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AB∥CD,点P为CD上一点,∠EBA、∠EPC的角平分线于点F,已知∠F=40°,则∠E=_____度.【答案】80【解析】【详解】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12∠CPE=∠F+∠1,∠ANE=∠E+2∠1=∠CPE=2∠FMA,即∠E=2∠F=2×40°=80°.故答案为80.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平分∠ABC,∠BAC=64°,∠BCD+∠DCA=180°,那么∠BDC为_________度.【答案】32【解析】【分析】过C点作∠ACE=∠CB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及等量关系可得∠ECD=∠BD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CB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及等量关系可得∠BDC的度数.【详解】过C点作∠ACE=∠CBD,∵∠BCD+∠DCA=180°,∠BCD+∠CBD+∠BDC=180°,∴∠ECD=∠BDC,∵对角线BD平分∠ABC,∴∠ABD=∠CBD,∴∠ABD=∠ACE,∴∠BAC=∠CEB=64°,∴∠BDC=12∠CEB=32°.故答案为:32.【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3.如图,在△ABC中,∠B和∠C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A=50°,则∠BOC=_____.【答案】115°.【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ABC+∠ACB=13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得出∠OBC+∠OCB,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OC的度数.【详解】解;∵∠A=50°,∴∠ABC+∠ACB=180°﹣50°=130°,∵∠B和∠C的平分线交于点O,∴∠OBC=12∠ABC,∠OCB=12∠ACB,∴∠OBC+∠OCB=12×(∠ABC+∠ACB)=12×130°=65°,∴∠BOC=180°﹣(∠OBC+∠OCB)=115°,故答案为:11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关键是求出∠OBC+∠OCB 的度数.4.已知a、b、c为△ABC的三边,化简:|a+b﹣c|-|a﹣b﹣c|+|a﹣b+c|=______.--【答案】3a b 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然后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详解】解:∵a、b、c为△ABC的三边,∴a+b>c,a-b<c,a+c>b,∴a+b-c>0,a-b-c<0,a-b+c>0,∴|a+b-c|-|a-b-c|+|a-b+c|=(a+b-c)+(a-b- c)+(a-b+c)=a+b-c+a-b- c+a-b+c=3a-b-c.故答案为:3a-b-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利用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化简,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如图,李明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5米到达B点后向左旋转的角度为α,再沿直线前进5米,到达点C后,又向左旋转α角度,照这样走下去,第一次回到出发地点时,他共走了45米,则每次旋转的角度α为_____.【答案】40︒.【解析】【分析】根据共走了45米,每次前进5米且左转的角度相同,则可计算出该正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外角和计算左转的角度.【详解】÷=,连续左转后形成的正多边形边数为:4559则左转的角度是360940︒÷=︒.故答案是:4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计算,正确理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是关键.6.如图,五边形ABCDE 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则外角CBF =∠__________.【答案】72︒【解析】【分析】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依此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360°÷5=72°.故外角∠CBF 等于72°.故答案为:72︒.【点睛】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关键是熟悉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的知识点.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 7.如图,CD 是ABC 的一条中线,E 为BC 边上一点且2,BE CE AE CD =、相交于,F 四边形BDFE 的面积为6,则ABC 的面积是( )A .14B .14.4C .13.6D .13.2【答案】B【解析】【分析】连结BF,设S△BDF=x,则S△BEF=6-x,由CD是中线可以得到S△ADF=S△BDF,S△BDC=S△ADC,由BE=2CE可以得到S△CEF=12S△BEF,S△ABE=23S△ABC,进而可用两种方法表示△ABC的面积,由此可得方程,进而得解.【详解】解:如图,连接BF,设S△BDF=x,则S△BEF=6-x,∵CD是中线,∴S△ADF=S△BDF=x,S△BDC= S△ADC=12△ABC,∵BE=2CE,∴S△CEF=12S△BEF=12(6-x),S△ABE=23S△ABC,∵S△BDC= S△ADC=12△ABC,∴S△ABC=2S△BDC=2[x+32(6-x)]=18-x,∵S△ABE=23S△ABC,∴S△ABC=32S△ABE=32[2x+ (6-x)]=1.5x+9,∴18-x =1.5x+9,解得:x=3.6,∴S△ABC=18-x,=18-3.6=14.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平分,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的比,熟练掌握这个结论记以及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8.