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郑州市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2014-2016)

(完整版)郑州市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2014-2016)

2016 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教育基础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有 6 道大题,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150分钟。

2. 在答题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所有试题都填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全部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准带出考场。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0.5分,共 10分。

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不选、错选、 多选均不得分 )3.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 4“. 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所强调的德育原则是 ( ) A.因材施教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疏导原则D.长善救失原则5. 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D.相对评价6.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1.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C.做好各方面工作2. 师生关系表现在人格上的特征是(A. 民主平等关系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多方面的影响)B.相互促进关系D.思想交流关系D.《 教育漫话》A.说服教育法育法B.实际锻炼法C.榜样教育法D.陶冶教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启示教师应该A. 乐教善教,讲求方法C.教学相长,相互尊重)B.严于律己,为人师表D.因材施教,教书育人8.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A.小组活动B.集体活动C.个人活动活动9.“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动机(A.内部动机B.社会交往动机C.外部动机D.文体)D.自我提高动机10.教师通过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来帮助学生形成智力技能的阶段属于()A.原型定向B.原型模仿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11. 学生采用列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来记忆课程内容的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2.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6-12 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冲突是()A.自主对羞怯B.主动对内疚C.勤奋对自卑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3. 一个不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就撤除对他的惩罚,这是()A.消退B.负强化C.惩罚D.正强化14. 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再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类型是()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15. 采取跑步、大喊大叫甚至痛哭的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是() D.合理16.幼儿识记“小兔”的图片比识记词更容易,是因为他们的记忆特点是()A.意义识记占优势B.机械识记占优势C. 抽象记忆占优势D.形象识记占优势17.1840 年,在世界上创办第一所幼儿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18. 幼儿知道了5+2=7,不经过学习就不能导出7-5=2,说明他们的思维是()A.经验性B.自我中心C.不可逆性D.表面性19. 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是()A.民主管理权B.教育教学权C.管理学生权D.科学研究权20.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A.及时性原则B.前瞻性原则C.预见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 1 分,共10 分。

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

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 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有()A.复杂性B.连续性C.长期性D.创造性E 示范性2.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A. 对学生的研究B.对社会的研究C.对教育目的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E.对教法的研究3.以言语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A. 讲授法B. 谈话法C.讨论法D. 读书指导法E4.我国学校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自我 7.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 )A.活动的目的和任务B.间接兴趣活动8.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 )后性10.幼儿生长发育评价的形态指标主要有( )A.肺活量B.身高C.体重E 胸围三、判断题(本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0.5分,共 5 分,判断下列各命题的正 误,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作答,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A.教学进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计划5.我国教育目的基本层次包括( )A. 国家教育方针 C.学校培养目标 目标 6.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A. 自我认识 E.教案B.国家教育目的 D.教师教学目标B.自我体验 D.自我监控E.学生发展E.心理C.坚强的意志D.言语命令E.合理组织A. 学习 需要B.学习期待C.自我提高内驱力 驱力9.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有( A .工作对象的幼稚性C.工作过程的创造性D.附属内驱力E.认知内B.工作任务的全面性 D.工作手段的示范性E.教育效果的滞D.头围1.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2. “多学近乎智,无知必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发展是同步的。

()3. 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延续和必要补充。

()4.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5. 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6. 教师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关注的是座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7. 幼儿户外游戏活动一般每天不多于两个小时。

()8. 幼儿对自己做错事感到内疚的情感是理智感的体现。

()9.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公共财产。

()10.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回答要点)1.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答案要点】(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可能性),但并不决定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 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有哪些?【答案要点】(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3. 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哪些?【答案要点】(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4. 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案要点】(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

5. 如何有效地促进学习迁移?【答案要点】(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编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8 分,第3小题9 分,共25 分,阅读案例,回答问题,请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作答)1. 李老师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她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改进教学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她关心每一位幼儿的成长,也能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

淘淘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可能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愿意上课。

于是李老师就利用其好奇心特别强的特点,通过课前与小朋友做游戏来吸引淘淘的注意力,当淘淘加入到游戏活动中时,就及时在班上表扬了淘淘,由此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激发了他的上课兴趣。

为了促使家园教育同步,她主动与家长沟通,虚心接受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李老师多次被评为幼儿园优秀教师。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1)符合了关爱学生。

案例中李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的成长,并对每个幼儿都有针对性的耐心教导。

(2)符合了爱岗敬业。

案例中李老师为了幼儿的成长,不但因人施教,还主动与家长沟通,体现出了在教师职业上的兢兢业业。

(3)符合了教书育人。

李老师不仅在教学上认真,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很用心,如想方设法激发淘淘小朋友的上课兴趣,这不仅是教学的楷模,本身也体现了李老师的育人理念。

(4)符合了终身学习。

李老师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她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改进教学方法,体现了学习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

2. 青年教师丁某为了备考研究生,向学校申请辞掉班主任工作。

学校考虑到临时更换班主任不利于学生思想的稳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没有批准他的申请。

丁老师认为学校不支持他报考研究生,便对班主任工作消极懈怠,当班上一名学生突发疾病时,由于他没有及时处理,致使该患病学生因贻误时机而造成视力下降,学校也为此没有同意其报考研究生。

请运用教育法规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1)《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案例中学校侵犯了教师的培训进修权。

(2)我国《教师法》第39 条明确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案例中丁老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力,而不是对工作的懈怠。

(3)“不作为” 是指教师不实施其依照法律或岗位职责有义务实施的行为。

过失是指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造成的错误。

案例中丁老师由于工作懈怠导致学生受到伤害,所以需要承担不作为或过失伤害责任。

(1)案例中,学校的做法和丁老师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

学校侵犯了丁老师的进修培训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第七条的具体规定。

丁老师因为不作为,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学校应对学生的伤害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的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培训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案例中,学校因为临时缺少班主任,不让丁老师参加研究生考试,显然侵犯了丁老师的进修培训权,丁老师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教师申诉的途径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