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答案】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答案】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D.诡踪迹,草行露宿【答案】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答案】C(日光;A:环绕/掉头。

B:对付/太平;D:树木/木料)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案】B(A项中①形容词,“假托的”;②动词“假托”。

B项中两词相同,都是动词,“责骂”的意思。

C项中①名词,“果实”;②动词,“结果实”。

D 项中①形容词,“稀少”;②形容词,“新鲜”)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答案】C(不去应荐/不可以)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②⑥/③⑤/④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依次为动词、形容词、名词,“德”字通假)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按古今词义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④遇丈人以杖荷艹条。

⑤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⑥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⑤【答案】A(依次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9.从下列各组中分别找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1)谢()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谢罪)②阿母谢媒人(感谢)③谢家来贵门(辞别)④哙拜谢(感谢)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劝告)⑥蔷薇花谢而归来(凋谢)(2)数()①众数虽多,甚不足畏(s hù,数目、数量)②地方数千里(s hù,表示不定数,几、几个)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s hù,天命、命运、定数)④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s hù,技艺)⑤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 hù,计算)⑥数吕师孟叔侄为逆(s hǔ,列举)⑦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s hǔ,数落)”⑧范增数目项王(s h uò,列举)【答案】(1)②(②谢:谢绝,拒绝)(2)⑤(⑤数:s hǔ计数,计算)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

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

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儿辈遂已破贼。

”既累,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10.指出含有通假字的一项()A.秦兵逼肥水而陈B.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C.秦兵遂溃D.死者什七八【答案】A(陈:同“阵”)11.指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草行露宿,重以饥冻(严重)B.执其淮南太守郭褒(遵照执行)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践踏)D.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边界)【答案】C1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②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③众遂大奔。

④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A.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不同义。

B.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也同义。

C.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也不同义。

D.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同义。

【答案】B1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属同类的一项()例句:皆以为秦兵且至,昼夜不敢息。

A.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B.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

C.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D.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答案】C14.阅读下文,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两项()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

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A.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已:已经。

B.已而楚相亡璧亡:同“无”,没有。

C.门下意张仪意:意料。

D.仪贫无行行:品行。

E.共执张仪执:捉拿,拘捕。

F.掠笞数百掠:抢掠。

【答案】D E(A项“已”:停止;B项“亡”:丢失;C项“意”:怀疑;F项“掠”:拷打)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

汉世有老人,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死,田完没官,货财充于内帑(tǎn g,收藏钱财的库房)矣。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侵夜而息息:休息。

B.聚敛无厌厌:满足。

C.或人从之求丐者丐:乞求。

D.我倾家赡君倾:全。

【答案】D(倾:尽,活用作动词,用尽)1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恶衣蔬食”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岁恶不入,请卖爵子B.荆王曰:“先王之衣,何其恶也?”C.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D.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答案】B(不好,坏。

A项,年成不好;C项:丑,与“好”相反;D项:诋毁,说坏话)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复相效而来”的“相”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B.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答案】C(偏指“他”,其余均偏指“你”)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余②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③,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当时楚国的上将军。

②陈余:被围在钜鹿的赵国将军。

③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都是秦将。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皆沉船,破釜甑釜:锅。

B.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军营。

C.莫敢纵兵纵:纵容。

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

【答案】C(纵:放出)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C.当是时,楚兵冠诸侯位冠群臣,声施后世D.无不膝行而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答案】C(位居第一。

A项“将”:带领;将军。

B项“引”:带领;拿过来。

D项“前”:上前;前面,先前)20.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项羽乃悉引兵渡河B.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C.涉间不降楚,自烧杀D.楚兵呼声动天【答案】D(“呼声”古今都是“呼喊的声音”(现代另有一义项:群众的意见)。

A项“渡河”:渡过黄河。

B项“甬道”,古指两边筑有墙的驰道或通道;今指走廊,过道。

C项“烧杀”指烧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