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究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数学思想是()A.化归思想B.分类讨论C.方程思想D.数形结合思想【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n≥3)且n为整数)的推导过程即可解答.【详解】解: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n≥3)且n为整数),该公式推导的基本方法是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出(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割为(n-2)个三角形,这(n-2)个三角形的所有内角之和正好是n边形的内角和,体现了化归思想.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应用的数学思想,弄清推导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时,记∠AEB为∠1,∠ADC为∠2,则∠A、∠1与∠2的数量关系,结论正确的是()A.∠1=∠2+∠A B.∠1=2∠A+∠2C.∠1=2∠2+2∠A D.2∠1=∠2+∠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在∆ABC中,∠A+∠B+∠C=180°,折叠之后在∆ADF中,∠A+∠2+∠3=180°,∴∠B+∠C=∠2+∠3,∠3=180°-∠A-∠2,又在四边形BCFE中∠B+∠C+∠1+∠3=360°,∴∠2+∠3+∠1+∠3=360°∴∠2+∠1+2∠3=∠2+∠1+2(180°-∠A-∠2)=360°,∴∠2+∠1-2∠A-2∠2=0,∴∠1=2∠A+∠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的理解及掌握。

在求∠A、∠1与∠2的数量关系时,,用到了等量代换的思想,进行角与角之间的转换。

10.已知△ABC 的两条高的长分别为5和20,若第三条高的长也是整数,则第三条高的长的最大值为( )A .5B .6C .7D .8【答案】B【解析】设△ABC 的面积为S ,所求的第三条高线的长为h ,则三边长分别为,,,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 ,解得 ,所以h 的最大整数值为6,即第三条高线的长的最大值为6.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不等式组的解法,有一定难度.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ABC 三边的长度,从而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解不等式组.11.已知直线m n ,将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按如图方式放置,其中斜边BC 与直线n 交于点D .若125∠=︒,则2∠的度数为( )A .60︒B .65︒C .70︒D .75︒【答案】C【解析】【分析】 先求出∠AED=∠1+∠B=25°+45°=7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2=∠AED=70°.【详解】设直线n 与AB 的交点为E 。

∵AED ∠是BED ∆的一个外角,∴1AED B ∠=∠+∠,∵45B ∠=︒,125∠=︒,∴452570AED ∠=︒+︒=︒,∵m n ,∴270AED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借助平行线和三角形内外角转化角.12.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 ) A .108°B .90°C .72°D .60° 【答案】C【解析】【分析】首先设此多边形为n 边形,根据题意得:180(n-2)=540,即可求得n=5,再由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设此多边形为n 边形,根据题意得:180(n-2)=540,解得:n=5,∴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605︒=72°.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知识.注意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外角和等于360°.三、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13.如图,在△ABC 中,∠C=090,点D 在AB 上,BC=BD,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_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连接BE ,由斜边直角边判定Rt BDE ∆≅ Rt BCE ∆,从而DE CE =,再由△ABC 的周长 △ADE 的周长即可求得BC 的长.【详解】如图:连接BE ,DE ⊥AB ,090BDE ∴∠=,在Rt BDE ∆和Rt BCE ∆中,BE BE BD BC=⎧⎨=⎩, ∴Rt BDE ∆≅ Rt BCE ∆,DE CE ∴=,∴△ABC 的周长=AB+BC+AC=2BC+AD+AE+DE=12,△ADE 的周长= AD+AE+DE =6,∴BC=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和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连接BE 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如图,∠ACB =90°,AC =BC ,点C(1,2)、A(-2,0),则点B 的坐标是__________.【答案】(3,-1)【解析】分析:过C 和B 分别作CD ⊥OD 于D ,BE ⊥CD 于E ,利用已知条件可证明△ADC ≌△CEB ,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数据即可求出B 点的坐标.详解:过C 和B 分别作CD ⊥OD 于D ,BE ⊥CD 于E ,∵∠ACB=90°,∴∠ACD+∠CAD=90°,∠ACD+∠BCE=90°,∴∠CAD=∠BCE,在△ADC和△CEB中,∠ADC=∠CEB=90°;∠CAD=∠BCE,AC=BC,∴△ADC≌△CEB(AAS),∴DC=BE,AD=CE,∵点C的坐标为(1,2),点A的坐标为(−2,0),∴AD=CE=3,OD=1,BE=CD=2,∴则B点的坐标是(3,−1).