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
*公正---对权利和利益分配
正义---社会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
公正与正义的优先性?
哈耶克、罗尔斯——公正优先于正是制度的基础道德 *不能以正义的名义侵犯公正的制度 和程序 * 正义对制度公正具有导向作用
三、制度的民主
1、定义 制度民主主要是指 一种政治管理体制, 是指由广大人民管理 和参与决策的国家管 理制度
程序公正
制度的程序公正首先就是要订 立公正的规则和法规,防止制度 的漏洞所造成的社会的不平等和 不公正
辛普森由于前妻的被害而受到 指控。1995年10月2日,在地区检 察官向加州高等法院提起的刑事 诉讼中,由12名陪审员组成的陪 审团却做出了辛普森无罪的裁决 ,而在1995年2月4日,12名陪审 员却又认定辛普森对受害人之死 负有责任,裁决其赔偿受害人家 属3350万美元的民事赔偿。
第二节 制度伦理与文化支撑
收银机的故事 美国南北战争后不久,俄亥俄州的一家 杂货店的老板深为店员在收银时候的贪污 行为犯愁,其儿子开的咖啡店也经常出现 此类问题。父子俩决定发明一种机器可以 纪录交易金额,于是收银机就这样发明出 来。从此,店员的贪污行为不再出现。
想一想:中国人碰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做?
(1)责任政府
(2)法制政府 (3)信用政府
2、经济的信用
经济信用主要由企业信用、银行信用 和个人信用构成
企业信用制度
*合理的产权制度
*合理的竞争机制 *合理的信用体系
征信制度
*法律的完备
*征信管理机制的建立 *征信机构的民营化
3、制度的公开
*依法保障制度的公开
*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第六章 制度伦理:视角的转换
想一想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 过一个分粥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 是平凡而且平等的。他们想通过制定制度 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 但并没有称量用具。
* 你能想出好的办法吗?
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但很 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 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 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 好。这一制度安排的结论是:权力 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 对的腐败。
民主与法治 民主的法治化的第二步, 就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 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四、制度的自由 1、定义
从制度的角度而言,自由是一种权 利,是一种通过各种客观化的实体来赋 予和保障公民的自主性、独立性的权利
2、制度自由的基本内容
*积极的自由—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按照 自己的意志去行动
*消极的自由—社会和国家不干涉个人的自 由,并要求国家和社会对个 自由的领域留出空间和权利
课堂讨论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了多年,2005年因还贷 违约情况严重而被大多数银行叫停,曾有数据 显示部分地区还贷违约率高达20%。对此,中 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由于社会信用 体系不完善,在学生就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 些学生还款意识不强,因而造成办理助学贷款 过程中银行操作成本高、风险大,这是推行助 学贷款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3、制度的公正与正义
各得其应得、各得其所 ——公正 有利于人、有利于社会发展——正义
(1)制度的正义
广义的制度正义是指对 制度最高道德价值追求和要 求
狭义的制度正义
指补偿正义,就是在制度公正 的基础上,对公正带来的社会问 题的矫正和补偿,也称矫正正义
。
(2)公正与正义的关系
* 公正是正义的一部分,一个不公正的制 度绝不是一个正义的制度
2、民主的方式
*形式的民主——制度上确立民主的 方式、手段和渠道 *实质的民主——人民真实地参与国 家管理和政治决策中,真正对政治 管理和决策产生影响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 直接民主—广大公众直接参 与国家管理与政府决策
* 间接民主—通过代表或代议 制的形式实现对国家管理与政 府决策的参与
多数人原则与精英政治
3、基本内容
*无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如何,都应 该享有其应得的基本权利
基本内容
* 平等是机会的平等、过程的平等, 而不是结果的平均
(1)起点平等
指制度在设置基本权利时, 应使每个人获取最基本的权 利,并保证规则的一致
(2)过程平等
指在制度设定中,对参与竞争者 在整个进程中的手段、规则及要求 是相同的
*中国文化—社会本位:忽视个人权利 国家至上 *西方文化—个体本位:重视个人权利 怀疑国家权威
4、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
*中国文化—人治社会:德治、清官情结 *西方文化—法治社会:法制、重视规则
二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1、农业文明到商业文明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小农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化 人情主义向契约意识的转化
制度自由的基本内容
* 经济自由 —— 经济的自主权、交换 的自由等 * 政治自由 —— 政治权利的自由、思 想、言论自由等 * 法律自由 —— 以法律的形式确保自 由的实行
3、制度自由的实现 *经济体制的改革—产权的自主、政企分 开、消除行业垄断 *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宪政、实行民主、 保障言论自由
一、 制度伦理与中西文化
