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
腰椎的生理特点
腰椎除体积大之外,尚有以下特点: 小关节面多呈失状,因而伸屈活动灵敏, 但其他活动则受限。椎孔在上段呈卵圆形 或三角形,下方则呈三叶草形或草帽形; 因而此处易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 椎间孔、关节突、椎板、横突 、 棘突组成。腰椎既有良好的稳定性,又有 较好的活动性,活动范围大,且可作曲伸、 侧曲、旋转运动,故腰椎损伤的发病率高 于胸椎。
5· 观察肢体感觉、运功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脊椎 手术由于手术创伤或刺激脊髓,可出现血肿压迫 或水肿反应而至肢体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 碍。一般来说,术后24小时内为血肿形成期,术 后48小时为水肿高峰期。 故等患者麻醉消失后应 详细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及腱反射情况, 注意与术前记录作比较,并及时记录。当出现肢 体麻木、肌力减弱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脱水、 营养神经等治疗,必要时行探查及血肿清除术。 6· 术后麻醉清醒后即鼓励患者作深呼吸、有效咳 嗽及扩胸运动,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遵医嘱做 超声雾化吸入或应用祛痰剂,稀释痰液以利于咳 出。
神经症状。胸腰椎损伤病人可能同时损伤 脊髓或马尾。其主要症状就是损伤平面以 下的感觉、运动和膀胱、直肠功能均出现 障碍,其程度随脊髓损伤的程度和平面而 异,可以是部分性,也可以是完全性,也 可以单纯马尾损伤
脊髓的生理分布
脊柱各椎骨的椎孔串连一起形成椎管,容纳脊髓 及其被膜;两侧有23对椎间孔,供脊神经通过。 新生儿脊髓下端平第三腰椎,至成人则平对第一 腰椎下缘。第二腰椎以下无脊髓,仅有马尾神经 和马尾。因此,脊髓内部运动和感觉得分节及其 神经的分出,均与相对应的脊椎平面不符合。在 颈部脊髓平面等于颈椎的数目加1;在T1-T6部位 脊髓分节应为胸椎数目加2;在T6-T12部位 的脊髓分节等于胸椎数目加3;整个腰脊髓位于T 10-T12;骶脊髓位于T12-L1。
(二)· 常见术后并发症 的预防及护理
1· 失血过多
密切观察引流液色、量、性质,及患者生命体征 变化。若患者出现脉搏急速、血压下降(舒张压 小于60mmHg,收缩压小于90mmHg),尿量小于 30mL/h,伴口干、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示患 者发生了失血性休克,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止 血,做好输血准备,必要时做好手术准备。
6· 肺部感染
加强患者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保暖,保 持内衣及床单的干燥,避免着凉而诱发呼吸道感 染。教会并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及咳 痰。术后1周内不宜叩背,防止固定钢板松动。
7· 压疮
保持床铺及衣裤的平整、松软、清洁、干燥、无 皱褶、无渣屑;定时协助患者轴线翻身,按摩骨 突处皮肤。
8· 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
胸,使头、胸及两上肢离开床面。 第二步:两腿伸直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可交替 进行抬起,然后同时后伸抬高。 第三步:飞燕点水法。头、颈、胸及双下肢同时
抬起,两上肢后伸, 仅使腹部着床,
身体呈弓形。
从脊髓每一节段发生1对脊神经,其中颈段 有8对脊神经,胸段有12对,腰段有5对, 骶段有5对及尾段1对,分别自相应椎间孔 穿出椎管。脊髓有2个扩张部,一个在C3 -7,称为颈膨大,上肢的运动和知觉中 枢集中于此;另一个在T10-L1,下肢 的运动和感觉中枢以及膀胱自主排尿中枢 聚集于此。