故答案为(3,−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在于结合坐标、图形性质和已经条件.15.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BD=CE,若BE交AD于点F,则∠AFE的大小为_____(度).【答案】60【解析】【分析】根据△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B=BC,∠ABD=∠BCE=60°,再利用BD=CE证得△ABD≌△BCE,得到∠BAD=∠CBE,再利用内角和外角的关系即可得到∠AFE=60°.【详解】∵△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BD=CE,∴AB=BC,∠ABD=∠BCE=60°,在△ABD 和△BCE 中,AB BC ABD BCE BD CE =⎧⎪∠∠⎨⎪=⎩=,∴△ABD ≌△BCE (SAS ),∴∠BAD =∠CBE ,∵∠ABF +∠CBE =∠ABC =60°,∴∠ABF +∠BAD =60°,∵∠AFE =∠ABF +∠BAD ,∴∠AFE =60°,故答案为:6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题中证明三角形全等后得到∠BAD =∠CBE ,再利用外角和内角的关系求∠AFE 是解题的关键.16.在△ABC 和△DEF 中,AC=DF ,BC=EF ,∠B=∠E ,且∠B 、∠E 都是锐角,∠C <90°,若∠B 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则△ABC ≌△DEF .【答案】∠B≥∠A .【解析】【分析】虽然题目中∠B 为锐角,但是需要对∠B 进行分类探究会理解更深入:可按“∠B 是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最后得出∠B 、∠E 都是锐角时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详解】解:需分三种情况讨论:第一种情况:当∠B 是直角时:如图①,在△ABC 和△DEF ,AC=DF ,BC=EF ,∠B=∠E=90°,可知:△ABC 与△DEF 一定全等,依据的判定方法是HL ;第二种情况:当∠B 是钝角时:如图②,过点C 作CG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G ,过点F 作DH ⊥DE 交DE 的延长线于H .∵∠B=∠E ,且∠B 、∠E 都是钝角.∴180°-∠B=180°-∠E ,即∠CBG=∠FEH .在△CBG 和△FEH 中,CBG FEH G HBC EF ∠∠⎧⎪∠∠⎨⎪⎩=== ∴△CBG ≌△FEH (AAS ),∴CG=FH ,在Rt △ACG 和Rt △DFH 中,AC DF CG FH⎧⎨⎩=,= ∴Rt △ACG ≌Rt △DFH (HL),∴∠A=∠D , 在△ABC 和△DEF 中,A DB EAC DF ∠∠⎧⎪∠∠⎨⎪⎩==,=∴△ABC ≌△DEF (AAS );第三种情况:当∠B 是锐角时:在△ABC 和△DEF 中,AC=DF ,BC=EF ,∠B=∠E ,且∠B 、∠E 都是锐角,小明在△ABC 中(如图③)以点C 为圆心,以AC 长为半径画弧交AB 于点D ,假设E 与B 重合,F 与C 重合,得到△DEF 与△ABC 符号已知条件,但是△AEF 与△ABC 一定不全等,所以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由图③可知,∠A=∠CDA=∠B+∠BCD ,∴∠A >∠B ,∴当∠B≥∠A 时,△ABC 就唯一确定了,则△ABC ≌△DEF .故答案为:∠B≥∠A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应用与设计作图,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DCB =90°,CB =CD ,AC =6,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_.【答案】18.【解析】【分析】根据已知线段关系,将△A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CD与CB重合,得到△CBE,证明A、B、E三点共线,则△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面积转化为△ACE面积.【详解】∵CD=CB,且∠DCB=90°,∴将△A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CD与CB重合,得到△CBE,∴∠CBE=∠D,AC=EC,∠DCA=∠BCE.根据四边形内角和360°,可得∠D+∠ABC=180°,∴∠CBE+∠ABC=180°,∴A、B、E三点共线,∴△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面积=△ACE面积= 12⨯AC2=18.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转化思想,解决这类问题要结合已知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进行旋转,使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18.如图,在△ABC中,AB=AC=10,BC=12,AD是角平分线,P、Q分别是AD、AB边上的动点,则BP+PQ的最小值为_______.【答案】9.6【解析】∵AB=AC,AD是角平分线,∴AD⊥BC,BD=CD,∴B点,C点关于AD对称,如图,过C作CQ⊥AB于Q,交AD于P,则CQ=BP+PQ的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得,AD=8,利用等面积法得:AB⋅CQ=BC⋅AD,∴CQ=BC ADAB⋅=12810⨯=9.6故答案为:9.6.点睛:此题是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等面积法,用等面积法求出CQ是解本题的关键.四、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19.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A.两个等边三角形B.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详解】解:A、当两个等边三角形的对应边不相等时,这两个等边三角形也不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B、当该角不是对应角时,这两个等腰三角形也不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C、当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对应边与对应角不相等时,这两个等腰三角形也不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D、等腰三角形的100°角只能是顶角,则两个底角是40°,它们对应相等,所以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或AAS证得它们全等,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0.