情况,例7为某单位因职能扩展人数和办公面积增加、适当改造的情况。

上述为公共机构较常涉及的两类情况,即因职能变化及办公场所不定整修需求,存在若干变动因素,引起编制人数、用能人数、地点、面积、内部功能区划分等的调整变化,并导致能耗总量、指标量异常变化。

基于统计数据进行节能工作评价考核时,必须兼顾此类实际情况,否则可能得到错误结论。

4 结论公共机构办公建筑在用能方面与普通商业办公建筑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在某系统实践能耗统计,为其他系统深入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如下经验参考。

一、介绍针对公共机构办公建筑、基于2006年能耗统计工作的一套统计方法,实践证明可行,且经逐步完善已应用于2007年能耗统计。

二、要科学把握统计口径,如准确定义用能人数及能耗计入与否标准,并严格落实使得不同单位报送口径一致。

三、针对导致数据获取困难、分析指标异常的各种具体问题,应分别研究对策。

如因职能调整导致建筑和用能人数变化的情况,又如公共机构建筑以自有为主、租赁为辅的权属特性,又如合署办公能耗用能状况年度 难区分的问题,以及不定装修改造等情况。

但本文研究实践尚存在不足,如何解决租用办公楼能耗数据难获取这一问题尚无好的办法,如何科学分析评价各单位能耗也未深入开展,这些都很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附表 用能统计表2006年 电用电量(度) 年费用(元) 水 冷水用水量(吨) 年费用(元) 生活热水用水量(吨) 年费用(元) 气 天然气 用气量(立方米)年费用(元)煤气 用气量(立方米)年费用(元)液化 石油气 用气量(千克)年费用(元)城市热力 采暖面积(平方米)年费用(元)其他能源 用能量年费用(元)建筑面积(平方米)工作人数(人)备 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