1、人性善与人性恶 *中国文化—人性善:人性可以改变, 反求诸己, 求诸德性 *西方文化—人性恶:人性不可改变, 外求他径,求诸制度
2、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
*中国文化—熟人社会:农业文明、 人情至上、忽视契约
*西方文化—陌生人社会:商业文明、 人情淡漠、契约至上
3、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
1、定义
制度公正是指社会阶层和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社会分配 过程中的合理确认。
2、制度公正的基本内容
* 制度的实质公正 -- 分配的 公正,是指制度安排中对社 会资源、要素及权益的分配 结果的合理与正当
实质公正 * 制度的实质公正原则主要是 “按贡献分配”
*制度的程序公正
也称形式公正,主要是 指制度安排的分配规则在 制定和适用过程中的正当 和公道
(3)机会平等
指制度安排中其基本权利对于 社会公众是同等对待,不论他们 之间存在什么差别,都有获得地 位、权利和财富的同等机会
4、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 就社会制度而言,平等与效率又都可以 是特定社会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 * 就市场经济而言,平等与效率是相互依 存的关系 * 企业生产而言,效率优先
二、制度的公正
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 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 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 天都饥饿难挨。这一制度安排虽然平 等,但并不公正,并且还造成了资源 的浪费。
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 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 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 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这 一制度安排表明没有监督机制, 仅仅依靠个人的德性是有漏洞的, 不可靠的。
2、人治向法治的转化
以德治国到依法治国
期盼清官到依靠法律
3、国家主义到以人为本
国家至上向国家权力制衡的转变 忽视个人利益向以人为本的转换
试一试:制度安排一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05年12月13 日开庭,公开审理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 山受贿一案。检察机关起诉指控,1995年 至2003年期间,被告人田凤山利用其担任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 的职务便利,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 利条件,多次收受他人给予的款项共计人 民币400余万元。
*
如何从制度安排的角度,设计信用的制度, 防止信用危机?
故事给你了什么启示?
邓小平同志指出: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 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 走向反面。
制度伦理
是指对社会性组织为主体的 规范体系和运行机制的伦理思考 和道德要求。
第一节 制度伦理的内容
一、制度的平等 1、定义
平等—— 人们在人格或权利方面的
无差别
制度平等的定义
指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 制度安排使公众享有基本同等的 地位和权利
2、制度平等的诸领域
经济平等——是指经济制度的安排应
保障人们享有平等劳动和平等竞争 等权利。
政治平等
是指政治制度的安排要保障公民享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担任国家公 职的权利,有参政、议政的权利等
法律平等
是指人人享有法律上所规定的权利 和应履行的义务,在违反法律时不论 地位高低,都同样受到法律的制裁和 惩罚
选择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 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正和 民主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 员会常常提出种种议案,分粥委员 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 早就凉了。这一制度安排表明,制 度还必须是有效率的,最好的制度 是低成本而又有效的制度。
分粥的那个人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 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 都是一样多。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 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 享用那份最少的。这一制度安排既有效率 又保证了公正。
*完善法制—完善立法程序、司法独立、 以法保障自由权利
五、制度的信用与公开
制度的信用就是指通过特定组织的一系 列规范要求和机制,来保证契约、合作得 以履行的规则和体系
1、政府的信用
制度信用建设的关键是政府信用的建 立,即是通过制度保障和制约政府及其部 门对政策、规则、契约的履行与践约
政府的信用
*多数人原则————表决式的民 主,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 精英政治—--通过选举精英 组成一个管理阶层,对公共事 务进行决策
3、民主的建设
•完善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建设
•提高民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4、民主与法治
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法治化的 第一步就是要实现宪政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