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把这个等边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这个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定即可.【详解】解:A、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把这个等边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是真命题;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是真命题;C、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是真命题;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这个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错误,是假命题,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其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的值为_____秒时,△ABP和△DCE全等.A.1 B.1或3 C.1或7 D.3或7【答案】C【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题意得出BP=2t=2和AP=16-2t=2即可求得.【详解】解:因为AB=CD,若∠ABP=∠DCE=90°,BP=CE=2,根据SAS证得△ABP≌△DCE,由题意得:BP=2t=2,所以t=1,因为AB=CD,若∠BAP=∠DCE=90°,AP=CE=2,根据SAS证得△BAP≌△DCE,由题意得:AP=16-2t=2,解得t=7.所以,当t的值为1或7秒时.△ABP和△DCE全等.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有:ASA,SAS,AAS,SSS,HL.22.如图,已知 AD 为△ABC 的高线,AD=BC,以 AB 为底边作等腰 Rt△ABE,连接 ED,EC,延长CE 交AD 于F 点,下列结论:①△ADE≌△BCE;②CE⊥DE;③BD=AF;④S△BDE=S△ACE,其中正确的有()A .①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 ①易证∠CBE=∠DAE ,即可求证:△ADE ≌△BCE ;②根据①结论可得∠AEC=∠DEB ,即可求得∠AED=∠BEG ,即可解题;③证明△AEF ≌△BED 即可;④易证△F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E=EF ,S △AEF =S △ACE ,由△AEF ≌△BED ,可知S △BDE =S △ACE ,所以S △BDE =S △ACE .【详解】∵AD 为△ABC 的高线,∴∠CBE+∠ABE+∠BAD=90°,∵Rt △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E=∠BAE=∠BAD+∠DAE=45°,AE=BE ,∴∠CBE+∠BAD=45°,∴∠DAE=∠CBE ,在△DAE 和△CBE 中,AE BE DAE CBE AD BC =⎧⎪∠=∠⎨⎪=⎩∴△ADE ≌△BCE (SAS );故①正确;②∵△ADE ≌△BCE ,∴∠EDA=∠ECB ,∵∠ADE+∠EDC=90°,∴∠EDC+∠ECB=90°,∴∠DEC=90°,∴CE ⊥DE ;故②正确;③∵∠BDE=∠ADB+∠ADE ,∠AFE=∠ADC+∠ECD ,∴∠BDE=∠AFE ,∵∠BED+∠BEF=∠AEF+∠BEF=90°,∴∠BED=∠AEF ,在△AEF 和△BED 中,BDE AFEBED AEFAE BE∠∠⎧⎪∠∠⎨⎪⎩===∴△AEF≌△BED(AAS),∴BD=AF;故③正确;④∵AD=BC,BD=AF,∴CD=DF,∵AD⊥BC,∴△F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CE,∴EF=CE,∴S△AEF=S△ACE,∵△AEF≌△BED,∴S△AEF=S△BED,∴S△BDE=S△ACE.故④正确;综上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BFE≌△CDE是解题的关键.23.在Rt△ABC和Rt△A′B′C′中,∠C=∠C′=90°,如图,那么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使Rt△AB C≌Rt△A′B′C′的是( )A.AB=A′B′=5,BC=B′C′=3B.AB=B′C′=5,∠A=∠B′=40°C.AC=A′C′=5,BC=B′C′=3D.AC=A′C′=5,∠A=∠A′=40°【答案】B【解析】∵在Rt△ABC和Rt△A′B′C′中,∠C=∠C′=90°A选项:AB=A′B′=5,BC=B′C′=3,符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HL,∴A选项能使Rt△ABC≌Rt△A′B′C′;B选项:AB=B′C′=5,∠A=∠B′=40°,不符合符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B 选项不能使Rt △ABC ≌Rt △A′B′C′;C 选项符合Rt △ABC 和Rt △A′B′C 全等的判定条件SAS ;∴C 选项能使Rt △ABC ≌Rt △A′B′C′;D 选项符合Rt △ABC 和Rt △A′B′C 全等的判定条件ASA ,∴D 选项能使Rt △ABC ≌Rt △A′B′C′;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直角三角全等的判定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不仅仅是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还要熟练掌握其它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才能尽快选出此题的正确答案.24.如图,A ABC CB =∠∠,AD 、BD 、CD 分别平分ABC 的EAC ∠、ABC ∠、ACF ∠,以下结论:①AD BC ∥;②2ACB ADB ∠=∠;③90ADC ABD ∠=︒-∠;④BD 分ADC ∠;⑤3BDC BA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