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以保护或促进脊髓和神经损伤的恢复 治疗原则 1、有无脊髓或神经损伤 2、骨折是否稳定 治疗目标 复位矫形 椎管减压 固定融合
4· 熟悉病情
了解患者病情,仔细查体,并认真做好记录,充 分了解患者疼痛的部位及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腱反 射及括约肌功能,为术后观察病情提供对比依据。
5· 术前训练
(1)指导并帮助患者做四肢各关节的主被动伸屈活 动。 (2)床上大小便训练 (3)术前遵医嘱给病人用抗生素,并教会患者做上 身的运动和深呼吸运动,以防止肺部感染;嘱患 者多饮水,每天 2000--3000ml,预防泌尿系感 染。
1· 术后早期,只要病情许可,应尽早开始功能锻 炼。当手术创伤反应期过后,可开始进行深呼吸 运动及有效咳嗽,以防止肺部的感染;还应协助 患者床上进行四肢的关节运动。术后第一天协助 患者做被动的直腿抬高练习,初次由30°开始, 平均30~60s,3~4次/d,5~10下/次,以后逐 日增加抬腿幅度、次数及时间。 2.术毕当日,由下向上按摩双下肢腓肠肌,预防 深静脉血栓。
腰椎骨折
一、脊柱的解剖与功能 二、腰椎的生理特点
三、腰椎损伤的主要病因
四、腰椎损伤的分类、临床表现 五、治疗
六、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脊柱的解剖与功能
历史上,脊柱的姿势已通过艺术的方式被 记录下来。早期的艺术家们描述脊柱柔和 弯曲的美丽的外观来表现躯体的优美姿势, 同时亦为了某种目的常夸大了脊柱的畸形。 脊柱包括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5 节融合的骶椎和3-4节融合的尾骨节段。
腰椎损伤的主要病因
绝大多数是间接暴力所致。高处坠落, 足、臀部着地,使躯干猛烈前曲,亦 可因弯腰工作时重物打击背、肩部, 同样产生胸腰椎突然屈曲,所以屈曲 型损伤最为常见。亦有少数为伸直型 损伤,病者自高空落下,中途背部因 某阻挡物而使脊柱过伸,为伸直型损 伤,但极为少见。
直接暴力所致的胸腰椎损伤,如工伤或交 通事故中直接撞伤胸腰部,或因枪弹伤等。 肌肉拉力,如横突骨折或棘突撕脱性骨折, 因为肌肉突然收缩所致。 病理性骨折,即脊椎原有肿瘤或其他骨病, 其坚固性减弱,轻微外力即可造成故骨折。
2· 脑脊液漏
如引流液为血清样,颜色浅淡或无色且量多;或 拔除引流管后切口敷料渗出增多,渗出液颜色为 淡红或淡黄色;将液体滴于吸水纸上,在血迹外 有较宽的淡黄色浸渍圈;患者自觉头痛、头晕、 恶心,则可能发生了脑脊液漏。应立即报告医生, 加强换药,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加压包扎,患者 保持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给予抗炎补液治疗。
3· 脊神经损伤
多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患者表现为双下肢感觉、 运动功能较术前减弱或出现障碍。
4· 神经根粘连
多发生于术后1-2周,表现为平卧时直腿抬高小 于30°,且有牵连痛。术后第一天就协助患者做 被动的直腿抬高练习,由30°开始
5· 切口感染
患者可能表现为体温变化(如高热)、伤口疼痛 等,术后应加强伤口护理,敷料有渗湿时要及时 更换,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发生感染,应针 对性使用敏感抗生素,可拆除几针缝线以利引流, 并视具体情况进一步处理。
仰卧位锻炼法
5点支撑法:用头、双肘及双足作为支撑 点,使背部、腰、臀部向上抬起,悬 空后伸3次/d,以不过累为宜 。 3点支撑法:双臂放置胸前,用头顶及双足 支撑,使全身呈弓形撑起,要背部尽力 后伸。 4点支撑法:用双手及双足支撑,使全身腾 空后伸呈拱桥形。
俯卧锻炼法:
第一步:俯卧于床上,两上肢向背后伸,抬头挺
