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第一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琴具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内容概括:子敬先亡,子猷由“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一定已经死了,但并没有表现出悲伤之情,因为他也已病重,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子猷来看子敬,以摔琴这一独特方式悼念弟弟,表现了它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内容概括:本文论述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说明只有躬亲、清廉才能只好水。

文章新说明治水要放置的现象,(不能固执、轻信)然后论述治水躬亲的原因(形势变化),接下来从正面例举海瑞治水躬亲,清廉的事例,证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还要清廉的道理,再从反面论证,如果治水怕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水利肯定办不好的道理。

《活版》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药稍熔,则以平板按其面。

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

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

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粘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内容概括:文章先交待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史:唐开始有雕版印刷,到五代时盛行。

然后交待活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

再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制字模,排版、制版,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就越神速,活版印刷的使用方法简洁,又交待注意事项:一字多印、奇字旋刻、分类贮存、比木活字优越等内容。

全文突出了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印刷、“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字印做法、“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粘污”拆版都是活的,体现了活版的灵活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练习:一、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语时了不悲勾画了了2、子敬素好琴素不相识有奇字素无备者3、恸绝良久美妙绝伦良药苦口4、既不可执一各执一词5、妄意轻信人言妄自菲薄6、势有曲直势在必行7、非相度不得其情8、非咨询不穷其致9、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10、远嫌而避怨1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12、则字平如砥13、以手拂之1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2、便索舆来奔丧3、便径入坐灵床上4、弦既不调5、因恸绝良久6、泥于掌故7、非相度不得其情8、非咨询不穷其致9、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10、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11、如好逸而恶劳12、远嫌而避怨13、潴有浅深14、非相度不得其情15、躬历山川16、非咨询不穷其致17、亲劳胼胝18、好逸而恶劳19、远嫌而避怨20、布袍缓带21、持就火炀之22、则以纸帖之23、每韵为一帖24、瞬息可就2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以己度人穷困潦倒举一反三嫌贫爱富冒名顶替中流砥柱拂袖而去鞠躬尽瘁以情动人错落有致举世闻名冒雨冲风26、持就火炀之27、字平如砥三、翻译下列句子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已不调。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4、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5、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6、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7、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8、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9、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10、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11、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粘污。

四、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人琴俱亡》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用原文回答)2、《治水必躬亲》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所用的原料是(),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五、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人琴俱亡》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2、作者在《治水必躬亲》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治水必要躬亲?海瑞在治水中是怎样做到躬亲的?3、你认为活字印刷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课外阅读:(一)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雨雪三日()(2)雨雪三日而不霁()(3)晏子入见,立有间()(4)逸而知人之劳()(5)公披狐白之裘()(6)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2.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正确的一项是()A.欣赏晏子的幽默言谈。

B.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失言。

C.对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觉得愧疚。

D.对自己身强体健颇为自豪。

5.这段文字中晏子劝谏君王的方式是()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仅就上文内容作简单的评价)二、阅读《梦溪笔谈》中关于“炼钢”的记载,回答问题。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

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

余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

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

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

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

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注释:假:借、靠;濯:淘洗;尽:不断;累:累计;耗:损耗,减少。

(1)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并说说其意思。

(2)如果我们所吃的拉面需要面呈现出面筋,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应该怎样操作?四、答案:1、(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说明子敬虽不愿子猷知道他的死而更悲伤,但子猷却能感到子敬已死,表明兄弟情深。

(2)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表明子猷因为子敬之死而悲痛,加之病痛,随子敬而去。

(3)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猷希望为子敬弹奏琴曲,作为送别,表明兄弟情深。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

“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

3、刻字胶泥令坚五、答案:1、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2、治水必躬亲。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3、“活”制版活、排字活、印刷活、贮藏活、拆版活答案: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

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1.(1)下(2)放晴(3)一会儿(4)安闲(5)兽皮大衣(6)给予2.A 3.“披狐白之裘”,非天不寒,而是保暖好。

景公只从自身的感觉出发看问题。

4.C 5.D 6.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体恤天下百姓,很糊涂;启而能发,及时省悟,知错能改,不算昏庸。

世上打铁所称的钢铁,是用熟铁盘绕起来,再把生铁嵌在它的中间,用泥把炉子封起来烧炼,锻打使它们相互渗入,叫做“团钢”,也叫做“灌钢”。

这只是假钢罢了,暂时借助于生铁使它坚硬,烧炼2、3次以后生铁就成了熟铁,得到的仍然是熟铁。

但是天下没有人认为不对的,那是因为不认识真钢罢了。

我出使时,到磁州打铁作坊看炼铁,才认识了真钢。

凡是有钢的铁,就像面里有面筋,洗尽柔软的面,面筋就出现了。

炼钢也是这样,只要选取精铁锻打百多次,每锻打1次称1次,锻打1次就轻一些,直到多次锻打斤两却不再减少,那就是纯钢了。

即使再锻打上百次也不会耗减了。

这才是铁里面的精纯部分,它的色泽清明磨得光洁明亮了,就呈现暗淡的青黑色,与一般的铁明显不同。

也有锻打到最后却根本成不了钢的,全是因为产地的缘故。

1、百炼成钢2、洗尽柔软的面,反复揉打。

第二篇:文言文答案文言文参考答案一答案:1.D(率:作榜样)2.A(表被动,指听到的)3.D(①表有远见③表识人④表仁简)4.B(表现的是有志节和识人)5.(1)“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注意“业”、“无耻”以及“奈……何”的泽法。

(4分)(2)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

注意“倨”、“黜”的译法。

(3分)(3)啬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