9· 导尿管护理:防止导尿管扭曲、受压、松动及 脱出,保持导尿管通畅。每日观察尿液的量、色、 性状,并及时记录;每日2次会阴护理;定时夹放 导尿管,3~4h夹放1次,嘱患者每日饮水量 2000-3000ml,平均每小时尿量50ml,遇有尿 管堵塞时及时更换。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每周 更换尿袋2次,并每周定时做尿培养一次,以便及 时发现感染。 10· 用药护理:向患者宣教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做到合 理有效用药。
7· 切口负压引流护理:常规放置引流管,外接负 压引流球(袋)进行持续引流,以防伤口内积血。 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松动及脱出,保持引流 管通畅。每日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引流 量一般为80-200ML,引流液早期为陈旧性血液, 24小时后血清样液体。若引流液色泽鲜红或量增 多应考虑为伤口术野出血,须立即报告医生给予 止血处理;若引流液为血清样液体且每日量较多, 应考虑有脑脊液漏,宜取平卧或头低足高位,尽 早拔除引流管以闭合伤口,及时更换敷料,加强 抗生素的使用,预防头痛及感染。 8· 注意观察伤口局部的渗血、渗液情况。术后24 小时内要特别注意伤口局部出血情况,短时间内 出血量大并伴有生命体征改变者,应及时报告医 生处理。
3.腰背肌锻炼(先易后难、时间由短到长、范围 由小到大、动作由轻到重) (1)复位期:垫枕1-2周,指导患者练习主动挺 腹,每次5-10分钟。 (2)伤后1周,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顺序为仰卧 位锻炼法:5点支撑法(伤后1周)、3点支撑法 (伤后2-3周)、4点支撑法(伤后3-4周);俯 卧锻炼法(伤后5-6周)
腰椎损伤的分类、临床表现
因为脊柱的解剖结构及损伤的复杂性,使 其损伤的分类多种多样,至今尚难有公认 统一的方法。80年代初提出的三柱结构学 说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屈曲压缩骨折 爆裂性骨折 安全带型损伤 骨折脱位型损伤
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往往程度剧烈,不能起立, 翻身困难,搬动时病人常感疼痛程度增剧。 骨折部分均有明显压痛、扣击痛。 腰背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系重要的体 征,重者病人不能起站立或坐起。 腹胀、腹痛,胸腰椎损伤后,常因后腹膜 血肿刺激植物神经,致肠蠕动减慢,常出 现损伤后数日内腹胀、腹痛、大便秘结等 症状。
每日做会阴护理2次,保持会阴部和尿道口的清洁 卫生;每2-3小时夹管,训练膀胱功能;鼓励患 者多饮水,每天2000-3000mL。如患者要长期导 尿,应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更换导尿管时需严 格无菌操作;每周更换尿袋2次;每周定时做尿培 养一次。
(三)· 术后功能锻炼
原则: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运动量酌情递增。
脊柱具有传导载荷,运动和保护重要的脊 髓和马尾神经三个基本功能。它从骨盆后 方的基底部向上延伸到最高点,在那儿它 作为头颅的支撑点。骶骨既是脊柱的一部 分又是骨盆地一部分,胸椎是胸廓不可缺 少的组成部分。脊柱的其他两部分,腰椎 和颈椎则相对独立地存在。腰椎连接胸廓 和骨盆,而颈椎则连接头颅和胸廓。
2· 体位护理
卧硬板床。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定时轴线翻身, 按摩骨突处皮肤,防止压疮的发生。翻身时注意 头与躯干一致。
3· 饮食护理
患者宜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的 食物,少食多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油 甘厚腻及刺激性食物,以利消化吸收。多食新鲜蔬 菜、水果,多饮水以利大便通畅。但饮食种类需依 据是否有腹胀而定,可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 到软食、普食。